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白的故事写作文

1. 李白的故事作文

李白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诗人,有诗仙之美称。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公元701年,他出生在随叶河畔(前苏境内)一户商人家里。

五岁的时候全家一起迁居到现在的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为父亲是以经商为生,所以家里的生活条件优越。

李白从五岁就跟随父亲认字念书。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只要教一遍,就能学会。

到了他十岁的时候,已经能看很多的书了。有一次李白的父亲要出远门,便叮嘱说:“孩子,你很聪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要更加努力才行啊”!李白说:“我知道!”父亲走后,李白拿起一卷《老子》读起来。

读着,读着,感到读不懂,头脑发胀,便跑到外面去玩了。到了外面一看,外面的天地这么广阔,比整天关在屋子里面读书快活读了。

李白和伙伴们一起玩,早把父亲的叮嘱忘了,读书的事也忘了。父亲回来后,便把他送进了私塾。

李白聪慧伶俐,悟性极强。先生角的书,读一遍就能记住,而不会忘记。

他比一般的学生学得快,加上本来他的基础就比别人好,因此成绩突出。但是李白活泼、好动,经常是坐不住的。

有一天上课时,他就趁先生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跑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在小溪边上的大石头旁,手里拿着一根铁杵,用力地来回磨呀磨,不停地磨!李白觉得很奇怪,连忙走上前去问道:“老婆婆,你磨这个干什么呀?”老婆婆回答说;“我想要把它磨成针哪!”李白又问道:“这样粗的一根铁杵要磨成针,那得磨到什么时候啊?”老婆婆对他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用到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天天不停地磨,铁杵虽然粗,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李白一听恍然大悟,他想:老婆婆的话有道理。

这和读书一样,天下的好书很多,可是只要天天认真地读,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能够把所有的书读完哪!老婆婆的话,就像一把重重的锤子猛击在了李白的心上。他对照几天来自己的行动,扪心自省,感到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从那以后,他又道私塾里去读书了。他决心用铁杵磨针的精神激励自己,加倍努力勤学,再也不偷偷跑掉了。

不论先生留下多少作业,他总是认真地按时完成。除此之外,他还加紧读课外的书籍,终于把古代诸子百家的经书都读完了。

后来李白到戴天山中的大明寺去读书,写了一首《访戴天道士不遇》的诗,成为他早期的着名诗篇之一,当时他只有十几岁。由于,李白的勤奋努力,终于使他成为一位着名的大诗人,人称“诗仙”。

2. 关于李白的故事作文600字

事,我撒娇地说:“爸爸,您好久没给我讲故事了,我好想听您讲故事啊。”

爸爸说:“好吧,就讲一个吧。”他思考了一下,说:“在讲故事之前,你得先回答我一个问题。”

我说:“好啊,你问吧。”爸爸就说:“你知道李白是谁吗?”我想了想就说:“李白啊,我知道,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啊,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呢,他那首《静夜思》我会背的。”

我刚准备背,爸爸就说:“对,今天我要讲的就是与他有关的趣闻,还跟这首诗有关系呢。”爸爸说,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号称“诗仙”,他留下的千古佳句数不胜数。

可是他这几天身体不舒服,无法集中精力写诗了,不得不去看医生。李白来到医生那里,医生问他哪里不舒服,李白说头痛。

医生就要他去做一个CT,李白心里想:“我的病会不会很严重啊?我可不能就这样英年早逝啊,我还要写更多的诗歌呢!”CT做好以后,李白拿给医生看,医生说:“检查没什么问题啊,我看你是酒喝得太多,忧愁太多了,神经倒可能有点问题呢。你不是自称是酒中仙吗?你还写了首什么《秋浦歌》,说你自己把头都愁白了,白头发都三千丈了。”

李白听了,不服气地说:“我一向不是很乐观的吗?我怎么会忧愁呢?我每天都游山玩水,喝酒写诗,快乐得很啊。你没搞错吧?”医生又说:“我还发现你眼睛也不好使呢,从你那首《静夜思》就可以看出来。”

李白低声吟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没什么问题呀?你怎么说我眼睛不好呢?”李白的眉毛都拧成了一个问号了。

医生说:“你看你,把月光都看成了霜了,而且还是近在床头,居然都看错了。这眼力能算好吗?我看你是高度近视了。”

医生又接着说:“不过我们这里有一套治疗近视眼的方法,只要3000元。还可以治疗你的白头发,只要5000元。

如果你住院的话,我们还可以把你的神经衰弱治好,不过那就要80000元了。怎么样李白先生?”李白搜遍全身,也只摸出几两碎银。

医生一看李白这么穷,就把他推了出去,一边还嘲讽他说:“穷鬼,没有钱就别来看病!”李白被医生给气得七窍生烟,第二天就真的一病不起了。听了爸爸讲的故事,我马上就说:“这肯定是假的,李白怎么会这么穷呢?”爸爸哈哈大笑:“当然是假的啦,因为李白写诗很喜欢用比喻和夸张,而那个医生却不懂得李白诗歌的真正用意,所以这次李白真是栽到家了。”

我也跟着大笑起来。

3. 语文题目:李白的故事

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

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

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

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

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

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

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 *** 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

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

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

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戎林搜集整理 李太白跳月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

4. 给李白编一个800字的故事

有关李白的出生,就有一个神秘的传说。

说的是李白的母亲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她到底梦见了什么呢?原来,她梦到了一片很美丽的星空。

那么多闪亮的星星都在冲她眨眼睛呢,实在让人有些看不过来了。不过,还是有一颗很特别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妈妈的注意。

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边上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闪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

正当李白的妈妈抬着头望着这颗太白星赞叹它的明亮耀眼时,这颗太白星忽然从天上坠下来,落入了李白妈妈的怀里。这时,李白妈妈感到肚子一阵疼痛。

于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为这个太白星的梦,爸爸妈妈便决定给他们可爱的小宝宝起名李白,字太白。

李白长大后,为了实现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帮助穷苦老百姓多做一点好事的远大理想,用他的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激励自己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颗明亮的太白星一样,用他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呢。

磨杵成针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

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

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有一天,老师还在讲课呢,他却听着听着就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脑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妈妈给他讲的金色鲤鱼的故事。

李白想:“那些小鱼穿着金色的鳞片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们的美丽会不会引来坏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怜。”

瞧,李白开始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的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

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同学们都在笑话我吧!”李白的脸刷的红了,他感到难为情极了。

放学回家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呢。忽然,他发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

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

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一边轻轻地拉着老婆婆的衣角,一边很有礼貌地说:“婆婆,您好。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哩。”

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来,慈祥地对李白说:“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有一段时间,他为了专心读书,甚至搬到一所道观中去安心苦读。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取得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实的基础。 力士脱靴 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

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

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阳升起在东方。

通过与李白亲切的交谈,皇帝发现这个李白可真是不简单,他的知识如此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这样一个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边,高兴得合不拢嘴,立即邀请李白留下来和他一起吃饭。

当时,谁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饭,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荣耀的事。更何况,皇帝还用满桌的好菜亲自招待李白呢。

于是,有很多人羡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别人嫉妒他呢,他还是像以前一样潇洒狂放。

李白喜欢喝酒,与他同一个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曾经这样写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诗,他倒在长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时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唤,他也不理,而自称自己是酒中仙。”

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

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这个太监叫高。

5. 李白的小故事300字

李白的《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有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

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拖到马上,到了宫门前,又用几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见李白一醉如泥,便叫待臣搀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洒。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客,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6. 关于李白的故事

李白出身于一个富商家庭,吃穿不愁,他从小就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生活养成了他贪玩的习性,又加上他有些害怕困难,认为书有那么多,那么难懂,一辈子也学不好,所以他上课不认真听讲,常常是人坐在书桌前,心早就飞到外边去了。甚至有时索性丢下书本,偷偷地溜到外边去玩。

有一天,他跑到一条河边,看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一根大铁棒。李白觉得奇怪,不由得停下脚步。只见老妇人在石头上洒了一些水,然后不停地磨呀,磨呀,石头都磨得成一个月牙形了。李白不禁好奇地问:“老人家,您磨大铁棒干什么?”老妇人告诉他:“我想把它磨成一根针。”

李白一听哈哈笑起来:“这么粗的大铁棒磨成一根针,这可不容易啊!你在开玩笑吧?”

老妇人认真地说:“不,不是开玩笑。只要坚持不断地磨,总会越来越细。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啊!”

李白听了老妇人的话,仔细想了想,觉得老妇人的话很有道理。学习不也是这样吗?只要天天认真学习,就会不断进步。他告别了老妇人,决心从今以后认真读书。

李白回到家,便一反往常,天天用功学习,刻苦钻研,为以后写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 不同角度写作文李白与老奶奶的故事

唐朝的着名的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去街上闲逛。

一天,李白有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河边。和暖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鲜花绿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呆在家里那多没意思啊!”

李白走着走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老奶奶正在专心致志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好奇地走过去问:“老奶奶,您在干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老奶奶抬起头,对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棒这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呢?”

老奶奶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那铁棒为什么不能磨成针呢?”

“可是,您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奶奶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学习也很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史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成功。

8. 摘抄李白的故事500字

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 *** 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戎林搜集整理 李太白跳月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