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不叫李朝,为什么不以姓氏为国号,究竟有什么依据?

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比如三国时期魏公,魏王的曹魏,再如晋王司马炎的晋朝,还有隋文帝杨坚的隋朝。那么问题来了,唐朝的皇帝姓李,为啥不叫李朝而叫唐朝呢?

历代王朝国号由来

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以部落为名,比如大禹,夏后氏,姓娰;商人的祖先契,跟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地,便以商为号,后来商迁都于殷,因此也叫殷商;周发源于岐山下的周原,因为自号为周。

秦:秦先祖为周天子牧马有功,被封于秦谷,秦始皇统一后,沿用了秦国号;汉:刘邦这里比较有趣,他是沛郡人,因此早先都叫他沛公,后来封为汉王,称帝后便延续了这个国号;魏蜀吴:曹操自立魏王,曹丕篡汉后沿用;蜀汉的国号是汉,不是蜀,是两汉的延续,前缀蜀只是为了区分两汉,因此称蜀汉或季汉;吴国嘛…大魏吴王。

晋:司马昭封魏王,司马炎立国后沿用为号;南北朝太混乱就不说了,特别提一下南陈,因其国君姓陈,有人认为是以姓为号,其实不对,陈霸先之前受封为陈王,所以同样是以封为号,姓只是巧合罢了。隋:隋文帝杨坚继承了他爹的爵位“随国公”,后进为随王,但随字不吉利,就改用隋替代为国号;唐:李渊篡位前是唐国公;五代十国太混乱也不说了。

以开国皇帝在前朝所封的爵邑为新朝国号

在中国古代的改朝换代之中,流行禅让的管道,这样可以使新朝的政权合法性大大加强。而一般改朝换代以后,新朝的开国皇帝,往往会以前朝所封的爵邑为新朝国号;诸如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是曹魏政权的晋王,所以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以后,定国号为晋。

像题目中提到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在隋朝为唐国公,因此在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以后,以唐为国号。还有前文提到的南朝陈也属于这种情况,开国皇帝陈霸先为南梁的陈王,所以在逼迫梁敬帝禅位以后,顺理成章的定国号为陈。

以起源地或者发迹地为国号

诸如秦朝的国号,最早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到了秦襄公时期,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因此秦成为国号。

还有题目中提到的宋朝,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在担任后周大将期间,担任了归德军节度使,归德在今天河南商丘,在古代又称宋州,等到赵匡胤开国以后,可以说宋州是他的“龙潜之地”,所以立以“宋”为国号。

五行说

关于五行说,其实是一个比较玄妙的东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挺复杂的。以宋朝来说,虽然国号有着根据发迹地命名之说,但是也有着五行之说。

像《宋史》中就记载:“有司言:国家受周禅,周木德,木生火,当以火德王,色尚赤,从之”。意思后周是木德,正所谓木生火,所以宋朝应是火德。而商丘是最早祭祀火神的地方,宋太祖赵匡胤又起家于此,因此以宋为国号,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关于明朝、清朝的国号由来,也有着五行说的说法。

套近乎,硬凑关系式命名国号

诸如十六国时期汉赵开国皇帝刘渊,自称与汉朝有亲戚关系,所以国号为汉。清太祖努尔哈赤也可以视为这种情况,他以金朝后裔自居,为了表明承袭完颜氏的金朝,建立后金政权时,以金为国号这种情况多见于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

以特殊含义的文字来起名

诸如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有个说法是女真人认为金是最好的金属,而辽国国名在契丹语中是镔铁的意思,所以以金为国号,必能克辽国。还有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国号取自《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

以古国名字为朝代之名

诸如周、秦、晋、齐、楚、燕什么的,以这些古代强大政权为新朝国号。这种情况多见于乱世,诸如五代十国乱世之中,后周太祖郭威以“周”为国号。因为以“周”为国号的太多了,为了区分开来,被后世称之为后周。

还有十六国乱世时期,诸如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西秦、后秦等政权,因为国号重复,所以以前、后之类区分。

虽然这些政权不是百分之百因为以古国名命名,还有着其他原因。但大部分都是直接以古国名字命名,所以“周”、“秦”、“燕”等出现频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