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广泛应用,具体是什么样的呢?

在汉代将军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设的职位,有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这几个,也叫重号将军。常设的将军不仅领兵,而且可以自己建立专属的办公机构,任命属官,权力很大。比如像刘备就是左将军,后来他设立了左将军府,许靖就当过左将军长史。

汉武帝以后,由于对外征战较多,因此会设置一些临时的将军称号,比如荡寇将军、伏波将军、贰师将军等等,打仗结束以后取消,这种也叫杂号将军。

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这将军名号也是急剧增加,除了原有的重号将军之外,还增加了四征、四镇、四安、四平等常设将军。

不过这些将军名号并非所有势力都认可为常设将军,比如刘备就不认。在定军山之战以后,黄忠被升为征西将军,但是排名还在杂号将军军师将军诸葛亮、荡寇将军关羽、征虏将军张飞之后,可见在蜀汉这里征西将军也只是杂号将军。

根据《三国志》记载,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以后,因为救阿斗和甘夫人之功被封为牙门将军。汉代并无牙门将军这个职位,应该属于刘备自设的杂号将军。

而在益州之战以后,赵云因为战功被升为翊军将军,这里还是杂号将军。在刘备去世时,赵云升为征南将军。刘禅继位时,赵云升为镇东将军,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以后,赵云也跟着降职为镇军将军。

在蜀汉四征不属于常设将军,但是四镇是否属于常设将军则没有明确说明。所以赵云是否成为过重号将军确实是一个疑问。但是这主要是因为刘备开始对将军名号控制比较严格,常设将军很少的原因。

像诸葛亮在刘备手下当了很长时间的军师将军,直到刘备称帝以后才被提升上去。而到赵云去世时为止,除了刘琰这种吉祥物一般的存在,军中真的做到过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这几个重号将军的人,只有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