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唯一圈养的白暨豚叫什么名字?

她的名字叫奇奇。

6月1980 65438+10月11日,湖北省嘉鱼县几名渔民在长江口捕捞淡水鱼时,意外发现一条白海豚误入洞庭湖浅水区。然后他们用渔船堵住浅水区的出口,再用铁钩把白暨豚钩出水面。捕鱼时在白海豚脖子后面被抓住,被渔船上的大铁钩意外钩住两个直径4厘米、深约8厘米的大洞,渔民通知了当地渔业部门。中国科学院武汉水文研究所得知消息后,连夜赶赴现场,第二天上午,用5小时50分钟的时间,成功将受伤的白暨豚通过干运方式移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池水中。当时测得海豚体长1.47 m,体重36.5 kg。它是雄性的,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估计它的年龄大约是两岁。

钓鱼回中科院后一周内,他脖子后面的伤口严重感染。中科院的专家对伤口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专门为海豚做了一件背心,将云南白药涂在它背部的伤口上。四个月后伤口愈合,马上恢复。

白暨豚恢复后不久,时任中国科学院水生所所长、中国著名鱼类学家、中科院院士吴现文和时任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的胡鸿雕教授给白暨豚起了个名字——“奇奇”。它的意思是三个,一个“气”字代表这种海豚的稀有和奇特;二、“气”在三水穴旁,适合水生动物命名;三个字“齐”(qí)与白暨豚的“鳍”字相同。

从1992开始,奇奇就一直被关在一个封闭的圆形水泥池里,有水循环过滤系统。全年水温控制在23℃-25℃之间。此池直径12米,深3.5米,有三级台阶,宽0.8米。池中心底部有五个圆形排水孔,池壁周围有六个进水孔。为了保证奇奇的健康,方便观察,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米以上。

前来观赏奇奇的人们常常把中科院水生所的白暨豚博物馆称为“白公馆”。白公馆从此成为中科院的一大看点。此后,中国科学院开始了对白海豚的研究和保护。“奇奇”作为现代世界第一只室内圈养海豚,在国际水产学术届享有盛誉。许多外国学者给中科院打电话庆祝,了解奇奇的新消息。

起初,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白暨豚的饮食习惯。他们曾经把馒头和肉做成鱼的形状给奇奇吃。但后来发现,白鳍豚只吃新鲜的活淡水鱼,从春季到秋季主要吃鲢鱼,一天6公斤左右;从秋天到冬天,我们主要吃鲤鱼和鲫鱼,一天7.5公斤。

1986年,奇奇快八岁的时候,到了百博海豚的成熟年龄。体长和体重分别稳定在2.2m和125kg。每年5、6月份,琪琪进入发情期,浅灰色的背部会变成红色,粉红色的生殖器会经常从腹部露出来,所以琪琪会不停地在水池里跳来跳去。于是,中科院水生所的人员开始为奇奇寻找一只雌性白暨豚作为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