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词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各朝代对小日本都如何称呼?

历史上的日本 日本从地图上看它像一条绵长的丝巾,漂泊在浩憾的西太平洋上,它也像一条长长的围墙紧紧的堵住我们走向太平洋的路,正是这样一条绵绵群岛同我们的台湾省\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够成了美国封锁中国巨龙的一条沉重链条.史称"岛链政策".而日本在这个政策中充当重要角色!日本由本州\九洲\四国\北海道\琉球群岛等部分组成,人口过亿.政治体制实施,君主立宪,首相专属负责制,国家的最高元首称为天皇,天皇实施世袭制由皇室直系男性继承(不过日本现在的皇太子生不出儿子看来日本要出现第一位女天皇啦).日本的天皇制大约于公元六世纪确立,后延袭至今,不过天皇起源考证是被禁止的,经不起考验的.历史上的日本对中国的感情经历了,从仰慕到迷信,从崇拜到敬畏,从同情到藐视的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再到想鲸吞”老师”的险恶用心!早在唐朝时日本就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先后派遣13批遣唐使,随着日本的内乱也产生了很多中日磨擦,最著名的就是戚继光搞倭,到真正第一次中日正式冲突是日本最著名的战争狂人丰臣秀吉侵略高丽开始的,不过此次还是以我们的大胜而结束,元代时蒙古人曾三次派楼船攻打日本本土,只可惜三次均被”东瀛神风”所打败!也正因为于此风神在日本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总体来说日本在甲午海战之前对中国是处于一种恐惧的心理中!中日对比中国长时间占据领先!但恰恰是在近代的历史上日本出了一个影响全世界的伟人明治天皇,他改变了日本也改变了中日间的优劣关系,他让日本成为一个富国强兵的国家,也正是这个富起来的弹丸小国给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也正是这个弹丸小国让我们懂得了反抗比什么都重要,自强比什么都紧迫!近代历史上对中华民族伤害最大的就是这个小国,他从维新之初起,就像一个赌徒一样用倾国之力争得每一份利益,1894年明治天皇采取了一个世纪豪赌,他用日本全国之力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这次豪赌他赢得了一个富强的第一桶金,中国输了,我们赔上了北洋水师,赔上了朝鲜的利益,赔上了二亿两白银,赔上了祖上疆土,赔上了中华民族最后的尊严!日本赢了第一次,但那不会是最后一次,他们有更大地豪赌,他们打败了沙皇俄国,吞并了朝鲜,攥取了东北的利益!就是这样一次次豪赌的成功,他们认为他们能够让中国倾家荡产,但是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不惧侵犯的,从来都是不屈的民族,我们用我们实际的行动告诉了他们,对不起你的酬码没有啦.....你破产了!http://www.newzgjs.org/dispbbs.asp?boardid=23&id=1289&page=1

日本历史

承久之乱

1199年(正治元年)镰仓幕府的创始人源赖朝去世,年仅18岁的其子赖家继任将军。赖家精于弓箭马术,但缺乏其父的政治才能及权威,独断专行,重用其岳父,排挤幕府元老,引起许多御家人的不满。在源赖朝之妻北条政子的主持下,首先剥夺了赖家的裁判权,然后组成13名元老决定重大决策的协议制。1200年,北条时政铲除支持赖家的梶原家族,并在1203年软禁赖家,同时灭其岳父家族,立其弟实朝为将军,自己以辅助将军的名义掌握幕府大权,被称为“执权”。

翌年时政杀害赖家,但在政子的反对下,时政被迫引退,由其子北条义时掌握幕政。1213年,义时灭侍所别当和田义盛及其家族,巩固了其执权的地位。但此时实朝已经成人,并积极参与幕政,喜爱公家文化,与朝廷关系颇佳。1219年,实朝在就任右大臣仪式的途中被其侄公晓所杀,公晓亦被杀,源氏断绝。义时希望立皇族亲王为将军,但遭到后鸟羽上皇的反对,只好立源氏远亲摄关家三岁的藤原赖经为将军,自己继续掌握幕府政权,自此以后将军成为虚设。

幕府内部的争斗使本来就对武家政权不满的天皇朝廷提供了试图恢复公家权力的机会,1198年开始院政的后鸟羽上皇积极采取加强朝廷经济实力的措施,并通过恩赐土地的方式吸引近畿地区的武士以及对北条家族不满的御家人,在“北面武士”机构之外,还设置了“西面武士”组织。上皇拒绝了北条义时允许皇子做幕府将军的请求,并在1221年5月向各国武士颁布讨伐北条义时的院宣。时值承久三年,因而被称为“承久之乱”。但响应朝廷的武士并不多,而在北条政子的鼓动下,大多数御家人重新集结在幕府旗下,并从镰仓分兵东海、东山、北陆三路向京都方向进发。面对19万之多的幕府军队,万余名的朝廷军队一触即溃,不到一个月,幕府军就打败了朝廷军,并占领了京都。幕府立新天皇,将包括后鸟羽上皇在内的三位上皇流放到离岛,并处死参与计划讨幕的贵族与武士。天皇被处罚以及贵族被处死的事情前所未有,因而对当时的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幕府没收了参与讨幕贵族及武士的3000所领地,将其作为幕府的直辖领地,并任命在此次内乱中立有战功的御家人为新地头,称为“新补地头”,同时决定了新地头的俸禄标准。另外,幕府在京都设“六波罗府”,由北条义时之弟北条时房及其子北条泰时担任其长官——“六波罗探题”,取代过去的京都守护。其职责除警卫京都、监督皇室活动外,还兼有负责统帅西日本御家人以及执掌西日本的行政、司法等事务。“承久之乱”之后朝廷丧失了拥有军队的权力,皇位继承及朝廷政治也由幕府决定,国家权力严重倾向武家。

1224年,北条义时去世,翌年大江广元、北条政子亦去世,任幕府执权的北条泰时针对时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改变执权独断的体制,在1125年设置“联署”一职,并由其叔父北条时房担任此职,辅助执权掌管政务;同时任命11名精通政务的御家人组成“评定众”,做为幕府的最高决策机构,与执权、联署协商决定重大行政、司法事务;其次,在1232年制定了《御成败式目》(亦称为《贞永式目》)的武家法规,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概述了行政、司法的规则以及武士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其中要求各级武士严守自己的职责,向公背私,不得越权妄为,严禁“非国司而妨国务,非地头而贪地利”等。到北条泰时之孙北条时赖任执权时,进一步完善了以执权为中心的政治体制。即在1249年设置数名官员组成的“引付众”,其职责是协助评定众审理文书及裁判。同时,时赖清除北条傍系有力家族,将幕府权力集中在北条嫡系家族——“得宗”,并废除藤原家族出身的将军,立完全由幕府摆布的皇族亲王为将军。

在镰仓时代,武士领主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被称为“御家人”的武士担任地头,而那些“非御家人”武士通常被任命为庄官,管理下人、随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武士的所有子女均有继承权,分家后亦听从本家的调遣,形成一大家族,族长称为惣领,战时率家族成员进行作战,平时带领子弟到京都或镰仓服警备义务。武士女性成员不参与军事活动,但亦可成为地头或御家人,流行出嫁婚姻制,但结婚后仍用原姓氏。武士住在“武士馆”中,平时练习骑、射武艺,逐渐形成重武勇、礼节、廉耻、正直、节俭等内容的“兵道文化”。农民分为上层农民“名主”和下层农民“作人”,他们是从事农业的主要劳动力,交纳30%左右的收获量作为“年贡”,另外还要交纳土特产的“公事”,提供称为“夫役”的徭役。当时已普及两季农业、牛耕、肥料、水车等,但农民生活依然困难,因而经常以名主为首反抗地头、领主的压迫与剥削,其手段多为诉讼和逃亡。尽管如此,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经济作物的发达,手工业和贸易也得到发展,出现了定期集市和货币经济。大量宋钱输入日本,到镰仓幕府末期,84%的交易使用货币,同时出现了高利贷“借上”、远距离的汇兑和从事批发的“问丸”。

Tags: 日本历史 承久之乱

By 过客 at 2006-06-10 16:39 | 历史学 | 发表评论

平家物语里比较精彩的部分

前几天staki在评论里留言,做了个关于《平家物语》的小调查:作为《平家物语》读者的您,如果要向大家推荐该小说的话,您认为哪部分最为精彩并且能代表该作品风格呢?

我今天才看到,回复后提上来,有兴趣的各位也说说。我喜欢的几部分是:一是“烈马”这段,就是佐佐木四郎高纲得到“生食”后的故事。关东武士的性格刻画的非常生动。

还有当然是我曾说过的平敦盛之死这段,关东武士和习惯于宫廷生活的贵族对比强烈,非常经典。

在日本,平家物语通常和三国演义相提并论,日本文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披坚执锐、跃马横枪的英雄人物”,一改平安朝时期小说行文典雅,笔意缠绵的特点。除了上面所说的两段,还可以看看木曾之死,今井得到木曾已死的消息:

今井四郎正在酣战,听得这个喊声,说道:“事已至此,我还为谁而战呢!请看吧,东国的诸位!这就是日本第一的硬汉自尽的榜样!”说完,把刀尖插入口里,一头栽于马下,穿透咽喉而死。

是不是和源氏物语大不相同呢?

平家物语

日本中世纪长篇历史战争小说。作者不详 。原称《平曲》,又称《平家琵琶曲》,为盲艺人以琵琶伴奏演唱的台本,只有3卷,后经说书艺人传唱、补充,加之一些文人校勘 、改造,在1201~1221年初步形成今传的13卷本。

《平家物语》主要叙述以平清盛为首的平氏家族的故事。按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前6卷描写了平氏家族的荣华鼎盛和骄奢霸道;后7卷着重描述了源平两大武士集团大战的经过,渲染了平氏家族终被消灭的悲惨结局。《平家物语》围绕平氏集团由盛至衰这一中心线索,艺术地再现了平安王朝末期旧的贵族阶级日趋没落,逐渐为新兴武士阶层所取代,而上升到政治舞台上的武士集团,由于被贵族同化,又被地方上拥有实力的武士集团所吞没的历史画卷。尽管作者有意把平氏的消亡归咎于他们为所欲为的恶行,但在客观上却道出了“贵族化”才是平氏走向衰败的症结。《平家物语》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王朝文学所不曾有过的披坚执锐、跃马横枪的英雄人物。这些形象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古典文学开创了新的与王朝文学迥然有异的传统,给后世文学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源平合战

即源平战争,史称“治承 寿永之乱”,指日本平安时代末期,1180年至1185年的6年间,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家族集团一系列争夺权力的战争的总称。

源平合战对日本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彰示着武士集团的逐步上升,公卿集团的快速衰败。源平合战结束后,源赖朝于1192年就任征夷大将军,于镰仓设府理事,开始了镰仓幕府时期,开创了以后绵延七百余年的幕府政制。

《踩虎尾的男人》之 源义经的贵族风度

这部在日本投降同一个月拍摄的电影命运多磨,1952年才获得首映。而大家在讨论黑泽明电影的时候也很少讨论到它。

我对它的兴趣最早源自源义经。源义经是在日本被称做战神的人物。尽管以后还有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甚至乃木希典等都被冠以战神的称号,但源义经依然是他们当中最赋传奇色彩的一个。

源义经幼年丧父,后来帮助自己的异母哥哥源赖朝讨伐平氏家族,在一之谷以七骑冲下悬崖,从背后打乱了平家阵脚,一举击败数量占优的平家队伍。然而,功高盖主反遭嫉恨:“可惜猜忌之心乃人之本性”,黑泽明在片子一开始就这样说。义经灭了平家后,源赖朝怕他野心篡位,下令追杀义经。踩虎尾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在片中,义经似乎是个文弱的贵族公子,但这不过是表面现象。义经个子矮小,面目俊美,但他是传说中的剑道高手。义经在得见赖朝,统帅大军之前的流浪生活中,在五条桥遇到了打劫为生的千人斩恶僧弁庆。一种说法是弁庆看上了义经的腰刀,八卦一点的传闻是弁庆看上的是当时女装的义经本人。总之经过激战,神力无边的弁庆被打败,并且以后一生臣服于义经。

这样的说法是否可靠?文弱的贵族形象和剑道高手能否重合?尤其是还有这样的传闻:义经在同平家最后的大海战中不小心失落自己的佩弓,他慌忙跳下船去打捞。事后他说,这是因为他的弓很软,被对手拣了去会遭到嘲笑。

这两个形象其实不矛盾。剑道等械斗,因为兵器的作用,所以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退居第二,而技术、经验等更能决定胜负。比如现在流行的菲律宾刀棍术(kali)的大师,有的已经90多岁,走路都不利落。但一旦给他一刀在手,平常的三五个持械的人都会被他轻易打败,这是徒手争斗很难做到的。兵器会把技术上的优势有效的放大。

源义经在踩虎尾中被处理成了只要一露出面貌,就会被发现非同常人的贵族公子形象。历史上的记载,在被源赖朝追杀,一行人化装出关的时候,因为他难以掩饰的贵族气质引起守关将士的怀疑。当时他们一行7人,弁庆等做僧人打扮,义经装成脚夫。弁庆为了避免义经被发现,借口斥责他,把义经推到地上杖责。守关的将士认为没有人敢打主子,这个脚夫不可能是义经,放过了他们。

不过即使是这样气质的贵族公子,在平家物语里也不过是粗鲁武士的统帅。平家公子们才是久居京都的真正贵族。源平合战中粗野的关东武士和习惯于高雅的朝廷生活的平氏贵族对阵一直是最引起人同情的部分,它对人们的冲击导致很多浪漫文体的文学诞生,成为以后日本能剧和歌舞伎的源泉。

平家物语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平敦盛的故事。平敦盛多才多艺,深通音律,擅吹横笛。二月六日,源平两军对峙于一之谷,夜半时分,敦盛难以入眠,当下取出心爱的名笛“小枝”,吹奏一曲。夜深月高,四野无声,优雅的笛声远布。不仅本方阵中,敌阵中人也纷纷醒来,侧耳倾听,赞不绝口。

源氏阵中的熊谷直实,力大无穷,武艺高强,粗通音律。他凝神细听,拍案叫好:“不想平氏阵中,有此风雅之人,大战将发,坦然吹笛,而笛声清澈动人,没有丝毫浑浊紊乱之象。”

第二天恶战,义经从悬崖纵马冲下一之谷,平军大败。熊谷次郎直实向海边直追而去,看见一骑武士正奔向海湾的船只,策马下海,已经游了五六段远。熊谷喊道:“喂,我看你是位大将军,临阵脱逃,不感到羞耻吗?快回来!”举起扇子来招呼,那人真的转回来了。当他正要上到岸上之时,熊谷次郎跃马上前与之交锋,立即将他击落马下,按住要割取首级。把头盔揭掉看时,原来却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只和自家的幼子年龄相仿,怎好利刃相加呢!于是说道:“你到底是何人,报上名来,我可救你。”“你又是何人?”“我是个平常的人物,武藏国住人熊谷次郎直实。”“这样说来,碰到了你,我倒不想通名了。对你说来,我算得上是个象样的对手,我不用通报姓名,你砍了首级去问吧,人们会认得出的。”

熊谷次郎闻听,想道:“果真是个了不起的大将军。算了,饶了他吧。”可是往后面一看,五十余骑源家队伍已经跟了上来。熊谷怜惜这个少年,不知如何下手,也只好哭着取了少年的首级。同时把那人装在锦袋里的笛子取过挂在腰间。

后来,当他把这笛子呈给义经看时,人们无不流泪。这少年就是十六岁的平敦盛。此后被传为民间凄绝的故事,到处传唱。平敦盛殉教舞中的名段就是日后织田信长最喜欢唱的:

人间五十年,与天相比,不过渺小一物。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此即为菩提之种,懊恼之情,满怀于心胸。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见敦盛卿之首级!放眼天下,海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源义经

源义经(1159年—1189年5月17日),源义朝与常盘之子。义经出生不久后,其母常盘为了保住年幼的孩子们,投靠杀夫仇人平清盛。

义经8岁被送入鞍马的寺庙当和尚,更名:遮那王。源义经的少年时代便在寺庙中度过,兵法与剑术都在寺庙学习的。

成年后更名为源义经,又称源九郎义经、判官义经、御曹司义经。

后来在异母兄长源赖朝之下,统帅源家大军,成为源平合战灭亡平家的最大功臣。后来因为与源赖朝意见不和,引发冲突,最后自杀身亡,享年31岁。

岛原起义

日本江户幕府初期,九州岛原半岛和天草岛农民与天主教徒反对幕藩封建压迫和宗教迫害的大起义。又名岛原、天草起义。爆发于1637年,次年失败。

岛原和天草是天主教在日本的传教中心。先后领有该地的大名天草种元、小西行长和有马睛信都是天主教徒。从1612年起,江户幕府在实行锁国政策同时,加强了对天主教徒的迫害。松仓重政继有马直纯领有岛原后,用灌凉水、火烤、烙印、针扎、竹锯锯首、滚开的硫黄水浇头等毒刑强迫信徒改宗。他还在领地内大兴土木,为了讨好幕府,主动承担巨额军赋,支援修筑江户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其子松仓胜家袭封后,巧立名目,盘剥尤为苛酷。1634年后,连年歉收,农民无力完纳年贡和各项杂税,松仓胜家对农民施加各种酷刑。与岛原一水之隔的天草岛领主寺泽氏,也采取同样手段迫害农民与天主教徒。

1637年10月25日,口之津农民首举义旗,附近各村纷纷响应,逐杀官吏,天草的农民和教徒也开始行动。起义群众推选少年益田时贞(亦称天草四郎)为首领,以益田好次等天主教徒和浪人、武士充任参谋,很快控制了岛原半岛南部和天草的大部分,但攻打半岛上的岛原城和天草岛上的富冈城相继失利。12月初,幕府命板仓重昌率军镇压,义军及其家属近 4万人占据半岛上的有马氏的废城-原城,凭险固守。起义者的顽强抵抗,使板仓的两次进攻均告失败,1638年元旦强攻时,板仓被击毙。1月14日,老中松平信纲率军抵岛原,以12万大军围困原城,并利用荷兰人的军舰炮击原城14天之久。为打破幕藩军的围困,起义军经常夜间出击打击敌人,并乘机夺取粮食、弹药,但由于长期被困,补给困难,终于弹尽粮绝。2月27日,松平信纲发动总攻,28日城陷,以益田时贞为首的起义者男女老幼万余名,均惨遭杀害。

岛原起义使江户幕府受到巨大冲击,为缓和农民的反抗,松仓胜家以失败罪被处斩,寺泽氏领地被没收。此后,幕府严厉推行禁教政策,促进锁国体制(见锁国令)的最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