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国民姓名报告》的发布,给20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取名的知识来了。

近日,公安部户政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已连续发布三年。报告中有一些有趣的信息。比如2021出生的孩子,名字中最常用的50个字是:

泽子玉子木易陈陈晗易

伊玉伽新佳豪陈璇鱼Xi

斯诺燕文博安瑞若乐轩

石羊驿Xi冉君易通伊瑞

林航于今明姚科郝跃童

2021出生的男生,使用最多的10名字如下:

女婴最常用的名字是: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似曾相识”。这三张桌子上一定有很多名字是给周围的孩子和家里的同学看的,甚至自己的孩子也有撞名字的尴尬。

对实际指控有影响吗?

有人说重名太多,老师放学点名都是问题。会不会造成实际麻烦?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出生的人口是1062万,所以谐音“慕辰”和“慕辰”加起来是3.6‰,谐音“伊诺”和“伊诺”加起来是3.0‰。如果一个小学分6个年级,10个班,每个班40个学生,那么每个年级有1.5个“慕辰”或“慕辰”,全校有9个;每个年级有1个“伊诺”或“伊诺”,全校有7个。这个密度可能偶尔会造成引用上的尴尬,但问题不大。

当然,以上计算的是全国平均水平。其实区域集中度肯定是有的,但即使区域密度增加到平均水平的3倍,影响依然不大。加了姓之后,就不是问题了。

还不如实际验证一下。我的孩子现在上二年级,班里38个同学的名字包含64个不重复的字,其中27个在上面50个高频字中,1“宇通”与表3中的“宇通,宇通”谐音。“然、天、玄”各用三次,“博、思、通、子、子”各用两次。3个“阿宣”(其中2个同名),3个“阿然”,3个“阿信/汉/汉”;3个“田某”,2个“子某”,2个“司某”,2个“陈/”。可见,虽然完全同音异义词少,但不会影响实际引用;但是文字的单调和撞名字的感觉还是很明显的。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的父母都是琼瑶奶奶的观众,给孩子取太优雅的名字有点俗。

在我看来,说一个名字是雅还是俗,是一个审美问题。虽然是常见的个人判断,但真的是个人偏见,不可能在舆论上较劲。如今刚出生的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恐怕大多会在父母梦幻般的温暖和责任中,有意给孩子起一个“优雅”、“美好”、“阳光”的名字。极少数人可能会刻意给孩子起一个“中性”、“低调”、“普通”的名字;那些故意取“俗名”、“贱名”、“怪名”的,恐怕只是特例。一个人按照自己的高雅标准和感受,公然说别人低俗,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把这个宝宝的名字和父母、爷爷奶奶常用的“韦杰陶勇军强”“闽李京燕”等名字对比一下,恐怕没有人会说宝宝的名字俗了。当然,反过来,就说不通了。

如果仔细看看最常用的50个字,寓意很好。这么说吧,这个词的意思稍微不太明显:

?梓,梓;也指故乡,如“桑子”;或者雕版印刷。有人说这个词不好,因为有“自贡”(子木棺材)这个词。这是强行连接。这样联想的话,很多字会变坏,比如“泽”,洪水的地方是“泽国”,“泽”不好?所以只说常用词的意思,直接的意思,普通人会想到的意思,不应该刻意要求,任意引申和牵连。

?洗澡,原本指洗头,更多指保湿,或者被宠爱,比如“在春风洗澡”

?陈,北极星在哪里;推而广之,就是皇帝的宫殿,或者皇帝的。

?陈,常指日月星辰;也值得时间,比如“时间”;或指十二生肖的“龙”。

?易,大;发光。

?贾,梅山。

?玄,原指大夫骑在上面的高大的车,后来常指“高”,如“仪容轩昂”。

?汐,晚潮。

?颜,这个女人很漂亮。

?睿,睿智,长远,如“智”。

?宣,黄花菜,就是黄花菜,黄花菜。又叫无愁姑娘,母花,常指母亲。比如长寿健康的父母,就叫“春宣毛”(春指父亲)。

?Xi,明亮;繁荣。

?瑞,草刚生下来就软而细。

?林,雨已经下了好久了。

?玉,容光焕发,光彩照人。

?瑶,美玉,如瑶池。

?浩,明亮,如“明月当空”;白色,如“明眸皓齿”。

?童,红色。

因为汉字字形可以直接表达意思,所以中国人取名字的时候往往会在意字形。有些人起名时会考虑命运,取含有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关成分的字。有个朋友原名“凌”,她妈托人算命,说她五行缺水,过了好多年不好的日子,就改成了“林”——下了很久的雨。

但大部分宝爸宝妈可能不信五行,直觉上更喜欢与水、木、草相关的词语。传统观念中,水柔润,植物幽香,都是美好的意象。在上述50个字中,有7个字与水有关,“泽木韩雨豪Xi林”;与草木有关的六字是“子一若轩瑞通”。

另外,“思、文、诗、悟”是指包爸爸和马宝期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有知识、有文采;“新安乐毅悦”重视健康和快乐;“杨毅Xi玉好”的意思是阳光明媚。

传统命名更注重道德词语,这里只有“诺”;古人把玉比作君子之德,这里只有“瑶”字。

此外,“航空”一词是2021中的“新贵”之一,这可能与近年来航空越来越受欢迎有关。2021年有中国空间站发射、中美探测器登陆火星等重大事件。对于科技迷和航天迷的家长来说,给宝宝一个“飞”字是一个很好的纪念品。

孩子的名字要天天挂在嘴边。自然不如读听,声音本身就有听觉的审美意象,有意义。

50个字,舌尖上4个元音,“滋子施思”,舌前12高元音,“咿咿咿咿呀呀于一余煜玺Xi”。说这些话的时候嘴唇比较小,声音比较尖,更类似于小孩子的语音特点。整体上是“年轻、小巧、可爱”的意思。

与之相反的只有七个开口大、后鼻音重而重的“浩浩行童童阳明”。其余都是中间派。

这或许可以解释,现代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会给孩子取名。——我有个同学叫“明明”。现在人们一般叫他“明”,他也是这样介绍自己的。相反,熟人稍微开个玩笑就叫他“míngming”。

传统上,命名、选字往往预见到孩子成长的场景,所以比较庄重,有时还结合成人礼;毕竟人生很长,但童年是十年,还有其他外号可用。

虽然我觉得名字的雅俗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实际问题比如方便,避免重名的麻烦,避免不雅的联想,避免孩子长大后尴尬或者反感等等。还是需要考虑的。

很多人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都是从自己喜欢的热播剧人物和明星身上,或者从别人家的孩子身上取的“借”字,重名的几率更大。

你可以通过购买一个已命名的“专家”的付费服务来获得一个喜欢的名字,但是重名是很难避免的,因为专家是通过阅读书籍和资料(比如今天提到的历年全国人名报告)来学习的,他们经常会产生,重复是不可避免的。

有些人左右为难,干脆从字典里选。可以用这个方法。但不如学古人,从《诗经》《论语》这类经典中选择。如果不喜欢老派的名字,从自己喜欢的经典小说、经典电影、经典歌词中选择也不错。——孩子上小学至少要做一个介绍名字来源和含义的活动,到时候有的会说。

重要的是要避免在声音、形式和意义上的不雅联想。不仅是不雅的联想,还有会让玩伴联想到什么、笑出来的话,都要尽量避免。在孩子的小社会里,各种取笑同龄人的线索都不会放过。有个朋友小时候叫“西君”。在当地方言中,“细”就是“小”的意思;上学后被同学称为“细菌”,只好取了个新名字。

最后,给孩子取名时,要注意孩子长大后的感受,不能太情绪化,也不能太用力。我家有个大叔,为了避免和邻村的异性太友好,和同龄人不一样,把孙子的字代改成了谐音。这是用力过度。有些父母记着彼此的深情,信誓旦旦地用孩子的名字,用心良苦,但孩子长大后未必喜欢。

给孩子取名是一个大学问的问题。著名语言学家季长虹先生写的《中国人名》、《古代人名释义》,很有意思。我推荐阅读。

附:诗誉——人民日报奉献的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