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中文名称吴茱萸(经典)

水果类别

不同名称的吴茱萸(草药和植物方便处方)和左立(吴极在南宁的记录)。

来源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学吴茱萸,又名:辣椒、臭辣椒、树辣椒、杞辣椒、曲遥子、茶辣。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5 ~ 5米。幼枝,叶轴和叶柄密被黄褐色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2-4对,卵圆形至卵圆形,长5-15cm,宽2.5-6cm,顶端短而尖,稍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很少不明显的圆形锯齿,两面密被淡黄长柔毛,厚纸或纸质,有油斑。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偶尔圆锥形,顶生;花轴基部有2枚苞片,上部苞片有鳞;花小,黄白色。萼片5,宽卵形,在外面有淡黄的短柔毛;花瓣5,长方形,里面密被白色长柔毛;雄花雄蕊5枚,长于花瓣,花药基着,椭圆形,花丝有毛,退化子房略呈三角形,有毛,先端4 ~ 5裂;雌花大,有5个退化雄蕊,有鳞,子房上位,球形,心皮通常5个,花柱短,柱头头状,蒴果扁圆形,长约3毫米,直径约6毫米,成熟时紫红色,表面有腺点,每心皮1粒种子,椭圆形,黑色,有光泽。花期从6月到8月。挂果期:9月~ 65438+10月。

在山,路旁或疏林里野生。分布于长康河流域、华南及陕西。

这种植物的根(吴茱萸的根)和叶(吴茱萸的叶)也入药,各有详述。

8月至10月采收,果实深绿色,心皮尚未分离时采收。摘下来放在太阳下晒干,去除杂质。万一下雨,用微火炕烘干。

药材干果为五角形扁圆形,直径2 ~ 5 mm,高约1.5 ~ 3 mm,表面绿色或褐绿色,粗糙,有细皱纹,有鬃眼(油室);顶部平坦,中间有凹坑和五条裂缝,裂缝中央有时有突出的柱头,基部有花萼和果柄。果柄方圆形,长3毫米,棕绿色,密毛。横切面上,子房有5个细胞,每个细胞有1 ~ 2粒浅黄色种子。种子油,硬,易碎。香气浓郁,味苦微辣。最好是绿色饱满的。

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

除上述品种外,还有石虎和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也同样使用。

吴茱萸果实中含有的挥发油有吴茱萸碱、紫苏烯、evolactone、evolactone醇等。还含有诱发酸。还含有生物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碱、羟基吴茱萸碱、吴茱萸碱。用盐酸和乙醇处理后,吴茱萸碱转化为异吴茱萸碱。还含有两种中性无氮物质:吴茱萸碱和吴茱萸碱。它还含有吴茱萸碱。

石斛果实中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羟基吴茱萸碱。还含有不饱和酮类,暂称为石虎A,挥发油,花青素和类固醇。

药理作用①驱章鱼作用

吴茱萸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有显著作用。对蚯蚓和水蛭也有效。

②抗菌作用

吴茱萸汤(100%)对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琼脂刻槽平板法)。10%水溶液对试管内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1: 3水浸提对11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如微囊藻ordouane。

③中枢功能

大量吴茱萸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可引起视力障碍和幻觉。日本吴茱萸的乙醇提取物具有镇痛作用。用家兔牙髓电动法证明10%乙醇提取物0.1 ~ 0.5ml/kg静脉注射有镇痛作用。静脉注射0.2 ml的镇痛作用与安替比林或氨基比林(1%各2 ml)几乎相同。但在寒冷中,它比这两种药物更强。0.1%盐酸异戊二胺0.1 ~ 0.5 ml/kg对家兔也有镇痛作用;1 ~ 2ml/kg可使家兔体温略有升高。10%吴茱萸醇提取物仅0.5 ~ 2.0 ml也能使家兔体温升高。从另一种吴茱萸中提出了一种生物碱。吴茱萸属植物。其盐酸盐对小鼠有镇静催眠作用,但能降低大鼠体温,还能对抗樟脑等引起的惊厥。

④其他功能

给家兔注射0.5 ~ 1.0 ml吴茱萸乙醇提取物,引起短暂而轻微的血压升高,呼吸稍兴奋,颈动脉血流量增加。0.1%盐酸异戊二胺0.2 ~ 0.5 ml/kg静脉注射,家兔血压无明显变化,呼吸稍增;0.02 ~ 0.1%对离体蛙心作用不明显,蛙下肢灌注一般不明显,先膨胀后收缩;对于离体兔肠,起初有短暂的兴奋,然后麻痹;对离体兔宫有兴奋作用。吴茱萸碱毒性低,皮下注射对小鼠的致死量为705 mg/kg,静脉注射为135 mg/kg。吴茱萸的成分如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次碱具有相似的镇痛、升高体温、轻微影响呼吸和血压的作用。吴茱萸次碱的分解产物芸香碱有很强的子宫收缩作用。吴茱萸碱对小鼠有抗鼻出血作用。

从画眉草中获得的生物碱类似于青蒿素,可以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提高脊髓反射的兴奋性,松弛小肠平滑肌,提高横纹肌的张力,在某些方面类似于麻黄碱。

吴茱萸炮制与焙炒:甘草煎煮。,去渣取汤,加入干净的吴茱萸,浸泡至汤汁完全吸收,小火烘烤。(吴茱萸每株100斤,甘草每株6斤4两)

①本草宣彤:“吴茱萸,浓汁浸咸汤,焙水。”

2《本草求真》:“吴茱萸陈哲良,泡苦汁待用。”水炒黄连止呕,盐水治疝气,醋治血。"

性味苦,温,毒。

①经典:“辛温。”

(2)别录:“大热,小毒。”

③药性理论:“味苦辛,性热有毒。”

归经入肝、胃经。

①草药汤:“入太阴、少阴、厥阴之经。”

②雷公炮制药物性质说明:“入肝、脾、胃、大肠经、肾经。”

主要用于温中止痛、理气祛湿、治疗呕吐、吞酸、淋头痛、脘腹胀痛、经期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脚气、疝气、口舌生疮、牙痛、湿疹、脓疱疮。

(1)经典:“调中降气,止痛,止咳寒热,祛湿化瘀,祛风通络。”

②别录:“治痰寒,腹绞痛,诸寒不消,中邪,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3)药性理论:“主心病,寒积,气滞于心下,胃灼热;治霍乱,转筋,胃寒,上吐下泻,腹痛无敌忍者;”治好全身的顽瘴,坚持吃凉,帮助大肠撑起气来。"

(4)《本草补遗》:“杀恶虫毒,齿必消。”

⑤《日华子本草》:“脾与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产后出血。”

⑥王:“治胸满痹,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⑦《纲要》:“开郁解郁。治吞酸,痰涎头痛,腹痛,疝气,血痢,口疮。”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0.5 ~ 2元;还是进了药丸,散了。外用:蒸烫、研磨、修整或煎洗。

阴虚火旺者宜忌。

①本草经注:“我真的做到了。”邪恶的丹参,消食,粉笔,害怕紫色的应时。"

(2)《本草纲目》:“肠虚腹泻者尤忌。”

(3)纲要:“呼吸,火烧,昏花眼,浑身酸痛。”

(4)《本草经》:“呕吐吞酸者,不宜胃火者;非因外感风寒、寒痰阻水所致的逆气咳嗽,不宜使用;腹痛不适合血虚火旺者;红白泄泻,因夏邪入胃,而非酒食寒凉,郁结积垢者不宜用;小肠疝不适合没有突然感到寒邪,有第一次或第二次发病的人;霍乱转筋,是脾胃虚弱、暑热所致,而不是寒湿所致,不适合犯肠胃病的人;”凡是阴虚的证候,以及内脏有热而无寒的证候,都是法律上的禁忌。"

方子一:治肾气升于咽喉,肾气自腹积聚,但吐不出,或数十次不能呼吸:吴茱萸(醋炒)、陈皮、附子(去皮)各一两。最后,面糊药丸很大。每份姜汤吃七十粒药丸。(《任存堂经方》)

(2)治醋,每醋气如醋:山茱萸合。三杯水,煎七分钟,马上服用。就算强,也要强。(《兵部手祭》)

③对于已经吞酸和胃虚寒者,吴茱萸(七次汤浸,焙干)和干姜(炮制)平分。最后,汤要一元钱。(《盛慧芳》)

④治疗肝火:黄连、吴茱萸,一两或半两。最上面是末端,水丸或者蒸糕丸。在白汤中服用五十粒药丸。(左金丸,丹溪心法中的惠玲丸)

⑤呕吐胸闷、干呕流涎、头痛患者: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服四味,水五升,开水三升,暖衣七次,每日三次。(《金匮要略》吴茱萸汤)

⑥治头风:吴茱萸三升。五升水,三升开水,还有棉毛。根。(《干金翅》)

⑦治痰多,头痛,背寒,吐酸汁,卧枕数日不食,十天一次:吴茱萸(七次汤浸),茯苓。最后,蜜丸会造就一个好孩子。每热水五十粒,(朱民间验方集)

⑧治脾泻多年,有不少老年人,谓之水土同化:吴茱萸三钱。浸泡,煎汁,加少许盐,口服。盖山茱萸能温膀胱,水路畅通,大肠自固。其他药物虽热,但不能分解为浊。(《任存堂经方》)

⑨以湿气治脾,导致泄泻过盛,米粒迟,肚脐腹刺痛;小儿营养不良、腹泻也可治疗: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上面是细粉,面糊是药丸,比如梧桐树。每次服20粒,用浓炒饭送服,一日三次。(《局方》乌鸡丸)

主治脚气,嗜睡,腹胀:吴茱萸六升,木瓜两个(切)。要服两种口味,就在桶里取三升水,煮三升,服三份。如果你走了十英里,吃一份,或者呕吐,或者流汗,或者受益,或者觉得又热又闷,那就是。(《钱进方》苏长石《山茱萸汤》)

⑾治脚气痛,如果人感到风湿,脚痛难忍,筋脉浮肿,就要服用:槟榔七个,陈皮一两,木瓜一两,吴茱萸三钱一个,紫苏叶一片,桔梗(去芦)半片,生姜(和皮)半片。细切,水煎,第二天五点,分三五服,刚凉服。冬天也有一点保暖的衣物。(《证治标准》纪明散)

⑿近年来治疗小肠疝气,跌打疼痛,脐下捏痛,致外肾闷乱,胀硬,日见增长,阴阴湿痒而生疮:吴茱萸(去枝)1公斤(酒浸四用,醋浸四用,汤浸四用,尿浸四用,各浸一夜,一同烘干),泽泻(同焙)。上面是细粉,用酒煮的面糊球有梧桐树那么大。每次50粒,吃前用盐汤或酒吞服。(《局》杀丹)

(13)治疗小儿肾收缩(新生儿感冒引起):吴茱萸,硫黄50/50。研磨后用大蒜涂肚,仍用蛇床子熏制。(《盛慧芳》)

【14】治口疮、疳积:山茱萸末,醋敷心脏。它也治疗喉咙痛。(《湖畔集简方》)

⒂治牙痛:山茱萸煎酒含漱。(《食疗本草》)

⒃治湿疹:炒吴茱萸一两,乌贼骨七块,硫磺两块。将它们磨成细粉备用。干粉撒在湿疹渗出的患者身上;如无渗出物,用蓖麻油或猪板油溶化涂开,隔日一次,敷后用纱布包扎。(全展皮肤病学作品选)

⒄治疗阴下湿痒疮:吴茱萸1升,水3升,煮沸三五次,去除我洗疮。治各种疮。(古今民间验方记录)

⒅中风(斜着嘴,无法说话)。用山茱萸一升,生姜三升,清酒五程序,煎数次。冷却后,每次服用半升。一天吃三次。轻微出汗就会痊愈。

⑨浑身发痒。用一升山茱萸,加五升酒,煮至一升半升,温水擦洗,痒便止。

⒇冬天和月亮都很冷。用吴茱萸五钱煎汤,以出汗为度。

(21)呕吐,胸闷,头痛。取山茱萸一升,大枣二十枚,生姜一两,人参一两,加水五升水制成三升。每次服七次,每日两次。这个方子叫“吴茱萸汤”。

(22)心口冷痛。吴茱萸用三升酒煮沸,分三次服用。

(23)小肠疝气(坠痛,睾丸肿痛,湿痒)。用吴茱萸(去茎)一斤,分成四份。泡在酒、醋、开水、马桶里。过了一夜,取出来烤熟,加泽泻二两,碾成粉末,用酒和粉调成丸子大小。每次服50粒,空心服,盐汤或酒。这个方子叫“绝望丹”,又叫“星斗丸”。

(24)女人阴寒,久不怀孕。用1升吴茱萸和1升川椒磨成粉,加蜂蜜做成弹珠那么大的球。包好的棉肉包含在* * *,这样子宫就可以受孕了。

(25)胃气虚寒,口中酸水。吴茱萸用开水浸泡七次,取出焙干,加干姜(炮)分粉。每收一次费,热汤就上一次。

(26)转筋入腹。用山茱萸(炒)两盎司,加两碗酒,炒成一碗,分两次服用。腹泻是治疗方法。

这位老人已经漏水很多年了。将吴茱萸浸泡在三钱中,取出,加水,加少许盐后服用。

(28)赤白痢(脾胃湿热,泄泻腹痛,食米消化不良)。将吴茱萸、黄连、白芍中的一两炒熟,加蒸饼做成丸子,大小如五子。每次吃二三十粒,送米汤。这个方子叫“乌鸡丸”。另一个方子:川黄连二号峡谷和吴茱萸(唐沁七次)一起炒,分别磨成粉,用玉米饭做成丸子,如果有五子那么大,储存备用。每次吃三十片药。痢疾,服黄连丸配甘草汤;白痢,服山茱萸丸配干姜汤;赤白痢,各服15丸,送米汤。这个方子叫“柔丸”。另一个方子:用吴茱萸二两,黄连二两,一起炒,各为末。用百草枯二两,加米、黄连做成丸子;加入两两白芍粉、大米、山茱萸做成丸子,每个丸子有一个五子那么大,储存备用。每次吃五十粒药丸。赤痢,乌梅汤服连双丸;白痢,服朱少丸配米汤;红白痢疾,各服25粒。这个方子叫“二色丸”。

(29)腹部肿块。用一升山茱萸捣碎,用酒煮,软布里取出压块,凉了再炒,然后烫。如果块移动,熨烫也将移动,直到累积的块被消除。

(30)牙疼。用山茱萸煎酒洗净。

(31)老幼风疹。用山茱萸煎酒擦一下。

(32)痈背。将一升吴茱萸倒入粉末中,加入苦酒,涂在患处。

(33)寒热怪病(寒热持续,数日后四肢硬如石头,敲起来有铜音,且越来越细)。将山茱萸、木香等分成等份,煎服,刺激内服。

吴茱萸的功效是温中散寒,降气解郁。近年来已在临床实践,该产品也用于治疗蛲虫病。临床实践认为,吴茱萸具有明显的镇痛止吐作用。

临床应用①治疗高血压

将吴茱萸研成粉末,每次取0.6 ~ 1两,用醋涂于脚底(最好睡前涂,用布包裹)。一般涂抹12 ~ 24小时后,血压开始下降,症状缓解。轻者敷1次,重者敷2 ~ 3次会显示降压效果。

②消化不良的治疗。

取吴茱萸粉末2.5 ~ 3g,与醋5 ~ 6ml混合,加热至40℃左右,铺于两层方形纱布上(约0.5cm厚),取4捻。贴在肚脐上,用胶带固定。12小时替换1次。治疗20例后,治愈18例,好转1例,无效1例。初步观察表明,此法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温里散寒、止痛、助消化的作用。对胃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的疗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与抗生素有协同作用。

③治疗湿疹和神经性皮炎。

将吴茱萸磨成粉末,用凡士林调成30% (A)和20% (B)的软膏;然后取30%吴茱萸软膏和等量氧化锌软膏混合均匀,制成复方吴茱萸软膏(C型)。对于亚急性和一般慢性湿疹,以及亚急性或早期的阴囊湿疹,使用软膏B;多年慢性阴囊湿疹,用了药膏;婴儿湿疹用软膏治疗。每天两次局部用药。神经性皮炎,先涂药膏A,再配合热吹风机,1次,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然后用一块比皮损略大的胶布粘牢。根据82例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观察,对早期湿疹和亚急性湿疹疗效好,治愈时间短,3天;对于一般慢性湿疹,最短治愈时间为10天;对多年苔藓样转化的慢性湿疹无效;婴儿湿疹11例,除2例无效外,其余均在7 ~ 15天内临床治愈。阴囊湿疹初期效果明显,但对患病多年,接近苔藓样转化者无效。19例神经性皮炎,均为轻度局限性患者,用热吹风机比单纯涂抹疗效更明显。10%吴茱萸膏局部外敷,再用艾条熏蒸20分钟,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14例。结果治愈4例,显效7例,好转3例。治愈病例一般治疗4 ~ 6次。该方法具有显著的止痒效果。

④治疗黄疮。

吴茱萸用凡士林研成10%软膏,局部涂抹,每日1 ~ 2次。擦药前用温水洗净患处:12例治疗,一般4 ~ 6次痊愈。

⑤治疗口腔溃疡。

将吴茱萸捣碎,过筛,将细粉与适量的好醋调成糊状,敷在纱布上,敷在双侧涌泉穴上,24小时后取下。用量:1岁0.5 ~ 2元,1 ~ 5岁2 ~ 3元,6 ~ 15岁3 ~ 4元,15岁4 ~ 5元。治疗256例,治愈247例。一般1次涂抹有效。

提醒你:中草药吴茱萸,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