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乡的乡镇特产
武昌鱼
毛泽东主席1956年5月31日畅游长江,写下了炙脸人的名篇《水调歌头·游泳》,词开头两句就运用典故说明自己的行踪:“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随着毛泽东同志《水调歌头·游泳》在全世界的传播,武昌鱼名扬天下。由于水产科技的发展,武昌鱼人工繁殖的问题得到解决。武昌鱼不仅在全国29个省市安家落户,而且还作为对外交流的友好使者,先后到日本、美国、墨西哥、刚果等国家“安家”。
武昌鱼得名已有1726年的历史。要说武昌鱼,先得谈武昌。公元221年,三国时代吴国的开国君王吴大帝孙权,徙都湖北省鄂州,取“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公元265年,吴国末代皇帝孙蜡再度自建业(现江苏省南京市)迁都“武昌”,其左墨相陆凯上疏,引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见1979年新版《辞源》第1673页),作为反对迁都的依据。据这一文字记载,武昌鱼得名已有1726年的历史了。
武昌鱼的学名一一团头鲂。据1979年新版《辞海》第1645页注释:“武昌鱼即团头肪。”团头勘是1955年到别鉴定的一种新鱼种,是经过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易伯鱼在湖北省内梁子湖实地调查大量材料,经分析研究后定名为团头纺的。
历代诗人,以武昌鱼借喻乡关之情,赞美武昌鱼这一美味珍馐。苏东坡诗云:“长江绕廊知鱼美”,也是指武昌所产而言的。南北朝时代的大诗人庚信,在《奉和永丰殿下言志十首》诗中写道:“还思建业水,终乙武昌鱼。”唐代大诗人岑参在《送费子归武昌》诗中写道:“秋来倍忆武昌鱼,梦著只在巴陵道。”南宋范成大1177年8月,途经鄂州,在《鄂州南楼》诗中写道:“却笑妒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历代诗人食了肉味鲜美的武昌鱼,“终忆难忘”,形诸笔墨。武汉市洪山区东南隅靠近梁子湖,梁子湖是武昌鱼的母亲湖。洪山区有可养鱼淡水水面172万公顷,年产鲜鱼两千万公斤。以烹调武昌鱼著称的全国一级厨师卢永良,就生长在洪山区的养鱼之村。他做的清蒸武昌鱼、花浪武昌鱼、杨梅武昌鱼等,使人食而回味无穷。
保丰绿茶
洪山乡
保丰绿茶,即武汉市洪山区九峰乡保丰村林场生产的绿茶,其品种有毫锋、银芽、龙井、毛尖、珍眉等。保丰绿茶于1971年问世,便非同凡响,1982年首次参加武汉市茶味评比便获奖,此后,不仅在市级评比中年年获奖,还进入湖北省名优茶的行列。1986年保丰毫锋被评为省优良产品,次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93年上了一个新台阶,毫锋与银芽均获省一等奖。1994年,毫锋获省优良奖,银芽获省特等奖。在全国性的“94中国陆羽杯”茶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自此,保丰绿茶不仅名满三镇,还在《湖北名优茶》一书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进入全国名茶行列,还受到联合国环保组织官员以及朝鲜、泰国、日本等国际友人的赞誉。保丰绿茶不愧为江城茶中佼佼者。
保丰绿茶之所以成为享誉神州的名优茶,首先得益于茶树生长的优势。保丰茶园在群山环抱之中,繁茂葱笼的林木使这里气候湿润,空气清新,茶树植根的土壤深厚肥沃,加之管理精细,构成了茶树生长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老龄茶树保嫩性强,幼龄茶树苗壮成长,而且使茶树叶上的叶绿素、蛋白质、氢基酸、芳香油等也含量丰富,这便为制成上等好茶提供了物质基础。
洪山菜苔
洪山菜苔,俗称红菜苔,色紫红、花金黄,是武汉地区的特产。据史籍记载。红菜苔在唐代已是著名的蔬菜,历来是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曾被封为“金殿玉菜”,与武昌鱼齐名。它营养丰富,含有钙、磷、铁、胡萝卡素、抗坏血酸等成分,丙种维生素比大臼菜、小白菜都高,且色泽艳丽,质地脆嫩,为佐餐之佳口。洪山菜苔,尤以洪山宝通寺至卓刀泉九岭十八岭十八凹一带出产的品质最佳。优质红菜苔只产在洪山,若迁地移植,不仅颜色不同,品味也有差异。民国初年,黎元洪离开湖北,到北平当大总统时,每临冬天,必派专差到洪山来运红菜苔。由于长途大批运输。鲜菜运到北平后,时间一久,菜苔失去原有的色泽和鲜昧,感到美中不足。于是有人出谋把洪山的泥土装上几火车皮运往北平试种,结果,菜苔虽长出来了,但色不红,味不鲜。试种失败,更感到洪山菜苔之可贵,以后不得不沿用老办法,用火车成批运送菜苔到北平。
湖北土特产以往有这样的顺口溜:“黄州萝卡巴河藕,洪山菜苔孝感酒”,而洪山菜苔更受大家的青睐。所以清代诗人陈广敷写诗赞道:“紫干经霜脆,黄英带雪娇,晚藕珍黑白,同是楚中翘。”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工作的湖北籍领导同志,如董老和李先念主席等,都深爱家乡土产,每年冬春托我省派专人在洪山采购菜苔,交便机捎往北京供老同志佐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一年春节前,武汉有位个体户,运了一汽车洪山菜苔到广州试销。那边的湖北同乡看到多年未见的家乡土特产,都很高兴,便分运了一部分到香港。时值春节前夕,在港的鄂籍同胞看到洪山菜苔,倍感亲切,争相竞购,一时店前道塞,供不应求。经营者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家乡特产昧,就一把分成四把出售,有一位鄂籍老同胞购到一把菜苔,无限感慨地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洪山菜苔传乡情。”
多年来,为了保持和提高洪山菜苔的优良种性,洪山区蔬菜主管部门的科技人员与华中农业大学园林系的师生们一起从“胭脂红”品种中,以早熟为目标,进行系统的选育生产,培育出“十月红”“大股子”洪山菜苔新一代优良品种。现有仅洪山区每年栽种洪山菜苔面积就在七千亩左右,产量800—900万公斤。每年8月下旬播种,11月上旬开始收获上市,至翌年春分前罢园,二、三月是上市高峰期,应市时间长达5个月。每届春节几乎家家必备,是春节期间待客、送礼的佳品。且食用方便,荤食、素炒、淹制都具有独特的风味。
天兴韭黄
地处长江武汉河段中心、四面环水的天兴乡(即天兴洲),面积约2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适于种植蔬菜瓜果。
天兴韭黄引种自四川成都的优良品种——犀蒲韭中的铁杆子,叶片宽,假茎长而粗壮,质地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钙、磷、铁、胡萝卡素、多种维生素和其它人体生理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对坏血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有辅助疗效。
1989年,市科委将天兴乡列为武汉市韭黄生产基地,种植面积800余亩,具有年产韭黄10多万公斤、韭青560多万公斤、韭花3万多公斤的能力。
青菱莲藕
位于武昌南郊的青菱乡,河渠纵横,大、小湖泊密布,大江南水乡之特色。107国道两侧,荷塘一个接着一个,左侧有烟波浩瀚的黄家湖,右边有一望无垠的青菱湖,还有名不见经传的野湖、柴湖等。湖周围浅水的地方盛产莲藕,每到夏季,荷花盛开,其美景,其雅趣,令人难以忘怀。
青菱乡现有面积68平方公里,黄家湖为6000亩,青菱湖为9000亩,野湖3400亩。所产莲藕原系野生,上世纪70年代后实行人工栽植,产量迅速提高,成为武汉人民日常生活喜爱的佳品,并向国内外开拓市场。青菱莲藕为娘汤的上乘配料,煨出的肉汤颜色纯正,味道甜美,粉烂爽口,故有与月湖藕齐名之说。
天兴洲西瓜
天兴洲的西瓜在湖北、武汉一带颇有名气,可以说武汉人都知道天兴洲盛产良种西瓜,其特点是瓜皮薄,水份足,含糖度高。因此,天兴洲的西瓜在市场上很走俏。
天兴洲是由长江上游泥沙冲积而形成的,四面环水,成为“武汉火炉”中的一个昼热夜凉的“特区”,而且土质松软肥沃,耕层深厚,透水性强,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西瓜的生长极为有利。在一般情况下,天兴洲的西瓜含糖量比其他地区高2-3度。因此,天兴洲的西瓜誉满武汉三镇,天兴洲被江城人民称为“江心瓜洲”。
天兴人种西瓜,历史悠久,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早在清朝末年,一群逃荒的贫苦农民从河南、安徽等地来到天兴洲安家落户,他们开垦荒地,以种植小麦、黄豆、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少数农户也从河南、江西引进一些西瓜种植,虽然种植的数量不多,但从此开始了天兴洲种西瓜的时代。那个时期都是种的大籽西瓜,主要品种有:三义瓜、黑油皮瓜、黑桃皮瓜等。
解放后,西瓜种植有了较大发展。据统计,1951年种植西瓜1000亩左右。1958年,其种植面积有2000多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25%。1969年至1972年间,西瓜种植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30%。为了纯洁西瓜品种,提高产量,1971年开始“南繁”育种〈到海南岛育种〉,引进小籽西瓜“杂交一代”。试种的结果证明,这种小籽西瓜肉汁多,含糖度一般达到10度左右,产量也很高,平均亩产达到7-8千斤。1973年第二批育种小分队到海南育种,从海南带回了一批杂交良种,在天兴洲全面推广种植小籽西瓜,从此淘汰了大籽西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天兴乡逐步建立和健全了西瓜生产的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伍。除乡农科所外,乡农办也重点抓西瓜生产。1979年至1980年,又先后派出两批人马到广西南宁搞杂交制种,培育良种,大力推广新培育的“新澄杂交一代”、“郑杂五号”和“中育一号”等优良品种。特别是“中育一号”瓜,皮薄红瓢,肉质细嫩,味甜多汁,含糖度最高可达13度,品质极佳,堪称西瓜中的上品。天兴乡政府、天兴乡农科所还十分重视指导村民科学种植西瓜,采取举办西瓜栽培技术培训班,组织科技攻关小组等形式,不断研究发展西瓜生产。由于天兴地势平坦,昼夜温差大。白天吸热快、增温高,光合作用强,同化物质积累多;晚上气温低,物质消耗少,有利于根系的正常发育和对水份养料的吸收,正适宜于西瓜的生长。根据这一特点,天兴人民在西瓜生产上,不断改进耕作技术,改良品种,提高种植质量,促进了西瓜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