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棋手黄松轩,黄松轩和周德裕谁更厉害?
黄松轩,民国初年称霸华南的著名棋手,早期为“粤东三凤”之一,上世纪30年代初广东棋坛大赛后位列“四大天王”之首。当年华东第一棋手黄松轩和周德裕大战20局,多赢一局,也被称为“九省棋王”。为此,可以说黄松轩是20世纪30年代南方棋坛第一人,棋名很高,“头衔”很多。
黄松轩,原名雍皋、雍乾,是黄旗满族。它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所以绰号七,因为它是旗手,或者叫“其七”。棋局开始后,又称为“棋王七”。黄祖上虽是外族,但长期迁居广东南海,故应称为广东南海人。黄松轩开朗活泼,身材高大魁梧,经常戴一副深度近视的眼镜。所以可以猜测他少年时读过不少书,甚至可能读过《橘梅秘笈》等棋类书籍。据《海奇庙棋谱》记载,黄是公元65,438+0898年约65,438+00岁的少年。据《棋报》文章记载(1938年黄去世时约50岁),黄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由于黄松轩是旗手,我们不能不通过清朝在全国各地建立自己的营地来考察他的生活经历。据《八旗通志》记载,建国之初,为了镇压各种反清斗争,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批旗营,如杭州、福州、德州、乍浦、四川等地。广州虽然没有旗营,但也圈了一条旗民聚居的“旗街”。还有,清朝为了加强统治,不允许旗里的人经商、做工、种田。所有成年男子要么参军吃皇粮,要么成为文官俸禄。当然,大部分旗手参军是为了吃饭。但因为不在战乱年代,守旗人大多无事可做,在养鸟、打虫、下棋、搞书画中消磨时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黄松轩的棋艺从少年逐渐走向成熟。据《海奇庙棋谱》记载,黄自幼酷爱棋艺。他在庙里听了半百个老人,系统地讲了“橘子的秘密”这个故事,讲了几个月,印象深刻。据事迹汇编记载,黄的棋艺师从王,后又师从广州著名的“地摊大王”手胡子林。又因其钻研精神深厚,“黄常尽其所能,心不安歇。”有一次,我聚精会神地苦苦思索,却依然没有意识到灰烬在枕头上燃烧...“正因如此,他的头枪布局正直,功力深厚,他的风幕马也很有韧性,被许多棋手所称道。
为什么民国初年复兴的广州棋坛没有出现黄松轩?这还是跟黄是旗手有关。因为辛亥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满清,所以孙中山先生号召推翻满清的宣言中有这样的话语...驱逐满人,恢复中华……”,这自然就针对了满清可靠的军事力量。所以在革命的最初几年,旗人都不敢公开身份,就像解放初期的地主一样。为什么黄松轩会在1919晚些时候出现在光孝寺的棋坛?这还是和他旗手的身份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隔阂逐渐消失,旗手的自卑感也一点点减弱。1919年五四运动后,人们的政治注意力不再是满清而是新文化运动,于是黄松轩就溜达进了光孝寺的棋坛,开始下棋。这就是黄松轩以前在广州象棋界不出名的原因。
三大战役第一战,黄成为广州名将,就是横扫光孝寺棋坛。当时,黄大约32岁。一天,黄信步来到光孝寺棋圈,观察广州的棋艺水平,伺机而动。后来黄下一阶段去试手气,一局下来,在棋摊上打败了不少好棋手。他以前是先用马枪攻击,这是来自橘子的秘密的强力打开法,辅以直车。如果握着后手,大部分都是用屏马抵挡头炮,反弹力强,这是梅花的精髓。他在光孝寺击败众多棋手后,著名棋手李鬼也被击落。更进一步,他向“棋王”冯敬如挑战,但冯被贫穷折磨,只想下棋谋生,在棋国比赛中屈居第二。因此,他不愿意接受黄的挑战。
黄的第二战,是击败高州老棋手徐荣斋。说起来,这也是两个雄性之间的斗争。黄的名气从光孝寺传到广州后,也传到了棋手云集的高州。当时高州有个老棋王,徐荣斋,称霸当地70年,几乎没有对手。我听说广州的黄永谦是一个很有活力的棋手,在广州没有人能打败他。他不服气,一直想试试身手,打败黄。他的想法得到了高州士绅的支持。徐在亲友的陪同下,于1921年底来到广州,住在会馆,伺机挑战黄。于是我让高州会馆的老乡去挑战黄,让黄去高州会馆打一局。黄旭两局决战第一天,黄很有耐心。一方面对手是高州棋王,另一方面奖金也不小,每局10元。在米价每局三元以上的背景下,赢一局要花一个月的生活费。总之,输赢关系到生命和名誉。千万不要输!比赛的结果是,黄凭借自己过硬的棋艺赢了徐荣斋,让他的名声更加传扬。当然,徐的棋艺也很高,第二天就下成了和棋,被评为名盘。
黄的第三大战役是挑战并拿下“香港棋王”。在广州赢了本地的新老名宿之后,黄也赢了外地的名宿。棋友认为黄灿去香港挑战香港棋王郭乃明。香港是广州附近的大城市,经济发达。在棋手马海洲的安排下,黄松轩于1923来港,入住泰来客栈。然后通过棋友介绍,认识了郭乃明和曾展鸿,约定在泰来客栈举行棋局。
郭乃明棋艺精湛,在香港久负盛名。对于新黄松轩来说,他并不被认为是一个强有力的对手。第一局,郭先走,第一枪就进攻了。比赛开始后不久,斗争形势变得激烈起来。郭看重资历,棋艺了得,赢了一局。他有轻侮黄的语言,黄不满郭的轻侮之词和对棋局的判断,于是也回敬几句。转到图26情况。郭面露喜色,半真半假道:你年纪还大,这一局必输无疑。此时,黄正在抽着烟,他对形势的分析与郭正好相反。黄想了想,从茶几上拿过报纸,盖在棋盘上。他对郭说,要不要给这盘棋加点颜色?郭乃明本来是要发泄情绪的,现在黄其实是认真的,但他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是错的。双方同意加色后,打开报纸继续游戏。此时黄炮8平5平走马,5平6平走马,黄氏5平4平去杀,郭炮7平6平去杀,黄炮5平3平回,黄炮7平7平去炮。黄炮从5退4,郭澈从7退。结果黄解除了危机,以多一马的优势赢了第一局。第二局轮到黄先贤用强大的头炮攻击郭的屏马,以47杆再胜一局。黄连赢两局,名气更大了。他已经成为南棋界不可动摇的盟友。
从“粤凤”到“天王”从65438年到0929年2月2日,谢侠逊写了一篇纪念“棋院本部”成立一周年的文章,发表在《上海时事报》上。因为提到了“粤东三凤”,“粤东三凤”成了比较常见的称呼。被列入“三凤”的黄松轩、曾展鸿、钟真,心理安慰很多,因为这个名声被新闻单位告诉了全国,影响很大。但也有几个没有名气,棋艺也很接近的,比如冯静茹和李清泉,他们在《骈骈》茶馆里与黄松轩共享“三宝佛”的美誉,却在全国没有爵位,不免让人感到“惋惜”。尤其是卢辉,虽然是新人,但棋艺上升很快,连“三宝佛”都没来得及涉足“骈骈”。但他们都知道,广州离上海“总部”太远,需要等待。
1931,时候终于到了。1931年底,广东省教育厅决定举办名为广东的省级象棋比赛,但参赛省份不限地区,只要在广东报名,来广州参赛即可。消息一出,翩翩茶室等棋手活动场所迅速沸腾起来,他们的情况甚至比华东队南下前还要热烈。其中一个热门话题是:谁会参加比赛,谁不会?
由于这种集资比赛的性质,获胜者可以获得各种机关捐赠的奖品——银盾和银杯,最高奖励是名誉,这对于很多棋手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大部分棋手都表示愿意参赛,有的还写信通知外国棋友来广州,先报个名!但也有一些人不想参赛,包括广州棋王黄永高,“三凤”之一的曾展鸿!黄在工作中一向坦诚正派。他不打算参加这次省赛。他不怕名誉扫地,但他觉得不参加名誉还在,还能让其他棋手排名靠前。黄的气度自然让冯静茹、、卢辉等球员兴奋和赞叹,也正因为这种气度,他才是广州比较受欢迎的球员之一。而其他一些棋手,比如曾展鸿,则极力劝黄参加,因为如果黄不参加,棋局就逊色了,会让人怀疑黄是不是怕输。还有一点就是,东南大战之后,华东和华南平分秋色,但是华东第一的周德裕迟早会来广州再次挑战。黄将以什么身份上台?不如让“七省棋王”周德裕当广东省冠军。反之,没有一个“身份”,就不会很响。黄从来没有输的偏见,但最终黄永高被说服参加比赛,是因为他将来面对的身份和这次省赛的“价值”。在黄决定参加比赛后,他的棋友们给了他一个好名字,作为这次比赛的象征。
在历时一个月、历经三个阶段的广东省象棋比赛中,黄松轩不愧为广州第一棋手。第一阶段——初赛,他曾经遇到过新人卢辉。虽然他熬过了第一局,但还是连续赢了接下来的两局。第二阶段——复赛,还剩下23名选手,他也以17-5和19-1和2-0与陆晖并列第一。在第三阶段-决赛,仍然有三个人留下:黄,陆和冯。在他以1战胜冯之后,他输给了。后一局,何最后一站以凌厉的攻势扳回一局,与卢辉一起夺冠。这种在决胜局中无后顾之忧的英雄风范,既显示了他的强大,也显示了他的包容。本次省赛冠、亚、季军分别是黄、陆、冯、。因为分数非常接近,所以他们的棋艺大致相当,所以被称为“四大天王”。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四大天王”的称号会见了来访的华东著名棋手窦、罗天阳、等。,并赢得了胜利,被谢侠逊誉为第一炮手。后来与七省棋王对弈,黄20局多胜,被广东棋坛誉为九省棋王。黄松轩无愧于“四大天王”的称号。
1938年,因广州落入侵华日军之手,黄在澳门避难,不幸染上痢疾,因缺医少药于10年6月7日病逝。他死时才50多岁,这是华南棋院的损失。抗日战争胜利后,谢侠逊得到了这一信息,并制定了“七大定律”挂:
召回九省供黄松轩国王避难。
老雨凄凉寂寞,江夏骤逝。
能够顺从贤明,不依附于汉奸,也是神仙。
九省名扬天下,几场精彩的比赛在他们死前都是辉煌的。
五羊事件如昨日浑,司马联赛心如春水。
(:《现代国家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