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悲剧:80年代月赚30亿美元,扼杀微软,失败后隐藏了什么

悲情英雄王安

二战以后全世界进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技术的第3次工业革命时代,电脑研发成为了先锋 科技 ,谁掌握了电脑技术,谁就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俗话说,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这些电脑大佬正是站在风口正中央的人物,但他们的前方居然还站着一位中国人,他叫王安。

他曾凭借自创的电脑及存储硬件等设备称霸世界电脑界, 1986年巅峰财富值达到20亿,美国排名第五, 王安公司享誉世界,创造了华人在美国的 科技 奇迹。但王安犹如唐吉可德,一直在以一己之力跟IBM电脑巨头死磕,最后因决策失误彻底败下阵来,以极其悲壮的方式收场。

比尔盖茨都承认,如果王安能够决策正确,抓住机会转型成功的话,就没有微软什么事了。王安犹如一颗划过 科技 夜空的流星,华美绚丽,但昙花一现, 他是一位悲情英雄。

天纵奇才

王安,1920年出生于上海,他的少年时期是在老家昆山度过的。自古英雄出少年,王安天纵奇才, 16岁便以第1名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刚上大学,他便遇上了淞沪会战,上海全面沦陷。

1941年王安被迫流亡到西南大后方,他不甘落后, 与7个同学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军设计了无线电设备, 也算是为苦难的国家出了一份力。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民国政府派王安作为公派留学生到美国学习技术,以便学成后支援战后建设。

王安到达美国后便另辟蹊径,其他留学生都选择到美国的技术公司当一职员,而 他却选择了到哈佛去当研究生, 学习更先进的技术。眼光和思维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度。此时王安手里仅有一张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他却把目光投向了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大学。

上天喜欢眷顾做好准备且胆子大的人,王安精心准备了一份申请哈佛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申请书,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了哈佛大学。 老天眷顾,他居然被录取了。

磁芯内存发明人

在哈佛,王安遇到了一生中最大的伯乐——世界第1台万用型计算机的设计者霍华德艾肯。王安凭借其非凡的智慧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并且继续留在其导师的实验室工作。之后, 他有了自己的专利发明——磁芯内存。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原先的电脑存储都是用真空管,真空管既费电,又容易导致电脑死机,一旦断电、死机,原先电脑的存储便会全部化为乌有。而磁芯内存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即便电脑断电、死机,存储数据依然完好。

磁芯内存很快成为了新电脑的标配。 王安不但是个技术狂人,而且很有商业头脑,他马上想到要为自己的发明注册专利。但由于其实验项目是由美国空军资助,哈佛大学只能申请公***卫生方面的专利。

再者,王安的研究成果,也属于其导师的研究项目,他导师并不同意他申请专利,主张计算机发明应该公开献给公众。为此王安并没有贸然申请专利,而是请了专业的律师帮其运作, 最终他获得了磁芯内存的部分使用专利。

王安公司横空出世,叫板IBM

拿到专利之后的王安从实验室辞职,拿着600美元租了一间月租70美元的小办公室,组建了他的公司,定名为王安实验室,开启了他的 科技 创业之路。王安要一改美国人对华人的传统印象,非要在 科技 前沿干出一番事业, 向美国人证明华人不仅仅只会开餐馆和洗衣店。

但王安也不是菜鸟,来来回回跟IBM交涉了十几个回合,价钱上谈不拢。IBM使出了杀手锏,以 "未决专利申请" 打官司来要挟王安,王安被迫以50万美元将其专利权卖给IBM。王安被IBM逼到了墙角,有仇不报非君子,这成为了他们恶斗的开始。

王安公司走向巅峰

通过这次交锋,王安抓住了IBM的软肋,大公司在一日千里的电脑业却反应迟钝, 王安意识到自己的小公司有机会能跟击倒对手。 很多人认为王安跟IBM竞争无疑是一个笑话,IBM是世界头号电脑巨头,全世界其他所有电脑公司市值加起来都不到IBM的1/4,遑论王安几十万美金创立的小公司。

王安就是这么有种。作为天选之人的王安,经过了十几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将这笑话变成了现实。迅扩张的王安公司凭借发行250万份g票,凭借王安在电脑界的威望和王安电脑的质量,市值飙升, 不仅偿还了债务,还急剧扩充了规模。

1975年王安公司首创了世界上第1款拥有编辑、检索文字功能的系统,正是这一核心技术让王安公司能跟IBM分庭抗礼。王安公司从此开挂, 相继推出了卡片辨认机、自动打字机、无线电印刷机等新产品, 每一款产品都能迅速风靡全球,占领市场。

到80年代初,王安在全世界10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 美国总部人员工达到了3万人,年营业额达到了30亿美元。此时比尔盖茨领衔的微软还只是个电脑界的小兄弟,差王安十万八千里,乔布斯开创的苹果月销电脑才400多台,二人都把王安当作行业老大。

1986年,王安达到了人生巅峰,他回国还受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接见,邓公握着王安的手说, "你白手起家,家大业大,全靠个人奋斗啊" ,王安此时已经是华人首富。

风头正劲的王安还出了一本书,起名叫 《教训》 ,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话是,只要你拿起石头不会砸住自己的脚,久而久之,就会被认为是天才。

王安犯的第一个错误

谁曾想 王安自传这本书的名字成为了王安公司结局的最大讽刺, 一语成谶。80年代的电脑行业是行业风口,但行业市场变法转瞬即逝,稍微一个决策失误就会将公司带入深渊。连续当了十几年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微软离走向灭亡只有18个月。

风头正劲的王安公司,从巅峰到其破产只用了仅仅6年时间,王安的两大战略决策失误将驰名世界的王安公司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自己搬起石头真砸了自己的脚。

上世纪的60年代到80年代,无论是IBM还是王安公司生产的电脑都是供企业和军方使用,而到了80年代以后,个人电脑成为了新的风口, IBM和王安公司都面临着转型问题。

一向保守迟钝的IBM这一次率先开放, 团结了一批个人电脑的小型厂商,抱团生产。 这些小厂商虽然技术规模、业务范围有限,但他们的优势在于设备可以兼容,用起来很方便,并且有各自的软件开发阵营。

在当年这些很不起眼的小脑小生产商里, 一个是苹果,一个是微软,另一个是ARM。 IBM在新一轮的电脑市场革新浪潮中通过抱团取暖站稳了脚跟。而王安却误判了方向,他认为发展个人电脑没有前途,他将公司战略定位发展与个人电脑不相容的高价位机器。

王安公司生产的电脑与IBM、微软等公司生产的电脑不兼容,连显示器都不兼容,顿时让王安的众客户怨声载道。这一错误决定直接导致王安错过了风口, 高昂的成本和逐步萎缩的市场,严重耗损了王安公司。

更致命的是王安公司居然没有自己的软件团队。 王安就这么错过了个人电脑大行其道的风口。 遭到市场痛击的王安,终于放弃了自己一生引以为傲的用电晶体制作的洛赛台式机,随波逐流,开始转战个人电脑。

王安犯的第二个错误

凭借着王安在电脑界的强大影响力,王安公司制作出来的个人电脑销量还是不错的,公司逐渐回暖。 盲目乐观的王安认为公司重新走上巅峰,只是时间问题, 他又要跟IBM死磕到底。

IBM是美国官方扶持的涉及到 科技 经济命脉的庞然大物,一个小小的王安 科技 公司,怎么能对抗拥有可怕实力的巨无霸,王安确实有点自不量力。 冲昏头脑的王安居然鼓动跟IBM合作的比尔盖茨和格鲁夫离开IBM。

这有点太异想天开了,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高管,格鲁夫曾经被王安羞辱过,二人拒绝了王安。 雪上加霜的是王安身患癌症,难以继续掌舵。 王安手下电脑人才云集,但他犯了中国人偏重家族血缘的老毛病,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让自己儿子王烈接了班。

这是王安一生犯的第二个错误,也是最大一个错误, 直接将其公司送上了穷途末路。王烈是布朗大学的高材生,技术扎实,曾劝王安果断转战个人电脑,可见他还是有一定眼光的,但是他相比于王安,缺乏的是御人于心的手段和使企业起死回生的管理能力。

王烈接手后,粗糙的管理迫使钱伯斯为首的大批电脑精英纷纷离职。 王安公司市值大跌,一年亏损4亿美元, 之后,王烈又采取了杀鸡取卵的策略。大幅提升产品价格,客户打一个咨询电话居然要收175美元。这一举动直接杀死了王安公司,使其信誉、口碑双双倒地。

王安的教训

弥留之际的王安换掉他的儿子,启用了素有 "企业修理工" 之称的爱德华米勒掌管企业,拼死一搏。米勒接受后,将公司债务从近6亿美元降低到1,200万美元,功勋卓著。

但米勒不懂电脑技术,止损的同时,没有组织人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再加上王氏家族对米勒倍加防范,关键信息隐瞒不报,导致米勒掣肘,公司新举措总是慢人一步, 最终导致1992年王安公司彻底破产,此时王安已经去世两年。

王安无疑是最有可能登顶世界首富,傲视群雄的人物,但最后却倒在了进击的路上。

王安是天才,也是英雄, 他没有任何背景,孤身一人闯荡美国 科技 界,混得风生水起,跻身世界豪富和顶级发明家行列,但他也是个悲剧,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刚愎自用,不自量力,非要以卵击石,没有摸准市场脉搏,走错了路,差下一步整个步子都会乱了节奏,永远赶不上来。

走错了路及时调整也不至于公司破产,但王安囿于中国人的家族观念,不能大胆选用卓越经理人来掌舵,导致大量 科技 人才流失,这是王安公司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最大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