醉翁亭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据说北宋年间,安徽琅琊山宝应寺的住持叫智贤。每天除了烧香拜佛,他还会在庙前摆好三个茶摊,给路过的樵夫、猎人供应茶水。这一带的人都称赞智贤方丈心地善良。
一天,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路过。喝了几杯茶,他对知县方丈赞不绝口,想起知县方丈供茶9年9个月,外加9天。
老人告诉智贤方丈,他每天上山砍柴,经常在风景秀丽、路人众多的好地方休息,除了缺少一个茶摊。
知县方丈一听,让老人带路,去看看。当他们到达那里时,智贤看到这是一个树木繁茂,泉水清澈,风景优美的好地方。知县方丈决定在这里摆个茶摊。
他们正在谈话,突然天气变了,下起了倾盆大雨。老人叹了口气说:“我希望我能在这里建一座亭子。”
老人说的轻松,他并没有去想,智贤方丈却记在心里。几天后,这里建起了一座亭子。亭子修好了,却没有给个好名字让两人都满意。久而久之,两人渐渐忘记了亭子的名字。
后来欧阳修去了滁州当太守。他为官清廉,体察民情。这里的人们过着平静的生活。常去狼牙山,与知县方丈交往颇深。
知县方丈请欧阳修给亭子起名。欧阳修说:“我来到滁州,与百姓同乐,真是令我欣喜若狂。我看叫‘醉亭’吧!”
从那以后,欧阳修经常去亭子里和朋友们一起找乐子喝酒。欧阳修很会喝酒。基本上朋友来了就找借口喝酒,一喝就要喝多。天天醉得晕头转向,又是年纪最大的,于是欧阳修给自己取名“醉翁”,写出了名篇《醉翁亭记》。
醉翁亭影响深远,千古传诵,醉翁亭也因此而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亭”。欧阳修还为这个亭子题写了“醉亭”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