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皇子起的名字,这么像现代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不光操心自己任期内的事情,连子孙后代的工作都恨不得替他们全干完了。他给后代们制定了很多规矩和福利,让他们按照执行享受就好了。

这其中就包括了怎么给朱家子孙起那些奇葩的化学元素般的名字。在封建时代,皇族成员的命名虽然很讲究,很典雅,但是也和大部分中国普通人遵循的基本规则一样,姓氏+辈分+单名。但对于大明王朝来讲,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个人文化程度有限,他虽然当过和尚,却更信道教,学到了一些神秘谶纬之术,并做了有趣的尝试。大明王子的取名方法,包括明这个朝代的取名由来,都是为了顺应古代玄术中的五行阴阳学说。大明建立于1368年,按照当时所谓的命理学来说,大明属于水德。所以当时才会定都在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因为南京有个别名叫金陵,也就是说为了符合五行。

按照他的设想,朱家子孙们起名字都必须符合符合“五德始终说”的来循环,这样做王朝才能兴盛长久。他有26个儿子,给儿子起的名字全部都是木字旁的,比如太子朱标,二子朱樉,三子朱棡,燕王朱棣,朱元璋一***26个儿子,当时估计已经没少查字典,里面已经有很多比较生僻的字了,如樉、棡、橚、榑、柍、栴等。从朱三代开始,姓自然是固定的,辈分也是固定的。朱元璋早就二十几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合拟定了“字”作为辈分,比如朱棣一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每个皇子皇孙的单名都要与金木水火土有关,而且要按照五行相生来排序。比如嘉靖皇帝叫朱厚熜,五行为火,他的儿子的名字就得和土有关,也就是隆庆皇帝朱载厚,隆庆的儿子们,土生金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了。这套体系实在是太考验老朱家人的文化水准了啊,饶是朱元璋算的精,汉字就那么多!

通过各支的辈分杜绝重名现象,但架不住每一支皇族子孙养尊处优太能生啊,据说明末皇族就有上百万人,这上百万人的名字要硬往上面这个规则里套,还不能重名,结果可想而知。刚开始的取名还能挑点寓意好的字,可后来字都被用完了,后代取名肯定得避讳先辈的,不能用先辈们用过的,这就造成了越往后面取名越难。生的晚的只好现“造字”,虽然造字这不是明代皇室的专利,但明代皇室确实是把造字发挥到了极致,许多人的名字都成了生僻字,而且读起来也不好听,比如朱五代朱十代,按例该用“金”字系列命名,但古代的金字旁汉字的确太少,总不能都起名叫银铜铁吧,只好绞尽脑汁地造了很多字,这也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在钠、朱成钴、朱帅钾、朱帅锌、朱至镧、朱效钛、朱效锂”这些化学名字的出处。

那么为什么明朝皇子的名字这么像元素周期表呢,倒不是明朝提前掌握了什么化学知识,也不是文捷列夫一不小心穿越了!其实这个锅得由清末化学先驱徐寿来背。19世纪60年代,当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被引入到中国,科学家徐寿准备推出汉化版时,遇到了明代皇室取名时同样的问题,也要绞尽脑汁的寻找合适的汉字去一一对应,没想到老朱家早就替他提前几百年误打误撞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徐寿竟然在明朝皇族的家谱里找到了灵感,金属旁、火字旁等等,再加上个音译的汉字不就解决了。比如Na就用了瑞金王朱在钠的名字,果真世界太奇妙,龙子龙孙们的名字居然给科学帮了个大忙。

朱元璋

徐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