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经典:跟曹雪芹学起名

名字是家长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礼物。绝大多数情况下,名字会陪着孩子走过人生各个阶段,从懵懂的孩童时期,到个性的青春时期,到张扬的青年时期,到稳健的中年时期,到成熟的晚年时期,名字不断被人称呼,与本人融为一体。

真正好的名字,往往与本人特征十分贴合,尤其是本人的性情、禀赋、气质。诸如李白、杜甫、岳飞、辛弃疾、曾国藩等,无不是名字与个人特征的契合。也许有人会问,是名字影响了性情,还是取名与性情本来相符、还是人物的性情作为赋予了名字更丰富的内涵?答案应该是都有的。

如何才能取出一个独特适合的好名字呢?除了需要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外,还要掌握一些传统的取名技巧,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孩子的期许希望, 起出一个新颖妥帖的好名字。我们不妨跟随文学大家曹雪芹先生来学学起名,在他的鸿篇巨著《红楼梦》中,同样包涵了这方面的经典内容。

一、用典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湘云道:“‘宝玉’二字并无出处,不过是春联上或有之,诗书记载并无,算不得。”香菱道:“前日我读岑嘉州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怎么你倒忘了?后来又读李义山七言绝句,又有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我还笑说:他两个名字都原来在唐诗上呢。”

其实红楼梦中很多人名都可以在诗词中找到,迎春,名字出于唐代诗人刘希夷的《晚春》:“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探春则出自唐末诗人郑谷的《巴江》:“朝醉暮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惜春出自于唐人韩偓的《春尽》:“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袭人的名字出自陆游的《村居书喜》:“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典者,经典也。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积淀了太多的经典,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同样的情绪、同样道理,先贤们已经在这些典籍中表露无疑,我们借助典籍的传承,继承了这样思维方式和人文精神,并深深地融入到民族性格之中。

典籍中的文辞,传承千百年,经过代代传颂,其内涵和表意深入人心,用典取名,比另造一个新词,要厚重很多倍。当我们想好一些寓意方向时,不妨往经典的方向进行搜寻,取到名字一定珍贵厚重,恰到好处。

二、关联

《红楼梦》中相互关联的名字随处可见,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便是同用一个春字。这四姐妹的丫鬟分别是抱琴、司棋、待书、入画,以“琴棋书画”取名,也别有一番妙处。再如金钏、玉钏,彩霞、彩云,绣鸾、绣凤,瑞珠、宝珠等两两关联,令人一望而知。宝玉、黛玉、宝钗、妙玉这四人名字也是有密切关联的。宝玉与宝钗***用一个宝字,宝玉与黛玉、妙玉同用一个玉字,从小说情节来看,钗、黛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女孩。而妙玉与宝玉在性格上看似截然相反实则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仿佛宝玉的一面镜子,而称之为“妙”。

关联取名法常见于兄弟姐妹之间,是一种常见常用的取名方法,怎么样结合孩子的特征,进行巧妙取名,是十分考验父母的心思的。起名思路还要从想法中来,父母可以先根据自己对孩子的期许,孩子的特征,去搜寻确定单个字,然后进行关联。关联的巧妙与否,还得看用典与心裁。

三、双关

双关即应用谐音的方法,来进行命名,通过谐音的意思,往往能透露和表达出人物的一些特征动向。如“甄士隐”即“真事隐”,“贾雨村”即“假语存”,霍启在元宵节带甄士隐的女儿取看灯,果然引出了了一连串的“祸起”。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即“应怜”,被拐卖后命途多舛,的确应怜。冯渊即“逢冤”,被活活打死,岂不是“逢冤”。甄家的丫鬟娇杏,后做了贾雨村的夫人,确实是“侥幸”。贾府有一帮清客,也是双关取名的。如詹光即“沾光”,詹会即“沾惠”,单聘仁即“善骗人”,ト固修即“不顾羞”,ト世仁即“不是人”,这帮清客的德行可想而知。

《红楼梦》中有很多这样以双关法命名的人物,现实取名中,采用双关法的原则往往是趋吉避凶,避讳谐音不好的名字,取用谐音吉利的名字,另外,取谐音吉利的名字也是具体而论,力求避免讨巧、俗气、轻浮。

看了曹公取名的手笔,对我们的起名思路一定有一些启发。总结而言,先把对孩子的期望、名字的特征,做一个方向性的定位,围绕这个方向,在经典中搜寻字词,筛选定夺。兄弟姐妹之间可巧妙运用关联。取好的名字一定要反复念念,看看是否存在谐音,谐音寓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