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高僧修行的道场为什么叫“寺庙”?
在洛阳东郊12km处,有一座白马寺,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据调查,这是我国最早由政府修建的佛教寺庙,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有一个关于佛教传入的神奇传说。东汉时期,汉明帝夜里梦见一个6尺高、头上有白光的金人在宫中飞翔。醒来后问朝臣,朝臣说这是西方的神,“谁的名字叫佛”。于是汉明帝派了12使者去西域拜佛求经。蔡贝、罗京等人去了大岳(阿富汗),得到了佛经和佛像。他们碰巧遇到了在当地传教的印度僧人卡亚·莫滕和朱法兰,当即邀请他们到京都洛阳。
起初,两个印度高僧住在冠亚的裂寺。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西门外另建一座精美的房屋,供他们居住和安放经典佛像,并以给他们带来经书到中国的白马命名。至于“庙”,则是借用了裂鸿寺的“庙”而命名为白马寺,这是中国称佛寺为庙的开始。此后,虽然“寺庙”作为政府办公室仍然存在,但它很快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寺庙的专有名称。
两位高僧卡亚摩顿和朱法兰不仅带来了梵文《巴耶经》原文,还在白马寺凉台上翻译了中国最早的佛经《四十二章经》等佛经和佛经。从此,佛教正式在中国传播。这个被称为“永平求法”的故事,比“玄奘取经”早了570年,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因此,两位高僧的墓地后来都建在了白马寺。
我们现在看到的白马寺已经重建了几次,但是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大雄宝殿中的三佛、二天将、十八罗汉,是元代用“干画带铃”的方法制作的神像。在高约6米的凉台上种植古柏,并建有一座狼烟属的高阁。是全寺最高的建筑,与前面的大雄宝殿形成对比。值得一提的是,庙门口相对的两匹石马,据说是宋代的作品。看他们耷拉着脑袋脖子,眼睛向下看,神态从容,似乎让人想起他们长途跋涉,从东方携带经典的艰辛!它们成了整个神庙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