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健儿,春日苦战,云淡风轻血四百兆,愁看秋雨湿黄花解释。

第一部讴歌了72位以巨大鲜血报效祖国的烈士的壮烈牺牲,第二部描述了4000万同胞对他们的深切哀悼。

从黄兴的72烈士联盟来看,“72健儿”指的是起义中牺牲的72位烈士,“湿黄花”指的是黄花岗72位烈士合葬的地方。

黄花岗起义是191年4月革命派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战役。

1910 11孙中山、黄兴、赵生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槟城召开避难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以黄兴为总司令,并将起义指挥部设在粤华路应晓东5号。

1911 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敢死队到达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第10次武装起义。敢死队闯进了巡抚府,巡抚张逃走了。起义军烧毁巡抚公署后,在东元门外与海军提督李准派出的北洋军展开肉搏。起义军浴血奋战,可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退守香港。余培伦、方圣东、林觉民等革命家逝世。86名中国共青团员死亡,其中72人被潘大伟找到,葬于广州红花岗。潘大伟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

起义结果

在这次起义中,除了黄兴一号和顺德回民党,其他各路都没有采取行动。新军的子弹都收了,没有战斗力;胡宜生和陈炯明提前逃离了广州;由于胡宜生的刁难,姚玉平没能及时拿到枪,起义爆发后也没能藏起来。就这样,起义变成了黄兴的孤军奋战。

起义不幸失败后,中国同盟会会员潘大伟先生不顾清当局的禁令,以《人民日报》记者的身份,于5月3日组织100余人(收尸员),将72名烈士散落、腐烂的遗体埋葬于广州郊区红花岗,改红花岗为黄花岗,史称72烈士。

这次起义也叫黄花岗起义。1932,包括这次牺牲的烈士陈文虎在内的86人被找到。因为习惯,人们还是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扩展数据

历史背景

1894年会成立后,孙中山以武装起义为主要手段,改变社会性质,策划了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在广东和西南地区策划了多次武装起义。

1910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先生和中国同盟会主要成员在槟城召开会议,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决定集中力量,精心准备,在广州再次举行起义,夺取广州后再兵分两路,把革命的火焰烧向全国,最终推翻满清王朝。

1910年秋,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的许多重要骨干聚集在槟城(今槟城),召开槟城会议,决定在广州发动新的武装起义。会议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决定以中国同盟会成员为骨干(先锋),广泛动员新军、防务管理、巡逻、社会党和人民军,在夺取省会后,把革命的火焰燃烧到长江流域和全国。

会后,孙中山到各地筹款。黄兴、赵胜负责策划起义,主持总机关“统筹部”。大量的革命者聚集在香港。在广州建立了大约四十个据点。随着形势的变化,起义的日期一改再改。4月27日黄兴最终决定发动进攻时,不得不将原计划的十路进攻改为四路突击。

但说到筹义,其实只有黄兴率领的一队人马直奔两广总督署,分兵攻打都督署等地。他孤军奋战,最后失败,余培伦、方圣东、陈欣、林觉民等约100人牺牲。毕竟因为实力悬殊而失败了。

1911 4月27日广州起义后,中国同盟会成员潘大伟冒着生命危险,在广州东北郊掩埋了72名战死沙场、被俘后慷慨就义的革命者尸体(英勇牺牲的革命者实际有100多人),改红花岗为黄花岗。

所以历史上说革命党在这次战役中的安息地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一般说原来安葬的革命党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花岗原本只是一片黄土堆成的墓地,非常荒凉。1918年,云南军分区首长方胜涛(方胜东之弟)集资修墓。

1921年,济公广场、墓亭相继落成。除了这七十二位烈士,还有十四位烈士在这场战役中牺牲,包括八十六人,他们的名字都刻在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石碑的背面。

百度百科-黄花岗起义

百度百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