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六国统一功不可没。然而,随后修建的长城却让百姓苦不堪言。

每个皇帝都有值得称道的功绩,也有让人讨厌的地方。

哪一代皇帝基本上都有立功表现?

简单评估

秦始皇是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历史人物,也是一个残暴的暴君。他出兵南开灵渠,攻打越人。北筑长城,讨伐匈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采取了皇帝制度、三公九臣制度、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他实行统一货币,统一计量,统一书写;他以法家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制定颁布了秦律,规定以法为师,以吏为师;他下令焚书坑儒;在他统治期间,惩罚严厉,徭役众多,赋税沉重。

-

正面和负面评价

★ ァ

正面的

秦始皇执政时吞并六国,派兵南探北。历史上说“百里之地俯首”,“北扩千里”。根据战国地图,疆域几乎是战国七雄控制的两倍。而且秦始皇“设郡”,注重被征服土地的统治和制度建设,不像其他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或罗马只注重征服而不注重制度建设;从而稳定了统一的土地统治,为现在的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贡献大于秦煌汉武”。意思是秦始皇在武艺上领先汉武帝,历史上无与伦比。时至今日,对中国的英文称呼,中国,也是由罗马字Chin演变而来,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就十分重视法治。秦始皇继承了这一传统,对法家人物韩非推崇备至。他曾感叹“与他同行,则无仇”。依法奖惩将领。秦始皇虽然专制,自以为“我者天下”,但在秦朝仍然是依法治国。陈胜和起义,其原因是“秦律苛”,其罪当死罪,不得不翻案,但法律迫使人民造反。也不像后世“朱门酒臭路冻骨”因为腐败严重,官逼民反。后来的儒家主张人治,治国不依法。一句话就被君主决定了,但人治和阿谀奉承之风至今犹存。

秦始皇开创驿站制度,修建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和由此产生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立县”是中国采用先进的郡县制取代西方分封制的必要条件。同时,罗马并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有一个强大的总督(总督掌管一个地方的军政大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依靠原有的地方组织),仍然类似于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文官制,其军政首领均由皇帝任命。根据他们的政绩,他们的军功可以升可以降,可以平调,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可以来自平民,郡官僚有效保障了平民(布)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的权利(如李斯、蒙骜等。都是布,只按军功出来)。与分封制的贵族政治相比,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这就是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的起源。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奠定了中国近1700年政治制度比西方先进的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起,其制未改”、“百代仍行秦法而政”的中国,在皇权时代两千年,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的制度。

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他看他!”桑弘羊的论述肯定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清朝的章太炎在他写于1913的《秦征纪》中也称赞了秦始皇。

否定的;消极的;负面的;负的

因为秦始皇推行的是“依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后来中国的统治者都推行的是以仁、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所以秦始皇在各种杂文和史记中,经常作为反面典型出现。如贾谊的《论秦》等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贪财,上进心强,不信功德,不亲士绅,废王权,立私权,禁文书凉法,欺权于义之前,始于暴政。

贾谊《论秦》:一人有难七殿倒,身死手亡。全世界的笑料是什么?仁不施,攻守之势不同。

秦始皇被很多历史学家视为暴君,为了权力他会不择手段[14]。

万里长城、秦池路、灵渠、阿房宫、秦始皇陵,规模都很庞大,全国人口都在建设。很多文献都痛斥在修建过程中死伤了很多人,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发展了各地的交通,为未来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的融合做出了贡献。因此,秦始皇的功绩是伟大还是太伟大,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一点。

有优点也有缺点

编辑此段落的个人资料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是秦朝第一个完成统一中国的开国皇帝。后人称其为“千古一帝”。姓嬴,,汉族,秦庄王项之子,生于赵(今河北邯郸市),故姓赵(先秦时姓氏未统一,故称秦始皇为)。公元前247年,秦始皇13岁时称王。公元前238年,秦始皇21岁时,在古都永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39岁的他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称帝。前247年,秦王即位,因为太后和宰相吕不韦、老艾年纪轻轻就执掌朝政。前238年(秦王九年),秦王亲政,除掉鲁、毛等人,重用李斯、。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从而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统一的秦,认为自己的贡献胜过了以前的三皇五帝,自封为“帝”。他一生功过是非,与汉武帝并称“秦煌汉武”。

编辑这个人物的生平故事。

据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是大将军赵的女儿,在给外人之前是的妃子。出于政治目的,吕不韦把没有怀孕的赵霁交给了外人(即秦庄王项)。后来,赵霁怀孕并在九月分娩,并生下了政。她是陌生人和赵霁的儿子。嬴政是一个不招人喜欢的质子的儿子,他的青年时代是在赵国的首都邯郸度过的。此时,外星人已经通过吕不韦的斡旋回到了秦国,并认华阳夫人为自己的母亲。经过多次政治斗争,他终于获得了华阳的信任。吕不韦花了很多精力和金钱把赵霁母子带回秦国。从此,嬴政在秦王宫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对于秦始皇来说,最熟悉的女人就是母亲。秦始皇5岁时,父子在赵被劫为人质。母亲是的妃子,所以“两个父亲”的传闻一直伴随着嬴政的成长,而赵人的唾弃和轻视,让年轻的秦始皇对母亲这个他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充满了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

秦始皇和他母亲住在一起。从赵出生到13岁,这个阶段正好是一个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无法发展出对远在秦国的父亲形象的认同,也无法发展出对母亲形象的认同,更谈不上对可能是他生父的关中——吕不韦的认同。这些复杂的情况造成了秦始皇复杂的心理感受。他必须依靠唯一的女性——母亲来生存,但他鄙视和憎恨母亲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对他的童年造成了极大的创伤。这些伤害带来的所有负面情绪都会投射到母亲这个唯一的女人身上。

编辑此段以登上王位

秦庄襄王在位第三年(公元前247年),襄王去世,嬴政即位为秦王。他即位时,因为年轻,国家政治由宰相吕不韦把持,吕不韦被尊为管仲。吕不韦不仅控制着朝廷,还与皇太后(赵霁饰)有染。眼看秦始皇年事渐高,怕被他发现,想离开赵太后,又怕太后怨恨,于是向太后献上假太监老艾,老艾假腐,只拔胡子入宫。秦始皇一天天长大,于是他们骗秦始皇,说太后的寝宫风水不好,要搬出这里。秦始皇信以为真,于是他们搬到了离秦始皇很远的地方。结果太后生了两个私生子,老艾这个假太监假扮王父。在王太后的帮助下,他封了一封长信,拥有了杨珊、太原等地,收编了自己的党羽。老艾在永城经营多年,建立了庞大的势力,是继吕不韦之后的又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老艾成功是必然的。他喝醉后斥责一位大臣:“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挑衅我。”大臣听后非常生气,偷偷找了个机会告诉了秦始皇。老艾慌了,准备造反。

前238年,秦始皇在永城永年宫举行加冕仪式。老艾用秦王的玉玺和慈禧太后的玉玺发动叛乱,攻下了祈年宫。秦始皇早已在祈年宫安排了3000名精兵来打败叛军。老艾转到了咸阳宫,那里已经有军队了。老艾独自出逃,不久被捕。秦始皇肢解老艾的五匹马,公之于众;把他的母亲赵霁放在永城的吕阳宫里。秦始皇于是罢免了吕不韦的职务,把吕不韦流放到巴蜀。后来虽然听了秦国贵族的话,颁布了“驱逐令”,把食客驱逐出六国,但被李斯的“劝谏驱逐”所劝阻,后来又任用了魏辽子、李斯等人。

修长城不能指望他。那个朝代的皇帝都没修,汉朝,唐朝,明朝。而且要结合当时的情况。当时也是要比匈奴低。后来的朝代不都是靠这个长城吗?。后人传的孟姜女,不是为秦长城哭,而是为长城哭。

秦始皇本人在前期非常重视人才。

成就:统一六国,废除封建,中央集权。统一了计量统一了货币统一了文字。

过错:焚书坑术士大修皇陵,修建宫殿。

后来因为仙丹的原因,有点乱了。

受访者:冬夜的孤独——助理二级11-11 21:26。

早年,他非常睿智,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晚年做了很多蠢事,在历史意义上比以前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受访者:gaolao 112-学徒魔术师二级11-11:28。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称“君”或“王”。战国末期,秦、齐曾被称为“皇帝”,但这一称谓在当时是不同的。称霸全国的秦认为,过去的这些封号不足以表示他的尊敬。“今天的名字更不重要,所以不可能称之为成功并传给后代。”他命令大臣们讨论皇帝。

宰相王万、御史冯捷、廷尉李斯等人经过一番商议,认为秦王朝的政府是“兵临兴义,杀残贼,平天下”,其成就“自古以来空前,五帝望尘莫及”。引用传统的敬语,说“古有帝王、黄帝、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的称谓。然而,秦始皇并不满足于此。他只用了“皇帝”二字,并在其下加了“皇帝”二字,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皇帝”称号。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皇帝”这一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称变化,更体现了一种新的通知观念的出现。在古代,“帝”意为“大”,人们有时对祖先神和其他神也称“帝”。“帝”是古代人想象中主宰一切的最高神。秦始皇将“帝”和“皇”两个字合二为一。一是表明他想表达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这是上天赋予的,即“至高无上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第二,反映出他觉得不满足于只做世界的统治者,还要做神。

可见,“皇帝”的称号是秦朝君权神化的产物。

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他还规定,在他死后把皇位传给后代时,继承者们将被称为二帝、三帝甚至永生。秦始皇的皇位将永远由家族继承的梦想,“流传不绝”(《史记·秦始皇本纪》)。

为了神圣化皇帝的地位,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取消葬礼仪式。丧葬仪式始于周初,是根据国王死后的生平事迹而赋予的评价称号。而秦始皇却这样认为“子议父,臣议君”,这是离谱的,没有意义的。他宣布废除讣告法,禁止后代朝臣自我评价。

天子自称“我”。“我”这个词和“我”的意思一样。以前大家都可以用,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可以自称“我”。

皇帝的命令称为“制”或“圣旨”。

文中不允许提皇帝的名字,应该避免。每当文件上出现“皇帝”和“始皇帝”字样时,都要另起一行书写。

只有皇帝用过的玉雕大印,才能称之为“印”。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突出皇帝的特殊地位,强调皇帝与众不同,强化皇权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秦始皇想象着,有了这些措施,他的皇位就能在后代中代代相传。

从商朝开始,书写逐渐流行起来。作为官方文字,金文在形式上是比较一致的。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文字,如兵器、陶文、帛书、简牍等,存在着地域差异。这种情况阻碍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实施。于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命李斯等人整理统一文字。

李斯以战国时期秦人普遍使用的大篆为基础,吸收了流行于齐鲁等地的蝌蚪书的优点,创造了一种形体均匀工整、笔画简单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的标准文字,同时废除了其他异体字。此外,一个名叫程淼的官员因犯罪被关押在云阳。他在狱中的10年间,总结了当时字体演变的一个变化(后称为“官变”)。这一招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于是放了他,把他提升为御史,并命他“立书”,开发一种新字体,就是“隶书”。隶书打破了古文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

秦始皇统一简化汉字的命令,是对古代汉字发展演变的总结,也是对汉字的一次伟大改革,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位认证系统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和货币制度非常不一致。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可分金和铜:金为上币,以易为单位;铜币为一万元,统一为圆形正方形,以半两为单位。金币主要是给皇帝的,铜币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了与此不符的制度。秦婷在商鞅颁布的原始标准文书上刻字,或者制作同样的带有铭文的标准文书,发往全国。禁止使用与标准仪器不同的程度、数量和平衡。

在田制上,秦朝规定6尺(今230厘米)为一步,240步为一亩。这种一亩三分地的制度千年不变。

同一轨道上的汽车

在战国时期,不同国家的车辆有不同的形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车宽定为六尺,一车可通全国。

同伦

“做同一件事”就是要移风易俗,建立统一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这方面,秦朝也是相当重视的。比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脚下。这里曾经是齐国的故乡,被称为“礼仪之邦”。始皇帝在泰山刻石上写下“男女应谦恭有礼,谨守本分,内外分明,不洁之身,应赐嗣”(意为男女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由内而治,男由外而治,为后人树立好榜样)并加以表彰。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65,438+00),惠济石刻上留下的碑文,严厉鞭挞了当地盛行的淫荡之风,以杀奸夫的规定,纠正了吴越男女防不严的习俗。

秦朝灭六国后,开始在北方修筑长城,每年征民夫四十余万。那时候生产力极低,男的吃不了苦,女的织不了衣。那么多人被招去从事非生产性劳动,唯一的结果就是死亡人数无法统计,千里之外的土地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十户有五户想造反也就不足为奇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民间传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普通百姓对修建长城的抱怨。

绵延万里的长城不仅仅是一座单一的城墙,而是由城墙、瞭望塔、关城、敦堡、应城、卫铄、镇城烽火台等各种防御工事组成的完整防御工程体系。这个国防工程系统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指挥和控制。以明长城为例,在万里长城防线上设置辽东、虞姬、傅玄、大同、陕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九个军事辖区,保卫和修复全长7000多公里,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长城。叫做“九边重镇”,每个镇都有一个连长作为这一段长城的军事主官,归兵部指挥。明代长城沿线防御兵力约1万人。总兵一般驻扎在镇上,其他各级官员驻扎在健康中心、城营、关城和城墙上的敌塔、墩上。

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阻碍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人民的思想,威胁了秦朝的统治。于是,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开始销毁除法家之外的所有百家著作,只允许民间留下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籍。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才被称为“焚书”。

焚书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进一步排斥不同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在秦都咸阳杀死了460多名方士,史称“坑儒”。

秦始皇登基后不久,就开始派人设计建造秦始皇陵。六国统一后,立即修建了豪华的阿房宫,最多时有72万工人(虚数表示很大的数字)。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已经有很多宫殿了,但是在统一六国期间,建设力度更大。每灭一个国家,都要复制其咸阳附近的宫殿建筑,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整个关中地区,从渭河以北到雍门以东,到泾河地区,到处都是宫殿。

统一后,在渭河南岸修建了阿房宫(又名龚超,阿房宫是其以前的庙号),每年有7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就业。虽然有人辩称这些人有罪,但这70万的数字与当时全国总人口只有2000万相比是惊人的。故宫能容纳10万人,在里面运送食物和酒需要车马。仅一个前厅的面积,东西长693米,南北宽116米,台座高达11.65米,可坐1万人。然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Xi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发现,阿房宫根本就没有修建,这座宫殿在秦代才完成奠基。

此外,还有兴乐宫、梁山宫等。

据《三古旧事》记载,秦国有“中外寺庙一百四十五座”。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国有“关内三百宫,关外四百余”,此外还有“咸阳二百里之内”和“二百七十宫”。

有宫殿,必有美女。六国灭时,各国美女都被掠夺一空,放入所建宫殿。宫女总数,据三夫旧录:后宫女子一万余人,怒天。而且秦始皇死后,这些宫女大多是被逼死的。

骊山墓建于秦王登基之时。历时30多年,每年由70万工人建造。现在保存下来的墓穴周长2000米,外围高55米。内部装修极尽奢华,铜铸屋顶,水银为江湖海,机关满满。单看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就能看出当年修建这座陵墓的人的沉重负担。而且修建陵墓的工匠都是在陵墓建成后被活埋的。

为了长生不老,他派方士徐(即徐福)带领几千童男童女到东海求仙等。,消耗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所以当时被榨干血汗的人,应该诅咒暴君秦始皇不得好死:

“秦始皇,抢我粮,开我门,饮我酒,饮我浆,食我饭据我床,以为粮,开我弓,射东墙,死未抵沙丘。”(《太平玉兰》卷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