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原文是是什么?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全文: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译文:

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扩展资料: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元丰六年三月张怀民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他们结识后,因气味相投而成为好友,交往密切。是年十月十二日苏轼将往张怀民暂住的承天寺与之一起赏月,写下了著名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十一月,张怀民在其新居西南筑亭,以观览长江胜景。苏轼钦佩张怀民的气度,为其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并赠其这首《水调歌头》。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王案:“癸亥六月,张梦得营新居于江上,筑亭,公榜曰快哉亭,作《水调歌头》。”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

百度百科-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