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天地,为人民而活,前车之鉴,万世开太平,是什么意思?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为天地建立生命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道路,传承孔孟等先圣没有传承的知识,为后人开辟永久和平的根基。
第一句是“为天地立心”。目前流行的解释是,天地无心,人有心,人心也是“天地之心”;“存一颗天地之心”就是开发人的思维能力,去认识自然的事物和规律。这是一个误解。首先,在古代,“天地”二字并不是特指自然。儒家经典《易传》中有一个关于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型,说明古人倾向于把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所以“天地”就是“天地之间”,不仅包括自然,也包括个人和人类社会。张载也把社会意义的“天地”称为“世界”。其次,张载并没有否认“天地之心”的存在。“天地之心”是《易经》中的一个术语,著名易学家张载认为“天地之心只是一个生物。”显然,在天地能生成万物的意义上,张载肯定天地是有意的。生物之心是天地固有的,人没有必要“站起来”,否则会不适当地夸大人的能力。“立天地之心”其实就是为社会建立一个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体系。张载在《经学之洞》一书中,集中论述了“立信”的意义和方法。如果你视而不见,你对“立信”的理解就很容易被揣测。在张载看来,“立心”也是“立义”之心,因为正义“能使天下乐而可及”,这样“天下”(社会)必然普遍接受仁孝原则等道德价值观。(《正梦程明》)根据这些资料,“为天地立心”的含义是非常明确的,其重点不在认识论,而在价值论。
第二句是“为民谋生”。“命”是指人,“命”是指人的命运。这就涉及到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史书上说张载“乐其一生”。“为民谋生”的“命”,主要是指人的命运。历史上早就流行人只能听天由命。但张载认为,人只要做出自己的道德努力,就可以在精神价值上掌握自己的命运,赋予生命以意义。所以,“为民谋生”就是为民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人生的意义。
第三句话是“前车之鉴”。“至圣”指的是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的圣人,其实指的是人格楷模和精神领袖。“绝学”是指中断的学术传统。新儒家普遍认为,儒家的学习体系自孟子以来已经灭绝,应该努力恢复。张载继承了“绝学”,但他没有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创新。他的理论中有很多内容是六经所没有的,是前圣所没有陈述的。
第四句是“为世界开启和平”。自周公和孔子以来,“和平”和“大同”一直是社会和政治理想。到了北宋,以范仲淹、李觏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了“和”的思想。张载不局限于现在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眼光展望“永生”的“太平”传承问题,这是他的过人之处。
对“四换一句”的理解,离不开宋初的开国背景。赵宋统治者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以儒立国”的国策,以重建社会秩序。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以张载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最关心的是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一个永恒的精神基础,而不是理解“自然之法”。
总之,“四换一句”涉及社会和人民的精神价值、人生意义、学术传承和政治理想。我们可以把张载的“四换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百姓确立人生意义,为前圣传承失落的学术体系,为万代开辟和平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