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餐饮,我心中难做行业的NO.1
假期里跟几拨朋友约饭,好几个都在谈让我们投资个生意,一说起来都是餐饮生意,我都笑笑说不懂拒绝了。
我最不敢碰的行业就是餐饮,几乎不认识真正在这行做的好的朋友。
而餐饮业看似的低门槛,让人误以为特别容易上手做好,看着很多很火的餐厅,又眼红觉得是短平快迅速来钱的行业。因此开的多,当然,也塌倒的很多,开的好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90年代时,我还在上小学。有个亲戚姓张,那时候他已经是百万富翁,外号就叫张百万。
他在我小学三年级时包了我们市一个大酒楼。彼时,我最爱到他酒楼去走亲戚了,各种很少见的菜式,张百万从外地请的大厨团队。印象深刻的有个菜是用花瓣和水果炒了甜味的虾球,浇在炸得金黄的锅巴上,年幼的我可以一个人吃掉一盘。
酒楼一直都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主要是请客包酒席的,包间基本也是全满,我们一直都以为生意这么好肯定是大赚的咯。万万没想到,2年后,张百万居然把酒楼转出去了,我只记得他说是平出,这把没赚钱。
现在分析起来,大概是因为后厨的成本没有控制好,一方面大厨都是外地请的,工资方面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我觉得是性格问题,张百万叔叔本身是很豪爽的性格,对细节把控不足,而餐饮是勤行,就是靠细节控制成本赚钱的。
这个是翻台流水都好,可是成本管理没做好而失败的例子,也在小小的我心里埋下了餐饮不好做的种子。
前年在我们城市的中心步行街上开了家四川小吃店叫蜀之味,店面大概80平左右,餐点大部分是面和粉类,后续有增加冒菜。担担面做的非常好吃,我跟王先森专程过去吃过几次,每次都冷冷清清,从来没有坐满过。胜在上餐速度快,看上去干净整洁。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店就关门了。
年前我们去另外一个城市办事,选了家叫重庆小面的店,点了担担面和鸡杂小面。味道真很一般,不客气的说是中下水平,可是架不住人多,位子还要等,翻台率比较高,我们去的时候还不到饭点已经到60多号了,预估一天营业额在5千左右。店面在当地一个大超市的入口门旁边,人流充足。店里除了面和粉类外,还有钵钵鸡和一家店中店窗口卖卤味,可以带走也可以现场凉拌了吃。
饭后,我们在路上分析这两家店的利弊点。
一,店名:蜀之味名字不体现餐点,听上去不懂这家店主营内容,而重庆小面的名字至少一听上去大概知道会有小面卖;
二,选址:蜀之味选在中心街区的一个小岔道上,周边大多是名店,人群没有消费小吃的意愿;重庆小面选在超市入口处,人流消费意愿和店提供的内容相符;
三,餐点:既然开餐饮店,大部分餐点在普通水平之上,且有独特之处已经是必须的了。
我们有个朋友,他刚20岁自己做生意,现在已经25年了,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公司,他个人更钟情餐饮生意,所以一直断断续续做餐饮行业。他一***开过5次餐饮店,最近一次加盟开了个火锅品牌店才算是真正成功的。
第一次开店在他20多岁时,据他自己说是平出,辛苦2年不挣不亏。
第二次开在一个大学的后巷里,是港式茶餐厅,刚开始生意不错的样子,日子一久顾客开始稀疏起来,但装修成本投入在,没2年撑不住了,亏了十来万出掉了。
第三次开了个地中海情调的咖啡餐吧,在省会城市的闹市区,名字是请人专门取的,宣传推广也到位,可是上座率就是不行,后来朋友说是风水不合自己,就草草出掉了,转手后我去过几次,也是生意普普。
第四次是我们一起吃过一个潮汕餐厅,餐点很独到,老板不想做了,朋友接手了,呵呵呵,后来转手了。
第五次,朋友很上道了,带着几个当地的吃货朋友去试吃了川渝地区的十来家火锅店,然后选了一家做了加盟。店都开的刚过1年,还没有到投资回收期。当然朋友开的很用心,店长都是专门挖了海底捞的人来做,我们去过几次,每次都要等位子,团购买送各种活动从来没有断过。不过呢,据朋友说只是增加了日常的现金流而已。
2014年认识一群小伙伴们后,创业的各种说法就没有停过,咖啡馆是我听到最多最多的一种。
咖啡店是现在最难开的一种餐饮类店,即使是开专营咖啡店的公司,也不敢保证每家店都能盈利。星巴克备受推崇,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把难做的事情做好了。
一般来跟我谈咖啡馆的朋友们,我都没办法往下面说。问下商业计划,投资比,经营想法,沉淀期,基本什么都讲不利落。也是正常,想开咖啡馆的大多怀着一颗文艺的心,可是商业何其残忍,根本容不下这种文艺想象力。
星巴克的创始人之一霍华德.舒尔茨曾经开过一个咖啡馆叫“天天”,后来以失败告终,他也重回了星巴克,再经过10多年才开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星巴克。核心因素没有改变,却仍有可能面对失败。
餐饮生意是古代的勤行。而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勤就能做好的。勤只能保证亏的不那么厉害而已。
起名,选址,餐点,成本控制,即使全部做好,也有惨败的概率,能看到的好店都是幸存者偏差的存在。
记得有个奥莱尚未开业时招商,想请海底捞在里面开店,于是请张勇去看店面,给出了很多优惠条件。张勇花了半天时间在空空的奥莱里转了个遍,然后表示虽然条件真的很心动,但是不能开,因为人群的心态有不符合吃海底捞火锅的顾客群。
我们学不会的海底捞,更多是学不会张勇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知己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