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名称的由来

根据文献,现今的九龙半岛,在宋代称官富山和官富场。至于九龙一名,首次见于明代《苍梧总督军门志》中的《全广海图》,图中该地以山形显示,与官富巡司并列。清廷割让中国香港岛后,为了行政和防守的需要,将官富巡检司移于九龙寨,并改称九龙巡检司,至此,九龙便取代官富,代表整个半岛。 说起九龙这个名称,你可会想起九条蜿蜒盘桓的巨龙?事实上,‘九龙’常作为图案出现于中国建筑,全国各地都有九龙壁。那麽,作为地名的九龙,又是如何得名的呢? 据说,九龙的得名,是由于地形像九条山脉蜿蜒而来,而山脉俗称龙脉,所以出现九龙这个地名。至于九条山脉是指哪九条,向来没有明确指出。如果单以九龙北面的山岭而言,由西至东,计有尖山(鹰巢山)、毕架山(烟墩山)、狮子山、鸡胸山、慈云山、东山、大老山和飞鹅山,只有八个,还有一个在哪里呢? 传说宋末君臣为避元军,逃至九龙官富场附近。幼帝一天对大臣说:‘这里一山一龙,***有八条龙。’陆秀夫说:‘皇帝是真龙下凡,加起来有九条龙了。’此后这一带就称为九龙。 也有人认为,九龙北面的八座山应加入西面的琵琶山,合成九条龙。有些人主张,‘新九龙’的群山也应算进去,包括大上托、五桂山、照镜环山和魔鬼山(炮台山),这又超过了九个。这样怎么数也数不清,于是有人说,九龙的九只是虚数,泛指众多的山岭,而不是真的指九座山。堪舆学家则认为,九龙的龙是指风水学上的龙脉而非山峰,九龙是取‘九枝龙发脉向南边入海’而得名。 关于九龙的得名,还有其他说法。清代的《虎门览胜》说,从前有九兄弟善泅水,一晚他们戏于海中,皆化为龙,栖其神于山,因而得名。 彭德(K.M.A.Bart)根据《蛮书》说:‘九即后,龙(亦作隆)即坐,此皆原日蛮人土音。后人改用较雅之名字,故称九龙。’然而《蛮书》根据的是云南语言,用来解释粤方言区地名,就不恰当了

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72200535

九龙的命名,源于这样一个典故。相传从前有一位天子出巡,来到九龙时,举目四望,但见八山环抱,便欲以“八龙”命之;随从提醒皇帝,他自己即是人中之龙,应该是九条龙,于是皇帝命名该地为“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