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

彭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人物。他人生记录中最辉煌的一段,除了抗日战争,就是抗美援朝。彭临危不惧,勇挑重担,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艰苦斗争,终于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由16国军组成的“联合国军”,为新中国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威望,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安全和保障,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3年7月28日,彭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身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说出了一句全世界都会记住的名言:“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能征服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彭(1898—1974)

彭,湖南湘潭人,出生于旧社会底层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领导平江起义,创建红五军。从保卫井冈山到五次反围剿,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和百团大战到西北守备...1950 10当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边境安全时,彭毅然。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他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在7个月内连续打了5次仗,把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迫使其转入战略防御,接受停战谈判。打了两年,谈了两年,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率先踏上朝鲜前线

1950 10 6月19日9点左右,专机降落在沈阳机场。彭来到了东北军区总部。他还没来得及坐下,就说:“从今天开始,我们的国家开始进入战争状态。这次志愿军入朝作战,规模比辽沈战役大得多,任务也艰巨得多。过去我们在国内作战,物资弹药主要由敌人供给。现在我们依靠自己。东北是志愿军的后方基地,你们要紧急动员,全力以赴。”

10 19日夜,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开始分三路秘密横渡鸭绿江。为了保证战役的突然性,彭规定各部控制电台,封锁消息,严格伪装,夜行夜宿,隐蔽开进指定作战区域。他本人穿着一件Xi安的旧毛料黄色军装,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就从安东地区乘车离开了祖国。只有参谋和警卫员郭和黄友焕陪着他。只有一辆装有电台的卡车紧跟在吉普车后面。他是亲自揭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斗大幕的志愿军总司令,也是第一个踏上朝鲜前线的志愿军。

彭于21日拂晓前到达金日成指定的会合地点:东仓和北镇之间山沟里的一个小村洞。此时包括他自己在内只有五个人:一名指挥官、一名参谋、一名司机和两名警卫。在会谈时,金日成没有带收音机,而彭带的广播车20日掉队了,至今未到达。但前线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军实施空降和大规模北进,西线南朝鲜三个师首先向顺川、成川、破城一线推进。东线南朝鲜的首都师攻占了志愿军预定防守的老李、红原五处。渡江入朝的志愿军五师,距离原防区还有120至170公里。

在大洞里,彭和金日成看到大量敌机经过,听到隆隆的炮声从很远的地方逼近,但对前线的情况并不清楚。志愿军司令员彭到不了中央和部队,就跑到房子后面的山头上往外看,希望能找到志愿军的先头部队。只看见背上背着各种包裹沿着山路向北逃窜的人。彭回到屋里,叹道:“我现在真是一军之长了!”

但是人数少,目标小,也给他们带来了运气。彭后来回忆说:“我和金日成谈话时,问了一下目前的敌情,金回答说,‘还在德川附近,大约200里外。’其实敌人极其嚣张,如入无人之境。当时敌人的先头部队从德川经淅川逃到我和金谈话的大洞东北的栃木洞,绕到我们住的大洞后面。我们志愿军渡河没多久就遇到了敌人,我和金(日成)幸免于被俘虏。"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指南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现代侵略军。他们完全控制了制空权和制海权;我军基本上是步兵,手中多是解放战争时期从蒋介石手里缴获的旧装备。朝鲜地形狭窄,三面环海,有利于敌方海空军活动,不利于我军体育作战,对我军后方构成严重威胁。朝鲜城乡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异常艰难。我军所需的所有物资都必须从我国运出。面对新的作战目标和作战环境,彭经过认真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经过十多天的对朝作战,提出了战略反击阶段以运动战为主,阵地战和游击战为辅的作战方针:选择敌人的弱点打开缺口,迅速将主力突入敌后预定目标,大胆实施战术迂回战役,对敌人进行渗透、分割和包围,乘敌之乱,集中优势兵力,全部消灭。必要时,我们必须坚守阵地。为了避敌之长,攻敌之短,必须充分利用夜战和近战。五连战的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符合朝鲜战场实际情况的,是完全有效的。

在两年的曲折谈判过程中,彭不断在军事上粉碎敌人的进攻,乘胜追击,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政治上,以严正立场打破了敌人阻挠实现停战的图谋。同时,鉴于敌方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不同态度,选择了战场上要打击的主要目标。当美国在英国的支持下竭力阻挠停战谈判时,集中力量打击美英军队;当英法等国表示愿意接受停战时,停止对英法等国军队的攻击;当李承晚集团疯狂反对停战时,它集中力量打击伪军。

1953年6月,停战谈判取得显著进展,但李承晚集团无视世界舆论的谴责,公然扣押我方战俘,阻挠停战谈判的签署。这时,彭正在前线视察。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决定“再次给李承晚一个沉重的教训”。随后在晋城发起攻势,对四个伪军的25公里防御战线发起猛烈突击。在一个小时内,他们突破了敌人的防御阵地,死伤78000多人,活捉了伪首都师副师长,沉重打击了李承晚的伪军,并迫使敌人签订了停战协定。

急切地寻找军用物资

第四次战役,志愿军补充兵力困难,后方补给线长达数百里。在美军飞机的不断攻击下,后勤补给出现严重问题,志愿军处境极其困难,几乎无法继续战斗。彭回京面见,希望尽快解决此事。

1951 2月24日,根据的指示,中央军委主席和彭召集军委总部首长在中南海聚仁堂总参谋部会议厅开会,讨论各大军区部队轮流入朝和如何保证志愿军物资供应的问题。会上强调,国内机构刚刚成立,很多问题难以落实。苏联军事顾问说,不能派空军去掩护志愿军的交通线,这使彭非常失望。

随后,周恩来接连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就加强志愿军前线兵力和后方补给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即国内所有部队都要轮流到朝鲜作战。一是替换一线部队进行翻新,二是训练部队提高全军现代化作战指挥能力。会议决定,把新改装的空军和高射炮部队调往朝鲜北部,覆盖后方交通线,然后从苏联购买几十个师的武器装备;动员国内各种物资支援前线,几个大城市给志愿军做炒面、罐头;号召国内各行各业增产节支捐钱买飞机大炮。这些措施对减轻志愿军的困难,增强他们的战斗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彭在朝鲜前线的最后时刻。

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后的第二天,彭视察了第46军驻扎的前沿阵地。一是登上大德山与士兵面对面交流,并嘱咐士兵严格遵守停战条例,提高警惕,决不可大意。然后他就冲向了马塔利的东南山。

马塔利东南山位于开城以东14公里的临津河北岸,由四个小高地组成。是美军在三八线以北的唯一支撑点,也是从高浪铺到临津江渡口的必经之路,由美军王牌陆战1师把守。如果拿下这个高地,就可以把美军全部赶到三八线以南,直接威胁西线美军的运输补给线。46军为了配合板门店谈判和中线部队的反攻作战,迫使美军签订停战协定,以136师为重点,集中兵力和火力。7月8日晚至7月26日晚,对马塔利东南山发起三次反攻行动,先后攻占马塔利东南山四个小高地。最后一次反击从7月24日黄昏一直打到7月27日凌晨,直到接到停战命令才停止。

马塔里的东南山离美军的位置太近,间隔不到300米。但是,彭不顾个人安危,坚持登上这个前沿阵地。他说:“为什么我在彭怀德上不去?”我们的士兵愿意在这个位置上流血牺牲。难道我们连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吗?”战场上,彭低头凝视着烈士牺牲留下的血渍,悲痛地说,“两天前,我们的战士还在为这片土地英勇奋战,付出生命和鲜血。现在停战了,他们还没有看到今天的和平。”当时随行人员用松枝和周围的小花绑了一个小花圈,放在马塔里东南山上的这个高地。彭躬身整理了一下花圈,面向祖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