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的名称来源

1958年,上海工人支援福州工业建设,帮助创办福州搪瓷厂、热水瓶厂等。当时当地建有10简易木质双层房屋,供上海工人居住,被周围居民称为“上海新村”。街道成立时,以“上海新村”命名。

新中国成立前,上海新村一带是一片田地,鱼塘、村舍、小屋星罗棋布。实业路原名“十八大洋路”(“十八大洋路”是指长汀洋、鄱阳洋、姜堰洋、浦东洋、杨朴希洋、荷泽洋、双浦洋、斗池洋、西洋、加拿大洋、上河阳洋、下河阳洋、榜边洋、安滩洋、浦尾洋、水松洋)。),地势低洼,一年数次洪水泛滥,农业收成低下,居民生活贫困。有一首歌谣说:“水淹十八大洋,饿死爹娘,没收初冬(早稻),半年粮糠菜。”新中国成立后,1953完成岷江下游防洪工程,消除了洪水。福州市和台江区人民政府对上海新村地区进行了规划开发,修路、造桥、建厂、建新村,形成万人新村地区和新工业区。辖区有461栋新村建筑。主要道路有叶公路、白马路、交通路、西洋路和斗池路。上海新村街道的叶公路和白马路分别长1.698米和宽1.388米,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福建、福州、台江有省电脑厂、省汽车运输公司等33家企业,省公路管理局、市电子工业局等15事业单位。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其附属口腔医院、市公交职工医院、上海新村卫生院等7家医院。省车库交通俱乐部、省医学院俱乐部、省交通厅礼堂、市电影公司四个文化娱乐场所。学校有省立医学院、市职工业余大学、市文教职业学校、福州二十三中、台江三中、交通路小学、工业路小学、丰乐小学等。幼儿园包括省化工机械厂幼儿园、市文教职业学校幼儿园、区实验幼儿园、丰乐幼儿园、凤凰幼儿园、上海新村贝勒幼儿园(个体)等。城里有实验托儿所,也有各种工厂办的托儿所。此外,还有商店、银行、邮局等。,方便居民生活。

街道办事处成立以来,积极发展经济,设立了5个街道工厂、6个工业园区和居委会小组。工业经营部门13,商业企业15。1990街道工业产值32311万元,利润6.6万元;居委会工业产值64.56万元;业务营业额62万,利润8300元。1987 ~ 1990年安置失业人员1189人。

同时,街道办事处注重环保、卫生、绿化和街道建设。环保工作以“谁排污谁治理”为原则,辖区内企业、工厂排放的“三废”自行处理。办公室与有锅有窑的工厂签订环保公约,定期邀请福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进行测定。1990街被评为福州市工业控烟一条街。环卫工作采取联户三包、三级保洁、垃圾清运等方式进行。,建设自动化集装箱垃圾转运场,日吞吐量60吨;辖区内,大清河、白马河、东溪河等河流配备专职管理员和渔民,维护河道整洁;上海一中、上海三中、上海四中、上海五中4个居委会,上海一中、上海三中、上海四中、上海五中、迎春、丹桂、凤凰一中、凤凰二中8个居委会被评为福州市文明新村。街道从1987到1990连续四次荣成。从1987到1990,全街道增加绿化面积49325平方米,1988 ~ 1990全部被评为台江区绿化先进单位。街道以官办帮扶形式,投资654.38+0.3万元,11条小街巷,面积4771平方米,使原来凹凸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街道筹资365438+万元,对上海新村16、18、19户危房进行改造,面积7600平方米,其中商业网点330平方米,改善137户居民居住条件。1989、1990街道被评为福州市城市管理先进单位。

街道办事处加强了新农村建筑的管理和安全措施。全街共有461栋新村建筑,28个自行车代管站和治安岗亭,采取多种形式的防范措施,以“公寓”形式为主。现有“公寓式”管理建筑155栋;巡逻、长楼、加固、值班等预防性管理建筑283栋,占建筑总数的95%。

1989以来,街道司法所调解纠纷352起,调解率96%。广播、墙报和文艺演出也被用来进行法制教育。1987至1990,共评出五好家庭3765户,文明建筑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