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名字大都是两个字的单名?现在单名却很少
今天看了我儿子班里学生的花名册,学生除了一个孩子名字是两个字的,其他都是三个字。现在给孩子取名很少用单名了,第一是怕重名的多,第二听起来比较洋气,有的家长为了洋气还给孩子取四个字的名字。那为什么古代的人名都是两个字的单名呢?比方说:刘邦,刘彻,曹操,武松,宋江,关羽,高俅,张骞,张衡,张飞,周瑜,诸葛亮,司马懿,李白,杜甫,王莽,华佗,姬昌,比干等等。。西汉15个皇帝有13个皇帝是单字名。
从周朝后期的文献记录上来看,其记录文书上的名字就以单字名为主了,西周史书记载:“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就是说,人死以后,他的名字必须避讳,只避讳死人的名字,活人的名字可以不必避讳。比方说:叔叔叫张永,侄子可以叫张大永,但是如果叔叔已经去世了,侄子则不能叫张大永。所以两个字的单名在周朝很多。
相传秦始皇嬴政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为了维护自己的天威神权,下令国民起名必须避开皇帝的名讳,而且取名字不能取三个字的名字。秦始皇叫嬴政,是两个字的名字,能允许平民百姓的名字比他的字多吗?
但是到了汉朝,还是以两字单名居多,但是汉朝的统治者有严旨禁止百姓和官员冲了皇族的名姓,光武帝刘秀把“秀才”改为“茂才”汉安帝的父亲名字叫庆,他就下令把百姓姓氏的“庆”改为“贺”。天下所有姓庆的改成姓贺。
再到王莽篡权之后,王莽下令把无能的汉平帝的名字刘箕子改为刘衎。从此百姓再也不敢用双字的名字了,不止是百姓,就连匈奴人也没逃过改名的骚扰,人家匈奴人本来名字的字就多,王莽一看不行,你给我简化,简化成两个字。《前汉书·匈奴传》记载:一个明叫“囊牙知是斯清”的人硬生生的改名为“知”
但是到了东晋,三个字的名字开始流行起来,这股 时尚 风是有皇族和上流 社会 兴起的。就是在名字后面加一个虚字,其实这个虚字完全没有意义,就是为了时髦,洋气,彰显自己的高贵,比方说:王羲之。他的儿子叫玄之,献之。
在唐宋年间,两个字的单名还是占大多数,也有三个字的双名,那时的政府不强加干涉,百姓爱叫什么叫什么,但是两个字的单名还是主流。
到了清朝末年,开始兴起三个字的双名了,在清末明初的时候,人们渐渐的把三个字的名字看做是高贵,上流的象征,比方说:朱自清,徐志摩,张幼仪,陆小曼。。而草莽之人的穷人百姓,一般都是两个字,穷人没那么讲究,随便取个字带上姓氏就行。
从清朝末年,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以三个字的双名居多,什么王建军,李爱国,刘国庆。七十年代末期,两个字的单名又兴起了一阵,现在很多75-85年出生的,单名的就有很多。
好吧,到了新世纪,名字开始百花齐放,出了新高度:辣目洋子,张刘玉翠,李王松佳豪 家长取这些名字认为这样的名字霸气,洋气,而且也有上流 社会 的倾向。
现在的人的名字三个字的占约80%。一部分人是把自己的辈分加到名字里面,另一部分人是为了避免重名。
但是还有一些人,特别给孩子取名,喜欢乱起名。喜欢用生僻字,或者用比较新潮的字来取名,但是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字的真正含义。单纯的以为这个名字好听,就显得高上大。
还有一些人,喜欢找专业的取名先生来给孩子取名。收名字能决定人的命运的迷信思想所左右。明代《堪舆宝鉴》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佳名。”当然这是个迷信夸张的说法,意思是:取对了名字使自己心情好,愉悦自己,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也不会有消极的影响。
看看 汽车 的名字:朗逸,雅阁,辉腾,逸动,轩逸。每一个字都是常用字,组合起来就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
感谢大家的阅读,看看从古至今,多少饱学名仕,多少硕彦名儒,名字其实都很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