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恩怨记》的戏曲评价

字符:

春花秋月是中国古代女性最常用的名字之一,是非常优雅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名字多为二乔、舒针等,这至少说明该剧的创作者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没有按照现代人的口味来取名字。

另外,这个人物的造型也很准确,不仅非常漂亮,而且是脸型略圆,下巴略尖的那种,用文字形容就是杏眼,桃腮,樱桃小嘴,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传统美女的典型形象。但是古装影视剧中受西方审美文化影响面部轮廓僵硬的骨感美女太多了,美是美,但总缺少一些古典气质。

回到角色本身,向春华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温婉细腻的特质,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出了一种精致灵动的样子。和她比起来,很多古装影视剧中的女性角色只穿了一层古装壳,动作完全是现代的。

在这种性格中,几乎囊括了所有男人梦寐以求的美德,比如善良、无私、识大体、重情重义等等。扮演向春华的演员叫陈平,不是很有名。后来好像也没出什么作品,但是从这个角色可以看出,她绝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演员,那种从眼神中去演的女演员,而不仅仅是靠夸张的表情。

比如电影大结局,李晓刚和他分手的那一幕,就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尤其是当人们告别李晓刚时,向春华独自躲在树林里。此时的她已经是道士打扮,在一棵大树上含泪望着远方。她回头看,不忍看,最后还是不忍看。除了默默流泪,她没有歇斯底里,想死。她只是抓着大树慢慢跪下。...

把令人揪心的人物心情表现得如此准确生动,堪称典范。(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陈平是国家一级越剧演员,真的名副其实)。

除了主角,剧中其他角色的塑造方式更加另类,完全颠覆了武侠剧给我们的一贯形象。冷酷幽默的流氓,忠厚老实的山寨主,暧昧的和尚,嬉皮笑脸的书生,清纯可爱的江湖游侠等。,这一切都是意料之外的,处处体现着江湖的嘲讽。它的确是一个具有后现代风格的独特设计,简直令人惊叹。

服装:

江湖时代,正巧各种香港武侠片大行其道,我们身边的港片武打服饰有太多的恶趣味。港剧中零碎的“混搭”服饰是当时的主流,导致我们的欣赏水平严重下降。

这就使得江湖中的人物有自己的服装风格显得尤为可贵。观众可能只是看到江湖中记录的服装就觉得眼熟,因为和《红楼梦》《聊斋》等大陆古装剧几乎一模一样。认真想想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就算是武林中人,在服装上也不可能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们不打仗的时候不用戴护腕,不用拿武器,不用穿厚底靴。

此外,人物发型精致,古典气息十足,绝对没有多余的配饰。比如春花原来的发型被带到了海里,却在结婚当天消失了,这很符合中国古代女性婚后的发型特点,在这些细微之处表现出化妆的用心。

然而,可惜这种优势“江湖”并没有持续多久。据说前两部播出后,观众反应一般。估计是制片方觉得这种简单的风格不符合观众口味,所以在第三部里换了导演和男主角,相应的服装道具,武打设计等风格都换了。有些人的服饰开始向港台风格靠拢,有些人则倾向于少数民族,道具也不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正常物品。大量的烟雾、塑料花、火腿等物品开始出现,武打场面开始用慢帧拍摄,大量动作重复,人物开始脱离重力,甚至改变光学原理。

让前两部建立的写实风格消失,变得更像《西游记》《封神榜》等童话。这种改变属于典型的画不出老虎的狗,但在当时的整体氛围下,也是对陋习的妥协。如果能坚持前两部的风格,这部电影就不会有那么多差评,早就和《聊斋》、《儒林外史》、《庚娘》、《杜十娘》一样成为经典古装剧了。但也有网友认为,从这部电影开始,就不再是《江湖爱恨情仇录》,而是另一部剧《金鼎沈工》。

情感文章

江湖中的另一大看点是李晓刚和向春华的恋情。与一般武侠剧不同的是,主角向春华是一位已婚女性。虽然丈夫在新婚之夜被杀,但她已经履行了夫妻之礼祭奠了。根据古代法律,这已经被认为是一个吻。于是,向春华以寡妇的身份和男主角开始了新的恋情。纵观历史上众多武侠剧,几乎没有第二部有如此大胆脱俗的编排。

不像有些电影里男女主角无缘无故爱得死去活来,这部电影里两人的关系绝对是慢热的。即使在前两部电影的结尾,经过了一系列男女主人公的救美、同归于尽、苦难与* * *,两人依然只是成为兄弟姐妹,彼此是礼尚往来的朋友。虽然向春华的丈夫去世了,但是在古代一女不侍二夫的习俗下,至少要给丈夫守三年的节。感谢导演没有让他们立刻调情,这让这段感情积累了更多的时间,更有说服力。

本片中,两个男女的爱情是峨眉在同一个家庭待着的时候慢慢产生的。春华脱衣治愈李晓刚后,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两个人在江湖游荡的过程中,渐渐到了不离不弃的地步,一步一步,铺垫,非常清晰有条理,一点也没有给人突兀的感觉。这些扎扎实实的努力后面也是两人在《你要去哪里》期间爆发出来的情感,能激起观众强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