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婆婆妈妈的微信群和朋友圈

78岁的妈妈和85岁的婆婆曾经是对桌而坐的老同事。如今她们经常通过微信语音或视频聊天。

老年人聊天,自有老年人的语言,聊多久都不会觉得不耐烦。她们有着大把的时间,只要互相之间聊得来。

听她们聊天,那简直是一大乐事,常常令人忍俊,有时甚至掩嘴捧腹。家事、国事、天下事,她们真是无所不聊;懂与不懂,都可以东拉西扯半天。反正互不嫌弃。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给她们打开不一样的精神世界,使她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晓天下事。遇到问题还可以上网搜寻、查找答案。

除了聊天,她们会经常分享一些有益、有趣的图片、文章、抖音、视频。最常交流的是养生之道。也常交流儿女、孙辈的一些趣事儿。逢年过节,都会第一时间互发短信互致祝福。

妈妈还学会了网上购物,学会了给孩子们的文章点赞,给小视频和K歌打赏。婆婆还学会了网上下象棋、玩天天爱消除、以及成语填充等游戏。

婆婆妈妈还拥有好几个微信群。家庭群、单位群自不必说,她们还有各自的小圈子。比如邻居群、老友群、同学群。

妈妈还有一个她特别珍视的微信群,那就是初中老师同学群。群主是她初中时的班主任,如今已近90岁高龄。她随女儿定居加拿大,疫情之前,每年都会回青岛住一段时间。

群里的同学都是五年前班主任委托老班长联系到的。当时全班有40多个同学,他们找回了18人。通过一次同学会把大家聚到一起,组到了群里。

这个班是班主任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从初一带上来的,感情特别深厚。老师到现在还珍藏着他们当年的毕业照,对着相片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只是有不少同学失去了联系。听说还有好几位同学已经离世了。

那次同学会,时隔将近六十年,老师一见大家,还能一口喊出大多数同学的名字,他们都感动得哭了。

教他们时,班主任还花样年华,秀发成辫。如今她的弟子们都已鬓发如霜。大家在一起未免唏嘘岁月不居,但更多地是觉得当下幸福生活弥足珍惜。在他们上学的那个年代,很多同学是因为家庭贫困吃不上饭而辍学。

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大家即使远隔天涯,也如同近在咫尺。我曾目睹妈妈和她老班的视频连线通话。

那时,她的老班正在加拿大小屋院里浇花。她告诉妈妈这些花的名字,告诉妈妈这些花都是她亲自种下,平时大都她在打理。种花养花,让她觉得生活如花般灿烂,心情也如花一样美好。

她的老师看上去一点都不像90岁高龄的人,分明就是她的同龄人。但口吻里流露出满满的宠溺,才让人感到她是长者,是妈妈的老师。妈妈在老师面前,常常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孩子气。那样的神态很是可爱。

我感觉,妈妈自从有了这个群,精神状态都变得不一样了。

这两年婆婆妈妈还都学会了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去商场、逛早市都不必带钱包了,一部手机在手,出门无忧。当然,这几年年龄大了,她们自己一般不会出远门,出远门大都有我们接送或陪伴。

儿女的生日,孙儿们的生日,婆婆妈妈都记在心中。到了那一天,大家都会收到来自妈妈的生日祝福红包,心里暖暖的。到了春节,我们还会收到婆婆妈妈亲自包好、并亲笔书写祝福语的大红包。

婆婆妈妈都有不算低的退休工资。但微信、支付宝都没绑卡。网上支付,她们还是审慎的。她们网络账户里的钱,都让我们给她们转。因为她们知道,网络世界毕竟还有好多不安全因素,她们自知网络技术方面的局限。她们说不绑定银行卡,即使发生点意外,也可以把损失降到她们可承受的范围。这道理她们都懂,我们很是欣慰。

给她们转钱、发红包,有时是我们主动转的,有时是她们说让我们给转的。转多少,数额她们都自己记得很清楚。给她们转进多少钱,等我们回家时,她们就会如数给我们多少现金。我们推脱不掉,只能欣然接下。

孙儿辈入学时、升学时、成婚时等人生大事,都会收到奶奶姥姥的红包雨。当然,还有实实在在的现金红包,那是他们在奶奶姥姥近前时。

孩子们说,远在天涯就读、工作,收到我们的红包虽然也感动,但收到奶奶姥姥的红包感触更多。他们只要有空,都会赶紧语音或视频道谢,告诉她们在外一切都好。有时还会打开视频,让她们看看自己工作、生活的小环境。她们都会很高兴。

如果有条件,就教会老爸老妈、爷爷奶奶使用智能手机吧。这不但会使他们开阔视野、寥廓心胸,还会使他们与他人建立更多的紧密链接,拥有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方式,从而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当然,老小孩老小孩,我们也要时时提醒他们,网络有风险,上网要节制,交往需谨慎。尤为关键的,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能网络成瘾,让网络世界干扰日常作息,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