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算法,它打开了“赛博朋克”艺术的大门

AI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人工智能已经赢了世界顶级棋手,至少在围棋的世界里,人类已经不是AI的对手了;人工智能创作的油画和伦勃朗难分伯仲,艺术领域逐渐没落?前阵子一款虚拟恋爱App“Replika”的火爆,直击人工智能的核心命题“AI会有感情吗?”人工智能的诞生和快速发展,也为艺术创作和表达打开了另一扇激动人心的窗口。计算机参与甚至主导的艺术创作在争议中成长起来,其能量越来越引人注目。

在这个专题中,我们采访了对人工智能感兴趣并投入到创作中的艺术家。他们有的专注于技术改造,有的突破呈现方式,有的致力于AI元素与传统艺术的结合,此外,戏剧与设计领域也在积极尝试人工智能,这或许会带来一种特殊的灵感,带给我们探索这个新艺术世界的更深渴望。

其实早在1950年代,艺术和人工智能就已经相遇了。当时,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一个实验室里,一群在计算机和数学方面颇有建树的科学家,练习计算机图形学,创作早期的计算机艺术作品。

1956,匈牙利裔法国艺术家尼古拉·施?Ffer利用飞利浦开发的计算机创作了一个动态雕塑作品“CYSP 1”,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人工智能的雕塑作品。与此同时,瑞士先锋派艺术家让·廷格利开始尝试让机器人在画布上作画,他的作品在首届巴黎双年展上引起了一系列热烈的讨论。此时艺术家积极将技术与创作相结合,对艺术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一直影响着艺术的走向,是时候讨论艺术与人工智能了,就像不久前由同济大学主办,艾畅人工智能艺术中心推动的aai艺术与人工智能国际论坛提出的那样。一个普遍的认知是,人工智能还处于早期阶段,人工智能艺术也是如此,今年9月,Aiiiii Ai智能艺术还将举办展览,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展示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创造力。

艺术就像一个AI试验场和辩论场,让人们看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更多问题和挑战。

美国艺术家丹尼尔·安布罗西(Daniel Ambrosi)是发起新人工智能艺术运动的艺术家之一。他用独特的计算摄影形式创造了一个现实与抽象交织的“梦境”,令人印象深刻。事实上,早在十年前,安布罗西就创造了一种被称为“XYZ”的摄影技术,并最终获得了非常逼真和身临其境的摄影效果。但显然,他并不满足于此。2015年夏天,谷歌诞生的图像识别工具DeepDream成为他探索AI摄影技术的忠实伙伴。

DeepDream的原理是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基础上,将人输入的图像转化为机器识别的图像。由于画风怪异,该软件一经发布就引起了轰动。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只是一个为照片添加怪诞效果的新奇软件,但安布罗西却看到了它作为创作辅助工具的无限潜力。

他邀请了一位软件工程师帮助他实现对DeepDream的完全控制,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AI“笔触”的整体外观,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机器语言在他的风景摄影中加入了抽象的元素,类似于印象派画家用粗画笔给画面添加效果,有特殊的“情感”和“味道”。

“我做了一个梦,我的全景照片有几十万像素的细节。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从远处看,我的梦境是现实主义的照片,但在近处看,它们是数字幻想作品。”从自然风光到城市建筑,从宏大景观到微观宇宙,从写实艺术风格到抽象,安布罗西借助人工智能收获了丰富的艺术果实。

远看现实画面产生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近看画面由丰富的“再造”细节组成的科幻感,都以这种新颖的方式打破了现实与梦境的界限。“我会把AI当成一个伙伴,它能以一种与人类有联系但又完全不同于人类的方式‘看到’我拍摄的风景。”即使安布罗西清楚地知道它没有真正的感知和创造力,但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带给他的是另一双看世界的眼睛。

如果把科技排除在外,前卫波普艺术家杰克凯·蔡的作品可能会“黯然失色”很多——画中跳出的花马,海底游动的美人鱼,来自太空的宇航员。借助最新的数字技术,蔡让它们超越了展厅的物理限制,突破了框架设定的界限,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力。

蔡宇华给自己的定义是“老派波普艺术家”,这与一些潮起潮落的新波普艺术家不同。在他看来,“老派波普艺术”除了肉眼可见的波普艺术特征外,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作品有幽默讽刺的一面,但会带来思考,对社会有帮助”。

机器人的形象经常出现在蔡玉华的作品中,与青花瓷、漆雕、山水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它们似乎都有着精密的外观和酷炫的设备,这本身似乎就代表了科学家们常说的未来“超智能时代”。

但在蔡宇华创作的画面中,机器人最常见的表情往往是混乱的、令人困惑的。这样的细节也代表了蔡对人工智能的态度:“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将来肯定会比我们聪明,但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工智能都要受制于人。”

艺术家许的化名“阿娇”,也是他虚构的网络虚拟形象。他在那些年从Soundseek下载MP3时创造了这个名字。如今,他用“aaajiao”做艺术,办展览,签作品收藏证书,交线下朋友,在社交网络和公共社区发出自己的声音。他说:“阿娇和许一直是一体的。”

Aaajiao众所周知的艺术创作一直与数字化、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联系在一起。网站、加密的zip文件、超链接、3D打印、视频游戏、Instagram的AR滤镜、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这些技术接口被他大胆地转化为作品,并被纳入媒体艺术的全球展览谱系。

创作于2008年的《010000.org》是aaajiao的第一部互联网作品:展示万年倒计时的电子页面。aaajiao的展览“屏幕一代”(2013)是艺术家将创作兴趣转向人与信息之间的互文性的一个机会。艺术家创造了一个介于人和屏幕之间,相互生成的生态系统。

近年来,aaajiao最雄心勃勃的艺术尝试体现在2020年的两个分馆展览上:5月在上海艾可举办的个展“洞穴模拟器”和同年10月在里沃利城堡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深渊模拟器”。不同于普通的沉浸式游戏,《深渊模拟器(2020)》可以算是反视觉的,“游戏体验极其不流畅”。

它由一个算法设计的超现实树形元素、一个游戏网站和一个元游戏组成。玩家需要在一个无边界的悬停坐标中不断穿越次元墙,并不时回顾和判断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逻辑空间。艺术家重塑了观看的方式,在“模拟器”和“玩家”的逻辑中建立了完全真实的、属于自己的过程体验。

当被问及这位资深互联网玩家的下一步创作计划时,aaajiao表示,他决心让自己死在虚拟世界里:“好了,现在你可以开始选择乐器了。当你选择的时候,会有一句独一无二的座右铭给你。把它带到下一个‘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