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电影《狼图腾》中的狼?
人类三大势力的代表
如果说从自然生态的角度来看,人类会自然而然地承担起自然侵蚀者的身份,基本上算是反派。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研究电影《狼图腾》的定位,也就是导演让-雅克·阿诺德的定位。影片中的人类代表了三种对自然持不同态度的力量,分别是草原牧民,主角和,导演鲍顺贵。
这部电影里有反派吗?《边区》导演鲍顺贵,一看就是反派,因为这个角色代表了一个官僚,对观众来说承担了很大的火力。实际上,作为《人与自然》中“人”的代表,他实际上还原了一个人作为自然侵略者的本来状态。如果从自然的角度来看,人类在生态中所扮演的角色会被他一个人承包。他代表着人类文明,人类文明征服自然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对自然的掠夺一定会打破草原的生态平衡,进而引起对自然生命的轻视。
田园牧歌者,代表着生活在草原上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群体,他们会世世代代使用自然资源,他们也会知道这是大自然的馈赠,甚至会有选择地回报,这让人想起日本电影《Naah Naah屈伸村》中的伐木工人,靠山吃饭,同时也会想到子孙后代。这是游牧民族多年来的生活方式,用今天的话说叫“可持续发展”。听起来不错,但是他们的游牧生活方式也会和当代文明产生冲突。
主人公冯绍峰和窦骁和鲍顺贵一样,都是局外人,但他们代表了局外人对草原自然美景的天真幻想。而且作为主角,他也代表了观众的立场,因为角色是“见证自然和生命的壮丽”,他们不会在草原上停留太久,插队后自然会回到文明世界。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牧民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看不到包顺贵以任务掠夺自然的目的。他们对自然的执念,使得人物总是想干涉自然,却一心想控制自然,不求和谐。比如冯绍峰把狼当宠物养,就是一个生动的代表。
公正和尊重自然
作为人类的一面,两位主角与另外两面明显不同。牧民和鲍顺贵从游牧生活方式中融入自然,从人类的文明生活方式中掠夺自然。都是会长期待在草原上的角色,都是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为主。两个主角只是路人,没有任务,所以代表了中立,对草原牧民的崇拜,对包顺贵的鄙视,大体代表了外国游客对自然的一种天真幻想。
这部电影的名字是狼图腾,而不是帝国时代。让-雅克·阿诺德对自然的态度不是赞美而是尊重,这在后半部分有所体现。杀狼的镜头是全片最震撼的地方。外来文明无情地举起了枪,他们的生命顽强不屈。鲍顺平的态度转变与导演下半场的步调一致。目睹了狼的血腥之后,他对这种不屈的生活印象深刻。他没有因为大自然的壮丽而放弃征服的步伐,而是选择了尊重。这是让-雅克·阿诺德在这部电影中的位置。人类征服自然没有错,但他会反思环境掠夺的恶果。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让-雅克·阿诺德和这部电影的立场其实是不偏不倚的,中立的。鲍顺贵的态度转变就是一个例子。前半段人类文明对自然的掠夺,对生命的践踏,为观众承担了大量的火力。到了后半段,当人们认识到真正的血腥时,态度发生了变化,这是对过度剥削的一种反思。这些都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导演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从冯绍峰这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这一切,从小被养大的狼依然保持着与生俱来的血脉,象征着生命和自然,人类高傲的头颅可以在自然面前耷拉下来。但是并没有反对人类文明,因为观众的视角是作为游客的主角。在冯绍峰和窦骁,我们可以看到让人类文明远离自然的幻想,这只能是一种美丽的诉求。
最会拍动物的导演。
让-雅克·阿诺德是世界上最会拍动物的导演之一。他镜头里的动物不是“忠犬八男”、“导盲犬小Q”之类的宠物形象,而是真正的野生动物。阿诺德对自然生态和人类文明之间的对冲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描写石器时代的《火之战》、著名的《熊的故事》和《虎哥》,甚至梁家辉的《情人》也反映了新旧文明冲击下的人生悲剧。所以阿诺是拍摄《狼图腾》最合适的人选。草原的壮丽和狼的精神勾勒出一幅真实的草原生活画卷,生动而艺术地再现了原始游牧草原的残酷与美丽。随着当代文明的入侵,自然生态与工业文明的对抗在阿诺德手中建立在虚构与想象之上,就像一把利剑直刺观众的心。
最神奇的是,这部电影对这种冲突的表达并没有像常规电影那样采取先强调后压制的方式(即前半部分表现草原有多美,后半部分表现文明对草原的侵蚀),而是草原的生命和文明的侵蚀相互穿插。这种方式从头到尾都很考验导演对叙事能力的掌控,一不小心观众就会觉得故事很乱。幸运的是,让-雅克·阿诺德非常擅长这种微妙的进步。草原的生命灵性从一开始就直接与人类文明发生冲突,然后展开了一场野性与血气的拉锯战。不知道小说里的这个描述是否属实,但在电影里,类似的描述很少,很容易流水账。不过让-雅克·阿诺德的叙事手法也不是盖的,因为整部电影引人入胜,故事也不马虎。
从过度开发到尊重,影片讲的是郊狼和文明秩序之间的选择,但这一切都被本片的主题提炼为一个图腾。狼图腾是一面旗帜,有两面,但不是正面和背面,因为旗帜的两面是一样的,自然的,文明的,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