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胶东过年风俗知多少?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过年的风俗也许比别的地方更讲究。今天我就来絮叨絮叨我们胶东地区的过年风俗。

二十三,辞灶天;二十四,拉大字;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全都有;三十下黑儿满街走。,这是我们那自老辈留下来的对于过年一句顺口溜,它概述了我们那年前需做得准备工作,一代代流传至今。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风俗也变得与时俱进了,下面以时间为序,给大家好好唠扯唠扯。

二十三,辞灶天

农历腊月二十三,习称小年。这一天,家家要送灶王爷上西天,俗称辞灶。这一天家家要送灶神,在灶口上摆上一碗面条、一碟糖瓜、一碟枣以及香、蜡、纸、括等祭品,嘴里念着灶王爷爷上西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口诀,将灶口上的旧灶祃画像揭去,再将新灶祃画像姑且用搁板压上(新灶祃画像等到三十晚上请神时才贴上)。

二十四拉大字

大字,就是春节时贴的门对子上的字。农历腊月三十,家家都有贴春联的习俗。传统上一般在农历二十四这一天,每家都会扯上几张红对纸,找村里的会书法老先生拉大字。但现在很少有人这样做了,一则村里会写大字的人越来越少了,二则机印的对联取代了手写的对联,买起来快捷又方便。

二十五做豆腐

传统这一天,一般家家会做包豆腐,取其兜福之谐意,现在很少有人自家做豆腐了,为了省事,买豆腐取代了做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

俗语说: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过去农家即使平日里过得再拮据,到腊月二十六这天也会割斤肉,腊月二十七这天,也要杀一两只公鸡。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那过年打得肉冻,将鸡连同猪蹄、猪头、骨头等用热水汆一下,去掉油腥味,下锅煮熟,仅留出鸡大腿等,余下的鸡皮、鸡骨头连同猪蹄骨、棒子骨、猪皮等重回锅熬,熬到一定火候,盛到大盆里待冷了便成了肉冻,那种味道,并不是仅仅能用美味二字所能形容得了的。

二十八,把面发

这里介绍一下俺们那过年才有的几种特色面食

1 大枣饽饽,桃饽饽

我们那过年有蒸大饽饽的习俗,带枣的称为大枣饽饽,不带枣的称为光头饽饽,大饽饽是发面做的,枣与早谐音,这其中承载了农家希望早发的美好愿望。

做大饽饽头天晚上就要发面。面发好以后,和上碱,就可以揉面。揉面可是个技术活儿,人跪在炕上,肩、臂及双腕要协调,方能揉出柔软富弹性的面坯。用小手指在面坯顶部及四面抠出鼻儿,将切好的枣放进去。大饽饽做好,放到炕上,扣上笸箩长着。锅底已架上木头烧火,只等水开装锅。

有经验的女主人一看大饽饽外皮透亮就开始装锅,边装锅,边用新炊帚蘸水往大饽饽外皮上洒一洒,最后用碗或玉米皮盛块肥肉放在篦子上,罩上笼头开始蒸,这样蒸的过程中油气落到大饽饽上,蒸出的大饽饽发亮。

做大饽饽时一般会把每块面称一下,让它足斤足两一样重,据说这样做会使家里的孩子够斤两。蒸大饽饽时,忌讳外人进家,怕踩装。有的人家关上门,有的在门后放一把笤帚,以扫除外人可能带进来的晦气。蒸好的大饽饽裂成瓣,要说饽饽笑了。做大饽饽时,把炕席子卷起来,以免烧着了。但烧炕席子的情况仍会发生,此时不能说炕烧糊了而说炕烧得旺。蒸饽饽的时候很忌讳把饽饽蒸糊了或没蒸熟,因为大家迷信的认为这样预示着来年家里不顺。

桃饽饽,顾名思义,就是做得像桃的饽饽,桃饽饽也有比较深的寓意,听我母亲说老辈人的说法是吃个桃饽饽意味着又逃过一年,当然现在生活好了,但这个传统被保留了下来。

2 面鱼面鱼是专为过年准备的一种油炸的食物。将油烧开后,把做好的生面鱼放锅里炸就行了。 之所以叫它做面鱼,大概是因为它的形状似鱼,另外取其发面发发发,鱼鱼年年有余之美好寓意吧,炸的时候在开油锅里翻动,很像水里的鱼的缘故吧。吃起来又绵又软,别有风味儿。

3 圣虫圣虫是我们胶东地区过年祭祀供奉的吉祥物,用发面做成,头部为一圆馒头形,两个球状面团做眼睛,也有的地方用绿豆,嘴巴用刀剪成两半,口含钱币和红枣,扎起两个圆锥形面团作耳,公的耳朵上用剪刀剪出毛刺,母的用顶针按出圆形花纹,头顶有冠,公为羽翅,母为花团,躯干做蛇盘状,似人似虫,温顺可爱。传说圣虫即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的原始雏形,现在,圣虫这一面塑已被编入亚太地区工艺大全一书,成为中华民族的特色艺术品永留史册。

二十九 全都有

一般到腊月二十九这一天,过年的东西都准备全了,就等着迎接年的到来了。在这天下午,各家都会打出浆糊,开始贴对子。大门、进间门、厢房门、院门一并贴上。有牲口的人家还在畜栏贴上六畜兴旺,在马车上贴上日行千里,室内贴抬头见喜,石磨及水缸上贴福,钱柜上贴金玉满堂,屋内贴年画、贴窗染花。各家照壁上要悬挂灯笼,寓意五谷丰登。街门上要挂过门签,门吊子,门上插桃树枝。

三十下黑儿满街走腊月三十早上,家家会请上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