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教是一种什么宗教?

起源

安百里教是一个民间宗教组织。相传,安百里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由毛子渊于公元1133年创立,因其信徒“敬葱敬奶,不杀生不饮酒”,故又称安百里菜,后逐渐演变为民间组织安百里教。

白莲教本是净土宗。创建于南北朝时期,初名白莲教。据《佛集》第七卷:

太原九年秦改白雀(二)后,法师慧远(慧远)带着秦之乱回晋。远离雁门贾。.....集体努力的结果,船失败了,所以失去了形象。俗话说,阚只是英雄,像神一样,你可以真诚,但难招,可以远造一座庙,为之祈福。所以就像冷一样。当时的晋朝虽小,但天下奇才大多隐居。如的遗民、雷慈宗、雁门周、新蔡毕应之、南洋、张士民、等。,游历四方,“千余萨满”组成白莲教。在无限生命的雕像前,简斋发誓要住在净土。听说拉什大师(鸠摩罗什饰)入关了,我从很远的地方(慧远饰)就盼来了,遗书也就通过了。字里行间写着:姚友君去年写了一本书,承德听说仁人自外界越界。音译未交,闻风而悦,愿与宝同游,一日九次。

唐代文送僧清源寺

石板路干净,竹径开阔,戴青这一年来都是跟着他来的。

窗外传来半声钟声后,松下灿奇送客人回来。

帘藏玉峰夜雪,因碧水长秋苔。

如果在白莲教问,据说游客姓雷。

安百里派:泥沙俱下,安百里如日中天。

“白莲”名称的由来

东晋净土宗始祖慧远在江西庐山聚集十八位高僧,在托林寺组团念佛,誓赴西天极乐世界而死。他们还挖池塘种白莲花。念佛的地方被命名为百莲舍。陶渊明、谢灵运等名人也来此戏唱,于是托林寺成为僧尼、风俗、风雅聚集之地。清道光十八年(1838),宝光寺方丈苗升模仿慧远的故事,在寺后夏紫西侧种植白莲花,建白莲花社。诗人和尚有一个诗意的戒律:“白云与坞房之间,我拜佛,逃避禅与子山;又到了莲花会外,他被招去喜欢颜。“清同治二年(1863),妙生大师的弟子自信白莲堂的地方太小,就在极乐堂后面重修了白莲堂。这是一个环境幽静的院落,中间是一个佛堂。大殿前有一莲池,池中满布白色子午莲花。这朵花淡雅芬芳,让人爱不释手。荷花池的栏杆外,经常围满了游客。他们把金属硬币一枚一枚扔进池塘,叹息着,兴高采烈地漂浮着。那是因为“飘”和“福”的谐音关系。

白莲教的起源

一个“白莲会”其实来源于“修净土”,先有白莲会,后有白莲池、白莲阁。据北宋陈所著《庐山第一记》:

少的更重要,看到远方的大众,印象深刻。就是寺庙翻了涅槃经,因为后面削池,就栽在白莲池里了。它叫宝塔,现在安百里亭是它的故乡。和慧勇、慧智、谭顺、谭衡、朱道生、慧锐、道静、道敏、谭玉、白怡、张晔、、、、周、雷次宗、梵天佛陀耶舍等18人,都是净土的同修,因为安百里社这个名字。

因为“白莲教”的创始人是慧远,又名“元恭”,所以直到宋代还被称为“元恭白莲教”。

例如,北宋《毛婷客家话》(黄休复卷三)记载:

伪蜀大东门外有一座奇妙的圆塔。院中僧人名为航琴,俗姓张。.....张道者,别聚,连舍,别结远公白莲教。我心似秋池月,何以传名天下?

因为“白莲教”是慧远在“托林吉(北宋初年名太平兴国寺)”创立的,所以又叫“林东白莲教”。

比如《盛安诗话卷十》(杨慎):

元恭池塘里种了什么?罗比扇底的红鳞鱼。.....你是什么时候和刘的遗民一起加入学会的?

简介

是从北宋流传到近代的民间宗教。净土宗起源于佛教。相传东晋净土宗始祖释慧远(334 ~ 416?)在庐山,托林寺、刘遗民加入白莲教念佛,后信徒认为是典范。北宋时期,净土佛教协会盛行,多称为白莲教或莲社。主持人既是僧侣,也是家里的信徒。南宋绍兴年间(1131 ~ 1162),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的高僧毛子渊,在当时流行的净土宗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个新教教派,叫派,即派。元明清时期民间盛行,农民军经常以安百里教的名义起义。

白莲教的卷本很多,主要有《金锁鸿阳大图》、《玄娘圣母经》、《振国三日历》、《弥勒颂》、《应劫经》等。

安百里宗教的建立和发展

南宋绍兴三年(1133),江苏吴军县萨满毛子渊创立了安百里教,原本是佛教的一个分支。其教义源于净土宗,崇拜阿弥陀佛(无量寿佛)。这个宗教的信徒被称为“白莲菜”,因为他们“慎用葱乳,不杀生,不饮酒”。到了元代,这种宗教渗透了其他宗教观念,主要是弥勒佛来世说,逐渐转向崇拜弥勒佛,改名为安百里教。早期的安百里教信奉阿弥陀佛,主张念佛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行、不说谎、不饮酒,合称五戒),以求死于西方净土。教义与净土宗的教义基本相同。毛子渊利用天台宗的教义,画出了四土三观和谐的佛图,用佛像、人物、比喻说明佛土的等级。简化统一前人制定的念佛、修行告白的仪式,制定《白莲教晨告白仪》。之前的净土协会,参与者之间只有轻松的社会朋友关系,社团之间互不隶属。毛子渊将其改为师徒和宗族隶属关系。他在昆山淀山湖建白莲花纪念馆,自称导师,坐在台下拜,并规定弟子以“普觉妙道”二字命名,从而建立了一个相对定型的教派。

元朝末年的汉山童、刘福通,明朝的赵全、徐鸿儒都是该教的信徒。所以在朝廷眼里,“白莲教”这个词几乎就是一个叛逆的同意词。元朝统一中国后,安百里教得到朝廷的认可和奖励,进入了短暂的鼎盛时期。后来,朱元璋借助安百里教明教夺取政权后,在明法中明令禁止“左道巫术”,安百里教从此失势。乾隆三十九年,山东基督徒王伦起义反清,白莲教再次震惊朝野。

安百里教产生之初,被官方取缔,毛子渊被流放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但却因为其简单的教义和简单的做法而流传开来。到南宋后期,虽然仍被一些自称正统的地方官和佛教高僧视为恶党,但在蒙古人统治下,已经四处流传,甚至传到北方。元朝统一中国后,安百里教得到朝廷的认可和奖励,进入鼎盛时期。庐山的托林寺和淀山湖的白莲堂是当时安百里教的两个中心。

在“在家开悟的人”的号召下,安百里教形成了一大批成家立业的职业信徒,称为安百里道士。因为“在家出家”,不剃头,不穿僧衣,所以也被称为不剃发不染发的道士或有发和尚。到了元代,白莲道士组成的寺庙遍布南北,聚集弟子数千人,多达数十人,堪比佛寺。寺庙里供奉着阿弥陀佛、观音、大智之类的佛像(合称阿弥陀佛三圣)。在顶部,他们祝福皇室并祈求长寿,而在底部,他们为地方政府举办佛教仪式。还有一些诸如修路架桥之类的善行。寺庙大多都有土地资产,主持人往往是代代相传。寺庙的财产实际上是主人代代相传的财产。有些领导跟政府沟通,跟有权有势的人交朋友,成为土豪。

经过长期的传播,安百里教的组织和教义在元代发生了变化,纪律松弛,教派众多。有的教派皈依弥勒,宣扬“弥勒下生”的宗教预言,属于弥勒净土修行。一些基督徒晚上聚集闹事,或偶尔武装反抗元朝廷的统治。大年元年(1308),朝廷取缔了白莲教,因为白莲教势力太大。直到仁宗即位后(1311年),庐山托林寺白莲堂总僧普都赶来解救,白莲教才恢复了合法地位。在位第二年(1322),其活动再次受到限制。此后,许多地方的安百里组织都敌视政府,其追随者多为下层民众。因此,当元末社会矛盾激化时,一些安百里组织率先武装起来反对元朝。红领巾起义领袖韩、、徐寿辉、邹普生等都是白莲教信徒。他们以明王(即阿弥陀佛)出世、弥勒佛出世的预言鼓舞群众,影响很大。

白莲在明初是被禁止的。洪武、永乐年间,川、鄂、赣、鲁等地发生多次安百里教徒武装暴动,有的还建了皇帝,都被镇压了。明朝中期以后,民间有金蟾、武威、龙华、悟空、袁环、元敦、弘阳、弥勒、景清、大成、三阳、混源、文祥、罗道等几十个宗教,有的还教了几个名字。两者互不隶属,在教义和仪式上也有很多不同。他们所信仰的神灵极其复杂,有天上的玉帝,地狱的阎,人间的圣贤等。弥勒佛是最受推崇的。从郑德时期开始,就有无儿无女的崇拜,也有所谓“真空故乡,无儿无女”的八字真言。据说无生命的母亲是一位无生命的、在天上不朽的古佛。她想让天下的孩子回天,避免灾难。这个天堂是一个真空的故乡。每个教派都有自己的经文,叫做宝卷。统治者认为这些不同的教派其实都是白莲,百姓也笼统地称之为白莲。

南宋时期,安百里教仍为统治者所接受,因为它总体上没有脱离正统佛教。在元代,由于教会各阶层人士的地位不同,在追求目标上也有明显的差异。一派以毛子渊正宗传人自居,在宗教理论和实践上继承毛子渊衣钵,在政治上与元统治者合作;另一派则完全背叛了毛子渊倡导教育的宗旨,与下层民众运动一脉相承,走上了反抗元政权的道路。元顺帝十一年(1351),元政府强制民夫封锁黄河,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安百里教起义。起义军号召“弥勒佛生,明王生”,得到了不堪忍受元朝统治的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迅速席卷全国。二十八年八月,明军入侵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朱元璋深知白莲教叛乱的重大意义,称帝“大明王”后,立即颁布了对白莲教的禁令。但是白莲教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收敛。明初南北融合后,出现了秘密流传的盛况。明朝建国后,白莲教徒几乎连续起义。清朝入主中原后,白莲教徒往往以国家利益为重,鼓吹“日月归来”,高举反清复明大旗,被清廷封杀。然而,在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安百里教的反清复辟活动从未停止。

白莲教的卷本很多,主要有《金锁鸿阳大图》、《玄娘圣母经》、《振国三日历》、《弥勒颂》、《应劫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