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广惠桥描写作文

1. 滁州各个桥的历史

滁州西桥原名广惠桥,建于唐永徽年间,高寿近一千五百年了,为三孔连体石拱桥,由一色青石板和青石条砌成,老态龙钟地坐在老城西南角,戴着三块镜片的老花眼镜,望着清流河水终年义无返顾地向南流去。

它是我们这座小城现仍健在的几个历史见证人之一,若按月份排,年龄最长。 上水关桥,《滁州志》记载,始建于宋代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2年)重修。居永丰门和观德门之间。

桥长35米,宽13.5米,高9.5米,系块石基础、砖砌三孔拱形桥,跨径5米。今存完整。

桥南端被滁一中围墙堵死,桥面被居民建房,或种蔬菜,不能通行。 广慧桥,滁人称西桥,古称泓(宏)济桥、赤阑桥。

位于鼓楼街和四牌楼街交接处,西涧水上。相传此桥,初建东晋,因岁久而塌。

明正德十六年 (公元1521年),江西农民起义,官兵讨之,经滁州广慧桥,州守见状情急,以木架桥。至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历时 30年,木朽桥毁。

是年,由太守南昌(豫章)人熊琦等人捐建,后又经新太守鄞县人张子韬续捐建,于 1551年秋,建石桥成功。该桥为三孔条石拱桥,中孔跨径8米,两边孔跨6.3米,每孔圆拱顶端两面,各有形象各异兽雕,形态生动。

基本届明代建筑风格。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对象。

滁州的桥(二) 2006-10-01 20:16:35 大 中 小 滁州的桥(文字系转贴) 滁州城自唐代建子城始,至明代洪武16年,历经750多年,几经拓展,城内面积达1.7平方公里。除西涧水贯穿城内外,还行几条沟渠流人西涧、为方便交通,便架设了不少桥梁。

至清末,城内较大桥梁有上水关桥、广慧桥、通济桥、三元桥、下水关桥,较小桥梁有太平桥、中心桥(三步两桥)、丰乐桥和万寿桥。 上水关桥,《滁州志》记载,始建于宋代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2年)重修。居永丰门和观德门之间。

桥长35米,宽13.5米,高9.5米,系块石基础、砖砌三孔拱形桥,跨径5米。今存完整。

桥南端被滁一中围墙堵死,桥面被居民建房,或种蔬菜,不能通行。 广慧桥,滁人称西桥,古称泓(宏)济桥、赤阑桥。

位于鼓楼街和四牌楼街交接处,西涧水上。相传此桥,初建东晋,因岁久而塌。

明正德十六年 (公元1521年),江西农民起义,官兵讨之,经滁州广慧桥,州守见状情急,以木架桥。至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历时 30年,木朽桥毁。

是年,由太守南昌(豫章)人熊琦等人捐建,后又经新太守鄞县人张子韬续捐建,于 1551年秋,建石桥成功。该桥为三孔条石拱桥,中孔跨径8米,两边孔跨6.3米,每孔圆拱顶端两面,各有形象各异兽雕,形态生动。

基本届明代建筑风格。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对象。

通济桥,俗称南大桥,位于滁城南谯北路中段西涧水上。建于隋唐。

该桥原为三孔条石拱桥。因桥陡且窄,雨雪路滑,影响交通,市政部门于1978年拆除此桥,在原址上重建跨度为34米曲拱桥,桥长 43.5米,宽14米。

现为城内南北交通要道 滁州的桥(二) 2006-10-01 20:16:35 大 中 小 滁州的桥(文字系转贴) 滁州城自唐代建子城始,至明代洪武16年,历经750多年,几经拓展,城内面积达1.7平方公里。除西涧水贯穿城内外,还行几条沟渠流人西涧、为方便交通,便架设了不少桥梁。

至清末,城内较大桥梁有上水关桥、广慧桥、通济桥、三元桥、下水关桥,较小桥梁有太平桥、中心桥(三步两桥)、丰乐桥和万寿桥。 上水关桥,《滁州志》记载,始建于宋代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2年)重修。居永丰门和观德门之间。

桥长35米,宽13.5米,高9.5米,系块石基础、砖砌三孔拱形桥,跨径5米。今存完整。

桥南端被滁一中围墙堵死,桥面被居民建房,或种蔬菜,不能通行。 广慧桥,滁人称西桥,古称泓(宏)济桥、赤阑桥。

位于鼓楼街和四牌楼街交接处,西涧水上。相传此桥,初建东晋,因岁久而塌。

明正德十六年 (公元1521年),江西农民起义,官兵讨之,经滁州广慧桥,州守见状情急,以木架桥。至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历时 30年,木朽桥毁。

是年,由太守南昌(豫章)人熊琦等人捐建,后又经新太守鄞县人张子韬续捐建,于 1551年秋,建石桥成功。该桥为三孔条石拱桥,中孔跨径8米,两边孔跨6.3米,每孔圆拱顶端两面,各有形象各异兽雕,形态生动。

基本届明代建筑风格。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对象。

通济桥,俗称南大桥,位于滁城南谯北路中段西涧水上。建于隋唐。

该桥原为三孔条石拱桥。因桥陡且窄,雨雪路滑,影响交通,市政部门于1978年拆除此桥,在原址上重建跨度为34米曲拱桥,桥长 43.5米,宽14米。

现为城内南北交通要道。 三元桥,即今文德桥。

始建年代不详,岁久倾废。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重修,为三孔条石拱桥。

民国初年,桥拱塌坏。 1921年由滁籍外地学生捐建,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桥面,同筑护栏,桥两端还筑有钢筋混凝土门牌。

桥长27米,桥宽3.下水关桥,位于环城路北端。明洪武十六年 (公元1383年)建,居化日门和环漪门之间。

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州守赵大纲重修,桥下增置铁栅,轳辘桩石为启闭。桥座为大石砌成,拱孔为长 。

2. 描写亭城滁州作文200字

滁州西涧阳春三月,晴朗的早晨,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干爽的清香味,是阳光烘烤出来的木头味道。

天空干净极了,像大块浅蓝色透明的玻璃。当第一缕和煦的阳光照在大地上,柔和的春风就把它的温暖洒在世间万物上。

桃花好似少女的心思,不知不觉从枝头上冒出来。我独坐在窗前,望着柳树抽出嫩芽,这才意识到春来了。

我心血来潮,想去滁州西涧观赏春景。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滁州西涧,一路上,黄鹂歌婉转,绿柳舞婀娜,野花处处开,到处是芬芳,小鸟在枝头展示它优美的歌喉。

小草冒出它油绿的身姿,柳树姑娘对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梳理它长长的秀发,春是多姿多彩的,滁州西涧更为春增添了一抹绿。有人喜爱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有人喜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高山瀑布。

我却只喜爱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野草。山涧里流淌着的清泉把它们洗得一尘不染,小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

茂密葱郁的树林深处,一阵阵清脆的声音从我耳边响起,声音是那么婉转动听。啊!这是黄鹂在歌唱,小燕子也飞来和黄鹂一起享受春天的乐趣。

这时,泉水的“叮咚”声,春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加上黄鹂婉转动听的歌喉,好一首春天交响乐啊!傍晚总是要来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拍打着河面,来得更急了!河面像潮水一般,把小河都填满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一切显得十分寂静,一只小船在河面上漂来漂去,多么孤寂啊。

3. 三年级作文描写家乡景物浞河

伴随着二月的新月,我跟妈妈走在浞河岸边。

首先吸引我的是那木桥,远望去木桥上的灯像条五彩龙盘旋在浞河上,近看就是一个五彩星盘钉在上面。我情不自禁的走在上面,在桥上轻歌漫舞,今晚我就是木桥上的主角!嘿嘿!边走边抚摸着河边柔柔的细柳。在桥的左侧有棵绿色的树真漂亮,妈妈讲那是五彩灯挂起来的,我说不像。走近一瞧都是用绿色的灯线盘的,现在的科学家真厉害了,就像这样的灯光都仿的这么真!这棵绿树可是浞河上璀璨的明星。

夜晚的浞河上有孩子的嬉戏声,老人锻炼的武器声,还有漂亮阿姨轻歌漫舞的声音。微风吹过浞河河面,河面上泛起层层波浪,就像钢琴上弹奏的快乐的音符。这么多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现场真实的mv短片啊!!

4. 描写桥的作文600字

可是桥却一点也不灰心;赞美过执著的小草;赞美过挺立的白杨。

桥不是人们的目的地,桥迎来第一辆早班汽车,不分日夜不停地工作着,多少人走过桥,看着远方的景物,没有房屋的豪华,人们赞美过鲜艳的花,桥上面是过往的汽车和人,却不想赞美桥;赞美过豪华的汽车,那本子上用笔勾出来的红笔印,它用全身的力气支撑着它身上的人和桥,却不想赞美桥。可桥却不介意;赞美过豪华的汽车桥。桥立在江边,他们不像英雄那样举世闻名。

桥下面是流不尽的河;赞美过执著的小草,走上桥的人,晚上,走上桥的人,没有汽车的小巧玲珑,它虽然没有豪华的外表但它却非常坚固;赞美过四季常青的松树,而桥却是人们通往目的地的必经之路,他们都瞧不起这平凡的桥,却从没赞美过桥,是那么的平凡。

一想到桥。

我赞美桥。

桥是那么的辛勤,走向桥的人;赞美过四季常青的松树,是那么的平凡,就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可是他们却注意不到在他们脚下的桥,却从没赞美过桥。他们完全把桥忘记了,多少人走过桥。 桥下面是流不尽的河,桥上面是过往的汽车和人,

写桥的作文

桥,清晨。

桥没有高楼大厦的挺拔,游客们觉得很美,桥和路灯送走最后一辆晚班汽车,让他们可以站在这里观赏风景的桥,人们赞美过鲜艳的花,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过往的行人在桥边欣赏着流不尽的江水。

老师教育着学生;赞美过挺立的白杨,走过桥的人,我就会想到与桥有着同样品质的人——老师。

我们敬爱的老师有着与桥一样辛勤的品质,因为它把为人们搭起通向彼岸的道路当做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走向桥的人,他们不像明星那样耀眼。桥。中午桥上的人和车非常多,桥这样不知辛苦地为人们服务,更要赞美我敬爱的老师,他们在下班时候将学生的作业批出来

5. 滁州西涧改写成作文 400字左右 不要抄的

来滁州作刺史已经有段时日了,辗转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这个闲适的午后,不自觉地又走到滁州西郊的那条小溪,听人说起它曾有个名字叫作“上马河”,但人们还是习惯了叫它“西涧”。

我小心翼翼沿溪而行,怕触碰那些我所钟爱的小草,它们像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天真无邪;又像是与世无争的隐者,远离尘世的喧嚣和都市的灯红酒绿,纵世俗万般诱人有姹紫嫣红、桃李争妍,也不为心动。来时初春、去已秋老,它们悠然自乐、怡然自得,仿若时光就此停步,任其独自的绿着。

远处山峦背后传来几声清脆,想必一定是站在树梢的黄鹂,喳喳叫着春天。同样是不谙世事,同样是无忧无虑,所以那清亮的小曲儿,瞬间把眼前的世界渲染得嫩绿清透、一尘不染。

伴着暮色的降临,正是山色空蒙,匆匆而至的春雨,滋润了所有画中之景,眼前仿若一幅古风浓郁的泼墨山水画。很快,溪水涨满了小河,气势徐缓,却也顺流而下,也许外面的世界的却很精彩。

溪水流过一处早已荒废的渡口,一叶孤舟静横其中,任凭雨水沁入,溪水拍打,就是静静地、静静地,风拍横斜就横斜躺着,雨打船正就正直泊着。没有人知道它从何处来,更没有人知道它要到何处去。就像没人知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一样。

踩过一方水洼才意识到雨水打湿全身,先前竟浑然不觉。归来的路中,一直在想:也许我本就该是那一株涧边幽草,亦或是那一叶孤舟吧?倘真如此,便可徜徉在山水间,怡然自乐,而不记归途了。

6. 江南石桥描写作文℅

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7. 关于九曲桥的作文400字左右

家乡的九曲桥是一座美丽的桥,有许多游客到这里来,没有一个人不竖起大拇指的.

九曲桥的路弯弯曲曲,所以就起名叫九曲桥.九曲桥有桃树柳树,柳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小草从地里钻出来,花儿也开了,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有的探出头来,好像在和人们打招呼呢.还有的在说悄悄话,好像在讨论晚上的捉迷藏.顺着九曲桥的小路走去,前面有一个凉亭,有的老人在上面听山歌唱山歌,有的青年男女在上面舞蹈,还有的小孩在凉亭上乘凉.

每当夜幕降凌,九曲桥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艳丽的霓虹灯把九曲桥打扮得更加美丽,还有许多游客来到这里照相拍电影呢.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这儿,都恋恋不舍的离开.啊.家乡的九曲桥真美,我喜欢九曲桥.

8. 关于滁州营地的作文

今天我们在安徽滁州玩,见到了著名的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醉翁亭是琅琊山半山腰的一座亭,他因为有欧阳修写文章,苏东坡题字而有名。醉翁亭建于北宋。已经有九百多年历史了。它是当时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专门为欧阳修而建的。当时欧阳修被贬滁州在滁州当太守,经常在此饮酒赋文。欧阳修自称醉翁,并给亭取名为醉翁亭。而且还写了一篇很著名的散文叫《醉翁亭记》醉翁亭,因此举世闻名。

天气虽然是阴雨,但是我们还是玩得很开心。我们停好车后就沿着山上的古道进入了醉翁亭。我们一路上看到了非常茂盛的树木,很美丽。而且我们还看到了几条小溪呢。一路上树荫森森,小溪里的水丁丁冬冬,我看到满眼绿色,感觉非常美妙。我们打听别人说到醉翁亭要走十五分钟,我们就迈开大步沿着青石山路往上走,不久我们就到了醉翁亭。

我们到了半山腰。首先看到了一座石桥,经过石桥有一个长方形的门,门上写着"醉翁亭"三个字。进去之后还有一个砖砌成的圆门,上面写着,有亭翼然。拐进去之后我们就见到了举世闻名的醉翁亭。它真像欧阳修写的那样"有亭翼然"---醉翁亭的屋檐翘起来,就像一只展翅的大鸟。他是我木头结构的,下面有雕着花纹的木头栏杆。身上一圈都是绿色的围栏,还可以坐。中间的四个柱子上都刻着对联。外面还有八根柱子,上面都有五颜六色精美的木雕。亭子旁边还有两块石头,石头上面分别刻着醉翁亭和二贤堂。

醉翁亭后面就有一个二闲堂,里面有王宇博欧阳修的雕像。雕的非常逼真,栩栩如生。

我们从二闲堂出来之后,又往旁边的一个门走,出现了一块草坪。上面放着四个石桌,十六个石凳子。让我感觉非常雅致,古意盎然。我们从旁边的台阶上了上去,上面还有一层平台。也放着好多石桌子凳子。这可能以前是欧阳修喝酒和朋友们聚会喝酒的地方。没准太守宴就在这里吃的哟。

我们下去之后来到了另一个院子。进入眼眶的是一树参天古梅,是欧阳修自己栽的。有一千年的历史,是千年古树,也叫欧梅!我们在旁边还看到了苏轼题的醉翁亭记石刻,书法写得苍劲有力,非常美妙,非常工整。

之后我们经过了养金鱼的水池,水池中间还有一座亭呢。

然后我们就离开了。

出来之后,我们上到了琅琊古道到了琅琊寺玩。那里面有一座无梁殿是在东晋时候建造的,它都是用砖结构的很精美!之后我们就下山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今天享受了这山水,醉温亭流水潺潺,绿树成荫,让我心旷神怡,我感受到了它的美妙,享受到了醉入山水之乐……

9. 描写桥的作文,

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

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

从皇佑五年(公允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寰宇。

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

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水阔五里”、“深不可址”,桥基层被摧毁。

造桥工匠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的新型桥基——一筏形基础,就是沿着桥的中轴线抛置人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

同时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架在桥面上。

他们又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把桥基石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

这就是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笫一个把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

洛阳桥的建成,不仅使洛阳江天堑变成通途,对泉州海外交通事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