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传统的祝福幸福的年画?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源于“门神”。根据东汉蔡邕的独断专行,汉代将申屠、雷宇的造像贴在民间门上,到了宋代演变为木刻年画。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代的《美图》。经过数百年的完善,清代中后期,民间年画达到鼎盛时期,内容和题材极其丰富。从早期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神灵的信仰,逐渐发展成为驱邪避邪、祈福消灾的节日习俗,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年画产地很多,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

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桃花坞年画主要有门画、国画、屏条,其中门画堪称历代门神全集。桃花坞年画采用一页一色的雕版套印方法印制。工艺精湛。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到十几次,有时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施粉”等工序。在颜色上,有粉、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在艺术特色上,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彩鲜艳,装饰性强,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人物造型、刀法、设色等方面,具有古朴、天真、凝练、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因此数百年来畅销海内外,被欧洲多个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天津杨柳青年画

始于明朝崇祯年间,流行于清朝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年画多以传统戏曲、美女、胖娃娃为主。在艺术特色上,杨柳青年画构图饱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在人物的头部、面部等重要部位,多为镀金,自成一体。

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特点,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曲舞台的风格。它们是由木刻套印和手绘结合而成的。制作时先刻木刻线条,再用墨印刷,单色印刷两三遍后,再用彩笔填色。既有版味又有木味,还有手绘的色彩和工艺。因此,民间艺术充满了魅力和中国风味。杨柳青年画创造了鲜明生动、吉祥感人的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合称为“南桃花北柳”。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盛行于黄河下游。其风格重用原色,想象力丰富,线条粗犷,对比强烈。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也很独特:艺人先用柳条炭条和香灰作画,取名“烂稿”,然后在烂稿的基础上完成原稿,描摹出稿,贴在梨木板上进行雕刻,分别雕刻出线版和彩版。然后经过配色、夹纸、印刷、跑色等,手工印刷。年画印好后要用手工涂上各种颜色,使之生动自然。

四川绵竹年画

以绘画见长,以精湛的雕刻艺术和极高的艺术情操著称。构图讲究对称、整体、饱满、轻重缓急、多样统一;色彩鲜艳、强烈、明亮;线条讲究洗练、流畅、刚柔相济、疏密有致和节奏感;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具有幽默活泼的效果。

绵竹年画分为分红货和黑色货两大类。红货指的是彩绘年画,包括门画、角斗、条纹等。其中,门画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精工有“显挂”、“印金”、“勾金”、“花金”;粗工包括“套路”、“水墨画”、“灌足水”画一个中堂、一个屏风、一个横推、一个单杠等。,用于张贴在大厅、卧室、走廊和畜圈。门画有大毛、二毛、三毛等不同大小,用于贴门、厅、门、灶。黑货是指用烟墨或朱砂印制的木刻拓片,多为山水、花鸟、造像、名人字画,多为中型、条屏。

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市以南10公里处。虽然是个小镇,但在中国四大古镇中名列前茅。尤其是北宋末年,岳飞率军在此击败金军,朱仙镇更为国人所知。为了纪念岳家军的功绩,朱仙镇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王越庙,现在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就坐落在这座古庙里。

朱仙镇木刻年画有五个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构图饱满对称;四、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第五,门神多典,严肃端庄。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神灵的图片,如灶神、天地之神,另一类是门神。朱仙镇木版年画中门神最多,秦琼和尉迟敬德是主要的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