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江陵、金陵名称的由来
公元前319年,楚怀王在汉城的基础上建广陵城,广陵之名由此开始。秦统一中国后,建立广灵郡。
汉朝时,扬州今称广陵、江都。吴王刘濞获广陵,建立吴国。凭借依山面海的优势,盐铁两大“官卖”行业发展迅速。兴修水利,开辟盐河,种植稻桑,进一步奠定了广陵的水运基础。
江陵,又名荆州城。今为荆州市及荆州区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江南,汉水以北,巴蜀西部,南通,湖南,广东。古称“七省通衢”。
江陵的前身是楚国的都城郢。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34位皇帝在此建都,历时515年。自汉代以来,江陵城作为荆州的治所长期存在,故常以“荆州”称江陵。
江陵,现称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汉平原中心城市。五代以来,中原王朝的统治中心一直在豫陕之间,西有江陵控制巴蜀,北有韩翔,前有江湖,臂有吴越,是中原与岭南交流的要冲,有“东南重镇”、“大都会”之称。很多都城在长江中下游的政权都在这里建都。从春秋到五代,有十代政权都有都城,其中楚国是大国,东晋南朝都拥有南方半壁江山。所以江陵作为古都的地位更高,仅次于“七大古都”,是荆楚之都。
金陵:公元229年,武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282年改建业)。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如今,南京图书馆保留着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时期,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一百万人口。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其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江南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六朝时期,南京和罗马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所以南京在“四大古都”中特色鲜明。
隋唐时期,南京被北方刻意贬低,但其地理优势使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唐朝130年行政建制降为润州郡,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大诗人在此居住、游览。
唐朝灭亡后,南唐定都金陵,并扩张城市。北方的中国战乱不断,但自杨武开始,境内已经70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了。秦淮河两岸市场红火,商贾云集。经济的繁荣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诗词书画都是一代人的流行。
宋元时期,金陵仍保持南唐的城市规模,作为东南地区的经济中心而闻名。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三任宰相,任江宁知府,并在此定居,直至去世。1129年,宋高宗赵构将江宁府改为建康府,作为都城,为江南东路都城。绍兴八年,建康定为都城。南宋名将岳飞,曾在南郊牛首山大败金兵,有其抗金老根据地残余。
在元代,它被改为庆忌路。城内有东、西织染局,组织大量生产丝绸产品,有专业工匠6000多人。南京云锦也在元代成为御品,逐渐成为江南的纺织中心。
1356年,朱元璋攻陷庆忌,改应天府。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应天为首都,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明初,史静总人口约70万,是当时中国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历时27年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墙。鸡笼山脚下的国子监有近万名学生,也有日本、朝鲜等国的学生在此求学。
1402年,朱迪发动了夺取文健皇位的靖南战役。19年后,迁都北平,改南京留都,设南京六部等机构。明朝中期,南京人口达到654.38+2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从明末开始,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645年,清朝入关,攻陷南京后,废除都城地位,改天府为江宁府,成为江南省省会。南京成为两江总督的府邸,管辖江苏(含上海)、安徽、江西三省军政。南京在经济上相当重要。清廷在南京设立了规模庞大的江宁织造所,为皇室需求生产和供应丝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