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的起源

琥珀是由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针叶植物树脂经地质作用形成的有机混合物。

琥珀是埋藏在地层中的松科古松属植物的树脂,是地质作用埋藏在地下的。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休眠,树脂失去了挥发成分,聚合固化形成黄红色,透明到透明的树脂化石。它是一种类似有机矿物质的物质,因其黄红色调而得名琥珀。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科、使君子科、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下来,埋在地下几千年,在压力和热量的作用下石化。其中一些含有蜜蜂等小昆虫,这是不寻常的。琥珀多由松科植物的树脂化石形成,故又称“松节油化石”。

琥珀形成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琥珀被认为是老虎死后变成石头的灵魂,另一种被称为“老虎的眼泪”。这些传说都包含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琥珀的猜测和追求,人们认为琥珀具有趋吉避凶、镇惊安神的功能。在古代帝王眼中,琥珀也有着非凡的意义。琥珀是佛教七宝之一。据记载,“天坛用天青石,土坛用琥珀,天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装饰皇帝的佛珠。”

琥珀是由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针叶植物树脂经地质作用形成的有机混合物。琥珀的形成一般有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树脂是从柏树中分泌出来的。第二阶段,树脂深埋石化,树脂的组成、结构和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三阶段是石化树脂经过洗涤、搬运、沉积、成岩,从而形成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