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为什么叫鹅城?

徽州古称“鹅城”,最早见于北宋绍盛年间苏轼在徽州所作的《论梁文》。有两句话:“鹅城千间,住错两水之间。”南宋王祥之写《地中吉生》,其中也说:“神仙乘木鹅到此,古称鹅岭,在罗浮西北(“西北”应为“东南”之误),即惠阳。”但苏轼和王翔的都城并没有具体说明“仙人”的名字和“此处骑木鹅”的时间。据徽州的长辈说,徽州古称“鹅城”的传说,是由南北朝谢灵运“梦游罗浮”的故事演变而来的。

谢灵运,刘宋阳下人,是当时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在宋文帝时,是临川的一位文官史。因为他的放纵,被一家公司解体,去了广州。不久,他在广州因叛国罪受到惩罚。在谢玲的广州之行中,有一天晚上他梦见了罗浮山,写下了《罗浮山赋》,感情很明确。其中,最后几个字说:“梦在永恒的黑夜里,若浪骑;岛越升,龙越遇;鼓声青水留,张贵策游山。”也就是说,谢灵运(传说中的神仙)是根据梦中的灵感,乘坐两头竖起的小木船(传说中的木鹅)从广州出发,游过卢浮宫,然后到达增江(今增城)与龙江(原名东江)的交汇处,再沿龙江溯流而上,到达古徽州。当时古徽州城内江湖相连,水茫茫,谢灵运只能在船上过夜;第二天,谢灵运爬上一座小山(今鹅岭)玩耍,在那里升天(其实是在广州受罚,后人都不敢谈他),留下的木鹅成了一块土地。隋文帝入隋后,在木鹅成的这片土地上设立了周迅(徽州)总政公署,开创了徽州成州(府)的历史。

清初中国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水语》:“惠州城里没有井,百姓都是从东江打水喝。阚玉家称之为鹅城,是一片飞雁之地。不要过河拆桥,伤了鹅的背,会得罪人的。这是非常荒谬的。但是徽州府和桂山县都是咸的,所以没有井。县城只有一口井,可以喝云。”虽然隋唐徽州州郡没有井,古代的“鹅背说”和屈大均的“咸地说”都是假的,但实际上,城市四周都是河湖,普通居民根本不需要挖井取水。但这个记述至少可以说明,早在隋唐时期,“鹅城”的传说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了。当时只有徽州县周迅总政府门前挖了一口井(俗称“岁井”,位于本市中山公园内)供官员饮用,居民只饮用河湖中的水也很可信。

隋文帝入隋后,在广东、广州、惠州设立了两个将军府。广州古称“羊城”。传说东周末年,五位仙人骑着五只嘴里叼着麦穗的羊,来到楚亭(古称广州)。仙人把谷穗送给周人,祝他们风调雨顺,五羊五谷丰登,然后五羊变成了石羊。从此,广州被称为“羊城”。惠州的“鹅城”传说与广州的“羊城”传说相似,美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