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这只蜥蜴的名字和详细信息
蜥蜴蜥蜴是一种冷血爬行动物,与三叠纪的早期爬行动物祖先非常相似。它们大多通过产卵繁殖,但也有一些物种进化到直接产下幼蜥蜴。
蜥蜴俗称“四脚蛇”,也有人称之为“蛇阿姨”,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蜥蜴和蛇关系密切,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全身被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覆盖,肛口为横裂。雄性都有一对连接器,是卵生的(或者某些卵生物种),方骨可以移动,等等。
蜥蜴类爬行动物的总称。它的近亲蛇类占所有现存爬行动物的95%。分为18科,3000多种。热带地区种类和数量最多。从北极到南非、南美和澳大利亚。蜥蜴和蛇外形相似:有角质鳞片,雄性有一对连接体(半个阴茎),方骨可以活动。蜥蜴的体型和大小是爬行动物中最不同的。体长从3厘米(1英寸,壁虎)到3米(10英尺,巨蜥)不等。最轻的不到1g,最重的超过150kg。身体细长,尾巴长,四肢发达。除鼻孔、嘴、眼睛和泄殖腔开口外,体表布满鳞片,部分物种在头部和体表鳞片下的真皮中有骨鳞。鳞片表面覆盖着角蛋白。有些蜥蜴有鳞片状器官,鳞片的锯齿状边缘突出刚毛,可能用于触觉。许多蜥蜴,尤其是变色龙和安乐蜥蜴,可以改变它们的体色,从亮绿色到黑巧克力棕色,它们的线条和条纹也可以闪烁不定。变色的机制是黑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运动,浓缩时颜色较浅,分散时颜色较深。一些蜥蜴的脖子上有可延伸的皮肤褶皱,头上有角或头盔,喉咙里有刺或褶皱。头骨的前部由薄软骨和薄膜组成。眼睑是可以活动的,两眼之间的间隔是一个很薄的垂直眼眶间隔。在由后眶骨和鳞状骨形成的骨干上有一个颞孔。上颚可以相对于头骨的其他部分移动,有一个方形的骨头和一个张开的嘴巴,用于吞咽猎物。
大多数蜥蜴以昆虫和一些啮齿动物为食。tegu偶尔吃家禽,牙齿锋利有三尖。食草动物(如鬣蜥)有宽大的叶状冠,边缘呈锯齿状。以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食(如〔龙血树〕)上颚后部有钝齿,用于压碎。美国西南部的吉拉怪物和它的墨西哥亲戚(Heloderma)有毒。它们被激怒时会咬人,但很少致命。下颚的每颗牙齿内侧都有纵向的凹槽或褶皱,用来提取毒液。大部分蜥蜴的牙齿生于上颌骨、腭前骨和牙骨的边缘,少数种类生于上腭。胚胎期腭骨上有“卵齿”,从吻部向前突出,用于钻穿蛋壳,孵化后退化。种植牙的方式大多是侧向的,有些是末端的,所以两眼可以独立活动。许多蜥蜴有盐腺来排出矿物盐。肩带存在。
大部分蜥蜴有四条腿,后肢有力,能快速奔跑,快速改变奔跑方向。Cnemidophorus的速度是每小时24公里(15英里)。有些蜥蜴身体拉长,四肢变短,甚至没有四肢。壁虎、鬣蜥(Uta)和棘趾龙的脚趾上装饰有许多边缘,以增加它们的表面积,防止它们陷入沙子中。壁虎可以在垂直的玻璃板上爬行。每只脚上5个脚趾,皮肤结的蹼分为两组,后肢外侧3个脚趾,内侧2个脚趾,前肢相对,适合抓树枝。一些陆栖鬣蜥和鬣蜥可以用两条后腿奔跑,奔跑时尾巴向后向上伸展以保持平衡。飞蜥(Flying lizard)身体侧面有一层皮膜,可以滑行。雄性蜥蜴有一对联合器官——半个阴茎。国王蜥蜴可以跑过短距离的水域。
蜥蜴生活在不同的栖息地,地下,地表或高大的植被中,可以在沙漠和岛屿上看到。仅存的海洋物种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海鬣蜥,它们以海藻为食。有几种蜥蜴部分生活在水中,吃淡水。蜥蜴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很多物种都有它们的“最适温度”,它们会晒太阳,把体温提高到温度以上。生活在寒冷地区的物种冬眠。一天的长度也会影响蜥蜴。大多数蜥蜴产卵,这些卵产在挖好的洞里,树和岩石的裂缝里,或者落叶层下面。有些蜥蜴(尤其是生活在高海拔高纬度的蜥蜴)是胎生或胎生的。它们大多没有保护卵的习性,但在孵化过程中,条石龙子会守在卵的旁边。少数物种(如蜥蜴和Cnemidophorus)有孤雌生殖。后者的孤雌生殖类型是两性杂交。许多壁虎在同一个地方产卵。在圈养条件下,希拉蜥蜴的寿命可达25年,壁虎可达20年。
大部分蜥蜴在白天活动,壁虎在黄昏和黎明之间活动,能发出很大的声音(而大部分蜥蜴不能发出声音)。蜥蜴通过等待或搜寻来捕猎。很多蜥蜴可以自己剪尾巴,断掉的尾巴可以快速扭动来分散捕食者的注意力,所以蜥蜴可以逃跑。很多蜥蜴都有领域行为(包括领域表演)或者求偶表演。许多物种都有股孔,这可能是用来分泌化学物质来吸引异性。蜥蜴对人的经济意义不大。有些鬣蜥可以食用,有些则可以晒黑。壁虎生活在房子里,可以捕捉害虫,但可能传播沙门氏菌。蜥蜴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材料,常作为观赏动物饲养。
蜥蜴亚目来自双颞窝,最早出现于晚三叠世。约有3000种,分属于2个亚目,5个总科,18个科。答,Ascalabota附。(1)壁虎Noidea: 1。壁虎科,82属,650种,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拟步甲科,8属,15种;3.Dibamidae,1属,3种;4.无肢动物科,1种,无肢。(2)伊瓜尼奥迪亚:1。鬣蜥科,15属,600种,有活动眼睑;2.菖蒲科,33属,300种。(3) Rhiptoglosoidea,1科:Chamaeleontidae,2属,84种。第二,附Autarchoglossa。(1)闪烁体:1。虻科(cylindridae),约50属,810种;2.科,约10属,50种;3.蜥蜴科,近20属,150种;4.蝽科,40属,200种。(2)无尿形态总科:1。无尾两栖类,7属67种;2.加州甲龙科,1属,2种;3.异蜥科,2属4种;4.有毒蜥蜴(蜥蜴科、雪蛤科和睡莲科);5.巨蜥科(巨蜥),1属,30种;6.镧系,1属,1种;7.夜行蜥蜴科,4属,12种。
Amphisbaenia与蜥脚类动物关系密切。体长为圆柱形,凹槽较浅。没有外耳,眼睛退化。它们都没有后肢,除了3个属,它们也没有前肢。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15属,约100种。
蜥蜴和蛇的区别
有人认为蜥蜴和蛇的区别在于蜥蜴有四只脚,而蛇没有脚。在蛇科的一些蛇的肛口两侧可以发现一对爪状的后肢。而蛇蜥蜴,在外表上甚至找不到脚的痕迹,人们经常会把它们误认为蛇。
蜥蜴和蛇的区别在于它们在外表上很容易识别:
1.蜥蜴下颌骨的左右两半由骨缝相连,所以它们不能移动,嘴巴也不能张大。蛇的下颌骨左右两半由韧带相连,韧带可以相互拉开,这也是蛇的嘴可以大张的原因之一。
2.蜥蜴一般都有四肢。即使四肢都退化了,它们体内也一定有前肢带(肩带)的残余。蛇一般没有四肢,即使有后肢的物种,体内也没有残留的前肢带。
3.大部分蜥蜴的上眼睑和下眼睑都是可以活动的,眼睛可以自由开合。蛇的上下眼睑愈合成一层透明膜,覆盖在眼睛的外侧。蛇的眼睛似乎总是睁着的。
4.大多数种类的蜥蜴都有又宽又厚的舌头。蛇的舌头非常细长,前端有一个深叉,鞘内有一个基部。它们经常通过口腔前端的切迹进行拉伸和收缩,以收集外界(主要是食物)的“气味”分子,并送到鼻锄产生嗅觉。
5.蜥蜴一般都有外耳道,即使没有,也能从外面看到耳膜。蛇没有外耳和鼓膜,所以外部没有听觉器官的痕迹。
6.蜥蜴的尾巴很长,一般等于(或仅略短于)头长,或头长的2~3倍。蛇的尾巴比较短,从身长的1/2到1/4不等(即尾巴长度占其总长度的1/ 3 ~1/ 5)。
蜥蜴的类型和形态
如果从解剖结构上详细比较蜥蜴和蛇的区别,也可以举出一些。虽然两者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就动物界发展中的有机结构的进化程度而言,两者处于同一发展阶段,而且非常相似。因此,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分类学家都把它们放在爬行动物下的有鳞目中,区分为两个不同的亚目。
爬行动物纲
scale order squam ATA
蜥蜴亚目蜥蜴亚目或蜥蜴亚目
蛇亚目的蛇亚目或蛇亚目。
Lacertilia和Serpentes是两个拉丁词,Sauria和Ophidia是两个希腊词。用的时候要用两个拉丁字符或者两个希腊字符,不能一个都不用。
世界上大约有6000种蜥蜴,分属20个科。已知我国蜥蜴约有150种,分属于以下8科。
1.壁虎科的壁虎科包括各种壁虎、蜥蜴、沙虎、睑虎等。已知我国约有10属30种,壁虎科很多种类是与人类共同生活的蜥蜴。它们扁平轻巧,手指和脚趾扩张,下表面形成许多皮褶,皮褶由无数亚显微的细毛组成。它们具有粘附能力,擅长在光滑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爬行,晚上在灯光下积极捕捉昆虫。
2.鬣蜥科的鬣蜥科包括各种鬣蜥、树蜥、龙蜥和沙蜥。中国有9属约50种。这些蜥蜴的大部分脖子和背上都有长长的鳞片,形成脖子和后背。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差别很大。如树蜥和龙蜥擅长攀爬,身体较轻,体表粗糙(鳞片尖出或成脊状),四肢、手指和脚趾细长,爪子发达,尾巴缠绕。再比如飞蜥的前后肢之间有一层发达的皮膜,由几对细长的肋骨支撑形成“翅膀”,可以从高处滑翔到地面,也可以从这棵树滑到另一棵树上。它们不会真的飞。再比如沙蜥生活在沙漠地区,往往会迅速将身体埋在沙子里,一方面是为了逃避空旷荒野中敌人的追杀伤害,另一方面是为了躲避沙漠中烈日的炙烤。它们的身体又宽又平,有利于左右摆动挖沙入洞。眼睑边缘的鳞片发达,可以防止沙子侵入眼睛。手指和脚趾上的鳞片特别发达,形成所谓的“流苏边”,只有流苏边和爪子接触沙面,以减少承受沙温的面积。
3.鳗科,如各种蛇蜥蜴。中国有1属3种,适应地下洞穴生活。身材修长,四肢完全退化,耳洞也缩小了,样子像条蛇。
4.爪蟾科有2属4科2亚科。它是一种具有更原始特征的蜥蜴。其中有1种,隶属于鳄鱼的1属,仅分布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5.巨蜥科只有1属约30种,大部分是巨蜥,其中科摩多蜥是最大的蜥蜴,全长4米。圆鼻巨蜥在中国仅有1种,全长超过2米。它们喜欢生活在水中,有一条又长又平的尾巴,这是一个强大的滑水工具。
6.二巴戟科1属只有4 ~ 5种。中国只有1种白尾双足蜥蜴。它们是生活在营地下洞穴里的蠕虫状蜥蜴,四肢退化,雄性只剩下一对扁平的鳍状后肢。眼睛的退化隐藏在鳞片下,耳洞也退化了。
7.蜥蜴科包括各种蜥蜴、草蜥蜴、地蜥蜴等。已知中国有4属25种。蜥蜴主要分布在北方干燥的环境中,蜥蜴多分布在南方。它经常在草地上和灌木上活动,身体轻,尾巴长,善于攀爬。
8.蜥蜴科包括各种石龙子、蜥蜴、蜻蜓、岛蜥蜴、南方蜥蜴等。中国已知有8属30种。本科蜥蜴生活在地面,身体正常,四肢发达,擅长在地面奔跑。海龙属多在凋落物中行走,体形细长,体表光滑,四肢无力。下眼睑上有一个透明的“眼睑窗”,当眼睑闭合时,可以透过危险窗感知到光线强度。
蜥蜴大多生活在海拔1000米左右或以下的地区。少数物种可以生活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上,如秦岭蜥蜴、山地蜥蜴和康定蜥蜴。西藏沙蜥和喜马拉雅鬣蜥是少数垂直分裂最高的蜥蜴,它们的生活区域往往在海拔4000米左右。
蜥蜴的形状可以分为四部分:头、躯干、四肢和尾巴。头与躯干之间的颈部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界限,但头部可以灵活转动。
你可以看到嘴巴,一对鼻孔,一双眼睛和头上的一对耳洞。如果没有外耳道,鼓膜位于表面,有些种类的鼓膜上覆盖有细鳞片或圆锥状鳞片。头部覆盖着鳞片。各种蜥蜴头背部大鳞片的数量和排列是一致的,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上下唇和颈部的鳞片也比较一致,也可以作为分类的参考。
覆盖在树干外的鳞片的形状、大小、行数和结构也是分类和鉴别的依据。
前后肢分别分为肱骨(大腿)、前臂(小腿)、手掌(足底)和手指(脚趾)。前后肢均有5指,趾趾有爪。
肛门位于尾基部的腹侧表面,是尾巴和躯干的分界线。
蜥蜴的性别差异有利于繁殖季节相互识别,白天活动的蜥蜴更明显。夜间活动的蜥蜴可能通过嗅觉识别异性。鬣蜥科的树蜥蜴(Calotes)和龙蜥蜴(Japalura)在雄性的脖子后面有长长的鬣蜥。天龙、棘龙等。男性喉有一个长而颜色鲜艳的喉囊。石龙子的雄性头比例较大,头颈常呈红色。雄性蜥蜴身上有亮点是最常见的现象。例如,蛇龙的雄性背部有几个翡翠绿色的短横条,草蜥的雄性侧部有亮绿色的纵条,沙蜥的雄性侧部腋下或腹面有红斑。雄性的这种特殊染色在繁殖季节往往特别鲜艳。
生态习惯
生殖和长寿
蜥蜴有体内受精的连接器。一般在春末夏初进行交配繁殖。有些种类的精子可以在女性体内维持数年的活力,交配一次就可以产生数年的受精卵。有些蜥蜴只有雌性。据研究,它们是单性生殖物种。这些蜥蜴的染色体通常是非整倍体的。一些通常两性繁殖的物种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会转向单性生殖。认为孤雌生殖有利于所有成员参与后代的生成,有利于迅速扩大种群,占领生存领域。
大部分种类的蜥蜴都是卵生的,夏天通常在温暖、潮湿、隐蔽的地方产卵。鸡蛋的数量从一两根到十几根不等。卵子的大小和个体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壁虎科的卵略圆,壳内钙较多,壳硬而脆。其他蜥蜴的卵大多呈长方形,外壳坚韧而有弹性。
有些蜥蜴卵在母体的输卵管后段(“子宫”)开始发育,直至生出幼蜥蜴,这种蜥蜴称为卵胎生。石松科的许多物种是卵生的,而其他科的大多数蜥蜴是卵生的。同一属中有些种是卵生的,有些种是卵生的。例如,马布亚多刺蚁是卵生的,而多刺蚁是卵生的。另一个例子是海龙属中的两个相似物种——海龙。秦岭蛇是卵生的,而溪蟹是卵生的。藏红花石蜥是我国特有动物,当年年底在母体输卵管内发育成熟,次年5月才从母体中出来。怀孕后期的鳄蜥解剖显示,成熟的小蜥蜴没有卵黄,但母体输卵管壁布满微血管网。有可能处于发育后期的幼蜥是依靠母体获得营养的,应该属于为数不多的胎生蜥蜴之一。
蜥蜴通常一年繁殖一次。而热带温暖湿润环境下的一些物种,如岛蜥(Emoiatrocostata)、南方蜥、托卡、褐带半趾蜥、多齿盖蜥等,一年四季都能繁殖。
蜥蜴的寿命主要基于动物园保存的数据。飞蜥2-3年,岛蜥4年,南方蜥5年,巨蜥12年,毒蜥25年。最长的记录大概是一种蛇蜥(Anguis fragilis)54年。这些数字并不能完全反映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只能作为参考。
活动和喂食
蜥蜴是变温动物。生活在温带和寒带的蜥蜴在冬季进入休眠状态,表现出季节性活动的变化。由于气候温暖,生活在热带的蜥蜴一年到头都很活跃。但在特别炎热干燥的地方,也有夏眠以生存高温干燥、食物匮乏的恶劣环境的现象。可以分为三种:白天活动,晚上活动,早晚活动。不同活动类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食物对象的活动习惯等因素。
个别蜥蜴的活动范围有限。树栖蜥蜴往往只在几棵树之间活动。根据研究的几种地动蜥蜴,如南方蜥蜴,平均活动范围约为1,000平方米。有些物种还表现出年龄差异。刚孵化出来的Sphenomorplus大多在孵化的水域附近活动,成年后再转移到远处的森林中。
大多数蜥蜴吃动物性食物,主要是昆虫。壁虎是夜行动物,以鳞翅目等昆虫为食。较大的蜥蜴如壁虎也能吃鸟和其他蜥蜴。巨蜥可以吃鱼、青蛙,甚至捕食小型哺乳动物。还有一些蜥蜴,比如Agama,主要吃植物性食物。由于大多数物种捕捉并食用大量昆虫,蜥蜴在控制害虫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很多人认为蜥蜴是有毒的动物,这是错误的。在世界上6000种蜥蜴中,已知的有毒蜥蜴只有两种,属于蜥蜴科(Helodermatidae),而且这两种蜥蜴都分布在北美和中美洲。
尾巴的自我切割和再生
许多蜥蜴在受到敌人攻击或受到严重干扰时,经常会折断尾巴。断了的尾巴不停地跳动,吸引敌人的注意,但它们都跑了。
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拦截,可以认为是一种避免敌人伤害的保护性适应。自我切割可以发生在尾巴的任何地方。但是尾巴被割断的地方并不在两块尾椎骨的连接处,而是在同一个椎体中间的特殊软骨隔膜处。这种特殊的横膈膜结构是在尾骨骨化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尾骨肌肉的强烈收缩而断裂。横软骨中的细胞终身保持胚胎组织的特性,并能持续分化。所以尾巴断了之后,可以从那里再生一条新的尾巴。再生的尾巴没有分节的尾骨,而是一条连续的骨嵴,鳞片的排列和结构也与原来的尾巴不同。有时尾巴没有完全断掉,于是软骨隔膜不断分化再生,产生另一条甚至两条尾巴,形成分叉的尾巴现象。在中国,壁虎科、蛇科、蜥蜴科和护肤科的蜥蜴都具有自切割和再生能力。
变色和发声
蜥蜴的变色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变色龙,因其良好的变色能力赢得了“变色龙”的美誉。中国的大部分树蜥和龙蜥也有变色的能力。其中,变色树蜥(Calots versicolor)在阳光照射的干燥处,颜色变浅,头颈变红。转移到潮湿的地方,红色逐渐消失,颜色逐渐变深。蜥蜴的颜色变化是一种无意识的生理行为变化。与光线的强弱、温度的变化、动物本身的兴奋程度、个体的健康状况有关。
大多数蜥蜴是沉默的。壁虎是个例外,很多物种都能发出很大的声音。几米外都能听到壁虎的声音。壁虎的叫声并不是求偶的标志,而可能是警惕或占有领地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