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宋朝时大型海船的起名习惯
看宋朝的海船,主要应当看泉州,泉州设市舶司主管对外贸易,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泉郎,即此州之夷户,亦曰游艇子……散居山海,至今种类尚繁,其居止常在船上,兼结庐海畔,随时随徙,船式头尾尖高,当中平阔,冲破逆浪,都无畏惧,名曰了乌船。”
北宋·宣和时(1111—1125年)遣使往高丽,到泉州雇募“客舟”。
宋朝为出使朝鲜建造了"神舟",它的载重量竟达1500吨以上。
〈伊本·巴都他游记》说,在印度洋曾目击很多中国商船。中国船分三等,大者曰“镇克(Junk)”,中者曰“艚(Zao)”,三等者曰“咯克姆(Kekam)”。大海船有四层,设备齐全,“每一大船役使千人”,载水手600人,士兵400人。大船有三帆以至十二帆,帆皆以竹为横架,组成席状。另有小艇(柴水船)三只附属之,尾随其后,依大小名为“一半(Half)”、“三分之一(Third)”、“四分之一(Quarter)”。“此种巨船只在中国的刺桐城(泉州,Zaitun)制造,或在广州(兴克兰,Sinkalnan)制造。”
《伊本·巴都他游记》所记的尺度数量,可能有些夸大差错,但不能因之全盘否定。如他所说的船分三等,相当于“舟曾”(“舟曾”合一字)、“艚”、“舟居”(“舟居”合一字),都是泉州方言的称呼,至今仍如此。
由此可见,宋朝的船只多以“舟”,“舟曾”,“艚”,“舟居”等称呼,就是船的统称,并没有形成独特称谓,因此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