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金和他的儿女
温书
王生金是我们那条街上的一位老邻居,按辈分,我应该叫他叔。
王生金的父亲是在解放前被抓了国民党的壮丁,解放我们县城那阵子,国民党残兵退居到当时我们县的塔窝里藏身,生金的父亲(我应该喊他大爷爷)就在其中,据说后来这些残兵饿的受不了了,偷偷地从塔窝里爬了出来,藏在塔窝周围的苘丛中,最后还是被搜了出来......
听老人讲他父亲死时,王生金还没出生。王生金出生后,赶在解放初期的二十年,小时受的苦可想而知。他悲苦的母亲,一个人守寡独立支撑整个家庭,把他拉扯长大。那些年挨饿受穷是常态,能上吃饭,甚至只要饿不死都算是时运好得很。为了能得到更多的财富,能填饱肚子。生金叔一出生,他母亲为他取的名字“生金”,意思是这个儿子可以生存在有金有银的的富足生活中,当然也就不会饿死了。
? 等我长到能记起生金叔的时候,生金叔已结婚。小时的我看生金叔,浓眉大眼,帅到爆表。而且整条街上都夸说他不仅人长得帅,更主要的是做事能力强,又会待人接物,遇事能看透事情,人说是我这条街上一等一的精明人。生金家的,我叫她婶婶,这个婶婶长得俊俏,乌亮的头发,再加上水灵灵的大眼睛,白白的皮肤,是我们那条街上的大美人。
那个年代,生金叔靠着一身力气,又加上会做点买卖,他在我们家前面,靠近奎星湖的地方买了一进大院子,前后能盖三排房,是我们那条街上家家都羡慕的富足人家。我小时候去过他家,他家房前种了好几排的果树,有几颗石榴树,桃树,还有枣树,无花果。在那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这些东西简直是仙物。但在他家的院子里,有高高的院墙,前面又靠河,谁也染指不了的,我们这群孩子一到秋天就望着他家的院子眼馋口馋,但谁也没吃上过......
? 生金叔不给我们吃物,但待人是很和气的,见人就笑,只要开口说话必先带笑容的......
? 生金叔家有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孩,叫景景,比我小两岁,个子都比我高的多。我们在一起玩的时候,景景是不能激动的,或也不能剧烈运动的。那天我们一起玩着跳皮筋,玩着、跳着......景景突然倒地,口吐白沫,浑身抽搐着,我们在跟前的孩子惊慌失措,赶快叫来大人......
景景醒来后,我们才从大人的交谈中知道:生金叔夫妇不能生养孩子,看了好几年的病,都不能看好,当时看一次病要五元钱,对于普通百姓家是承受不起的。民间传说:抱养一个孩子,下面就能带来自己的孩子的。 于是生金叔就捡到了刚出生的景景,说是在地头捡到的,当时是在夏天,正午,生金叔听到孩子的哭声,走近看时婴儿已被太阳晒的脸上起了白泡......
生金叔和婶当时很渴望有个孩子,也希望这个孩子能带来自己的骨肉。于是取名为:景景。我们这里的方言“景”即“让人向往、希望”的意思。
? 景景可是个大娇妮,生金叔和婶很宠她,因为有了那次倒地的经历,以后景景就不再经常与我们这些孩子一起玩耍了,她大多时间被关在家里,而且她家与我们平常人家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家的大门是天天敞开着的,她家的大门几乎是天天关闭着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生金叔和婶一直在看病,但景景的到来也并没有带来他们亲生的骨肉。无奈之下他们又抱养了景景的弟弟小海,景景和小海相差了整整十岁。小海在哪儿要来的,我无从知道,大人们也从不谈起。
小海长得很帅气,也是眼睛大大的,皮肤白白的,从长相上看,大家说:真随生金,真像父子。不过小海也很少出门玩的,出来一次要有人跟着护着的。
? 小海长到六七岁,该上学了,出门的次数渐渐增多,大人们也不再跟着他了。有一天,小海和门口的几个小孩在家门口玩耍,经过他们家隔门的周家,周家老太和几个老太太在那儿嘁嘁喳喳,看见小海,就指着小海说:“看看,这是从小拾来的小私孩(我们这里称未婚生下来的孩子为私孩),不是亲生的,长这么大了。”其他几个孩子有比小海大的,懂得这话的意思,于是几个孩子围着小海喊了起来:“小私孩,小私孩......”小海哭着跑回了家。当天晚上,小海就喝了家里的敌敌畏,生金叔和婶干活回家才发现了小海喝药了,赶紧送往医院,其时已没有了呼吸.....
? 生金叔哭得不能自已,生金婶哭得呼天抢地,“小海啊,我的儿,你去哪里了?”她不断的重复着这句话,活脱脱一个现实版的祥林嫂。以后的一两年里,她神智都不太清楚,有几次下雨天,她一边喊着小海的名字,一边往外跑的,我是亲见过这惊恐的场面的。生金的母亲(我应该称她为大奶奶)上了年纪的人,这位经历过风雨的老人,曾经那么坚强,也经不住这样的打击,在小海死去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这样悲悲戚戚过了一两年,无论怎样生活还得继续啊。生金叔求告邻居,希望大家帮忙,注意有没有机会再领养一个孩子。景景更娇贵了,此时也已到了出嫁的年龄,于是生金叔一边给生金婶看病,一边张罗着给景景托人介绍婆家,一边再托人领养一个男孩子。
? 不久,景景出嫁了,嫁给了我们县城南的一户人家,婆家倒也富足,一家人倒也和和睦睦,后来也有了自己的健康的孩子。期间,景景的丈夫走过一些弯路,都是生金叔在关键时刻帮助了他,给足了女婿面子,更主要的是让景景在婆家站稳了脚,景景的人生变成了他们眼中的坦途。
? 后来,高河镇的一户人家,出车祸,夫妇俩在车祸中双双死亡,留下了可怜的三个孩子,最小的十四岁了,人们俗称他为“小三子”,“小三子”的爷爷年事已高,叔叔也养不了这孩子,听说生金叔家想领养孩子,再三考量,老人领着“小三子”来到了生金叔家。经历了多次交谈,“小三子”姓了王姓。大名我不知,但我们街坊邻居都喊他王小三,也就是小三子成了王生金家的孩子。
来到了新的家庭,王小三开始很不适应,第一年的清明节,王小三哭着要去给自己的爹娘去上坟。生金婶也想自己的小海,再则她也一时糊涂,没想清问题所在,竟不允许小三子去给自己的爹娘去上坟,说:来到了新家,就要只想现在的爹娘,不能再提以前的事。小三子哭的更厉害了,偷着跑回了自己的家,找到了自己的爷爷,小三子哭,他爷爷也哭,说再苦再累也不让小三子回王家去了。
? 邻居都劝生金婶:三子想给自己父母去上坟,说明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孩子。这样有情有意的孩子才能靠得住,说明你要这孩子要对了。你们现在疼他,将来你们老了,人家才会真心疼你们。生金婶这才转过了弯,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再三托人希望小三子能够回来。小三子最终回来了,不过他在爷爷和叔叔的关照下,提出了把小三子留下来的条件。小三子的叔与生金叔一起去了公证处把家里的财产做了公证,公证:以后这些财产不能让生金叔和婶变卖,房屋家产只能让生金叔和婶居住和使用,百年后全部归王小三继承。
? 然后小三子在生金叔和婶的带领下,去了我们那里的集市上做买卖。据说小三子很勤快,很认干,很快就学出了门道,也就很快走上了富裕路。
? 如今小三子已娶妻生子,有儿也有女。前几年我回老家,见家里有一大盆的无花果和石榴,母亲说那是生金叔送过来的,“他家还种这么多的的果树?”“那是,你生金叔,他勤快惯了,老了也闲不住的,常给邻居们送的,比过去大方了。”
? 期间我出门碰见了生金叔,领着一个男孩子,有八九岁模样,手里拿着玩具,“爷爷,爷爷,再给我买个变型金刚吧,买个奥特曼。”“行,得好好吃饭,爷爷就给买了。”看着快快乐乐的祖孙,我忍不住与生金叔打招呼,“叔好啊,身体好着呢!这是三弟的孩子?”“回来了?多住几天吧。是你三弟家的乐乐,还有一姐姐呢,都上初中了。”生金叔一脸的灿烂。说着就要回家为我摘果子去,我摆摆手,“家里你给的还多着呢,还没吃完呢!叔。”生金叔一生追求的就是现在的模样吧,这就是幸福的样子吧!
? 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他们一家人已和谐地融为一体,生金叔和婶年纪已大,但最终找到了自己一生追求的幸福。他们对自己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入心入肺地疼爱, 儿女们也已时时离不开他们。
? 我起初是不愿意讲述生金叔的故事,只因太过悲苦,现在看到他们一家找到了幸福才写出以上的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