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县朱食村和朱元璋什么关系

你好,朋友。

很高兴能为你解答。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有个村子,它的村名很特别,叫“朱食村”。

传说,“朱食”村原来叫驻佛村。

顾名思义,就是佛驻的村庄。

缘何又叫“朱食”村呢?这里面还有一段稀奇的故事哩。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有九个儿子。

这九个儿子要说最聪明得数九子朱棣了。

他三岁时,有一天在宫里玩耍,不知怎的,他被宫廷内圆圆的柱子吸引住了。

便把袍衣一脱,“噌噌噌”爬到了柱顶。

这情景恰好被在宫中议事的太祖看到了,他冲宰相微微一笑,宰相立刻明白了太祖的意思,说:“九公子这是‘金龙爬柱’呀!将来一定能继承大统,将大明发扬光大!”不想,这句话大伤太祖的情感。

原来,九公子怀胎十二个月,他的母亲是元朝末帝的妃子。

太祖正怀疑他是否是自己的亲骨肉呢?于是,说:“宰相,你算一算九公子是不是我的亲儿子?”

宰相扳开手指“子丑寅卯”地算了一通,不想他的脸色顿时大变,忙跪下叩头道:“启奏陛下,奴才该死,奴才长了一张疯嘴,不该说刚才的那话,九公子不是您的亲儿子!”

太祖听到这话,脸色骤变,抽出腰剑要杀九公子。

宰相一见这情景又忙叩头道:“陛下这样做不妥,恐怕别人不服呀!”太祖听罢扭头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宰相站起身来对太祖耳语了几句。

太祖这才点头说:“好,就这么办!”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此时的九公子朱棣已长成一名文武双全的大将军了。

在这期间,元朝蒙古族的残余势力又逐渐强盛起来,他们屡次派兵南下,骚扰大明边境。

此时,太祖想起了当初宰相的一番话,击鼓升帐封九公子朱棣为“燕王”,命他扫北。

朱棣接过令箭到营房挑选人马准备北征。

可是,太祖拨给他的五百兵卒尽是些老弱病残之人,可谓是:老的上不去能行马,少的抓不住马嚼环。

这样的兵将怎能扫北灭寇?分明是让自己去送死!回到家里,朱棣闷闷不乐,便召集幕僚商量对策。

大将祁鹰说:“王爷,不必烦恼,夫战,勇气也,我大明强胜无比,大兵一出,元兵必定闻风丧胆,落荒而逃,何愁之有?”听完此话,燕王朱棣信心百倍,挑起“扫北”大旗,率五百兵卒浩浩荡荡出师北伐。

一路上,明军目睹着由于元军骚扰的中原大地,残垣断壁,尸体遍野,叫人触目惊心,更激起了众将士消灭元朝残余势力的决心和信心。

当扫北大军行至到燕赵大地(今朱食村一代)的时候,探马来报,“元军到了。”

为取得扫北的第一次胜仗,燕王命大将祁鹰率三兄弟祁鹞、祁虎、祁豹将四十门土炮埋伏在一个土疙瘩上,自己则率兵士拉开阵式,摆下战场,准备与元军决一死战。

黎明时分,战斗打响了。

只见埋伏在土疙瘩上的四十门土炮一齐开火,炮弹在元军中四处开花,打得敌军哭爹叫娘,尸体遍地。

打到中午,明军越战越勇,炮弹打完了,不知怎的,士兵抓把土疙瘩上的土放到炮筒里头,打出去也照样在敌群里炸响。

元军实在抵抗不住猛烈的炮火,丢下尸体向北逃窜。

燕王看到时机成熟,命军士将粮草放在原地,令旗一挥,率众追击,大获全胜。

之后,燕王经过多年的征战,取得了扫北的全面胜利。

并在当地留下了“天荒荒,地荒荒,天地***同保燕王,抓把泥土能放炮,炸的敌军哭爹娘”的歌谣。

几年以后,燕王朱棣取得了帝位。

为巩固北方,他决定迁都北京。

为营建北京城,大将祁鹰率三兄弟祁鹞、祁虎、祁豹护送着三尊大石佛由南前往北京。

当他们走到当年用土打仗的地方时,只见这里已是“清清溪流水,遍地长青草,天地换新妆,牛羊到处跑”的极乐世界了。

祁鹰触景生情,心想,我要是在这里安度晚年,将是三生有幸了。

正在此时,有人来报:“将军,石佛怎么也不走了。

”祁鹰顿感蹊跷,下马观看。

只见当初用三头牛拉走的石佛象现在是十三头牛也拉不动了。

祁鹰、祁鹞、祁虎、祁豹感到很怪,忙命工匠将石佛卸下车,不想卸下来的石佛灵活自如,怎么摆布怎么动,而且像再也不走了的迹象。

祁鹰不敢怠慢,忙写书信,用十万火急的速度上报朝庭。

不几日,朱棣颁发圣旨,在石佛停下的原地修建一座寺庙,叫驻佛寺。

念祁鹰扫北有功,特赦祁鹰看护此寺,并将周围大片土地划归他管辖,发展生产,繁衍生息,起名为驻佛村。

后来,人们觉得“驻佛”村不中听,而佛又是石头的,就更名为“驻石”村。

再后来,祁鹰念及皇恩浩荡,想起当年打仗时曾在这里屯过粮食,便采用皇姓“朱”和粮食的“食”字,定名为“朱食”村,一直沿用至今。

从朱食村的家谱上看,祁鹰、祁鹞、祁虎、祁豹四兄弟分为四支延续下来,故此,该村的人大部分人姓“祁”。

斗转星移,当年的驻佛寺早已荡然无存了,而三尊大石佛仍在。

只不过在当年的“破四旧”岁月里,人们把它们埋在了地下,在上面建起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