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字有什么含义,我是干装修工程的,找人给公司起名他给带个瓯,叫瓯x装修公司,这个字有什么含义
瓯的说法多多,乃至无定论。
1.“瓯”是器物?
有学者认为,瓯是一种放东西的器物。据说远古时,今温州地域内因为大量生产这种叫“瓯”的器物,所以就拿“瓯”这个字来给这个地方取名。“瓯”字出现了瓦字旁,很明显也容易理解,应该指制陶器窑业发达的小方国。但有专家表示异议,虽然古籍上对“瓯”的解释为“小盆也”,但其外形等特征,与小盆、小碗、小盂、杯、茶瓯、茶盏等器物之间究竟有多大区别,不同处在哪里,眼下对此尚无定论。再者,与“瓯”有关的一些早期文献中,也并未看到与浙南有相关的说法。就算是最早见于唐代一些诗文中的“越瓯”,其实时间也很迟了,而且“越瓯”多数指的是瓯窑青瓷,而这种瓷是在东汉晚期才出现。如此说来,因为瓯人发明瓯器而得名的说法似乎又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
2.“瓯”是瓯人?
黄现璠著《壮族通史》说:““ 瓯”“区”同声,《说文》: “瓯,……区声”。 “为乌侯切”。故“瓯”作族称,是指在水泊边居住的人。刘师培在其“古代南方建国考”中说; “瓯以区声,区,为崎岖藏匿之所。从区之字,均以曲义。故凡山林险阻之地,均谓之瓯,南方多林木,故古人均谓之瓯,因名其人为瓯人。瓯是因地多山林险阻而得名”。可见,由于南方多山林险阻,溪谷湖泊,故称居此地的人为瓯人。 瓯、或写作“沤”、“区”、“欧”,是较早时期对越人的族称。《逸周书》:伊尹为四方令,正东有“越沤”,正南有“瓯人”。宋罗泌《路史》记载越瓯诸国中有:“越瓯”谓在合浦洛黎县。“瓯邑” “且瓯”不注地望。“区吴,谓蒙之东区,汉之荔浦也。“瓯余”谓乌程东二十里有瓯余山。“瓯邓”楚国境。周秦时代,人们常称东南沿海的越人为瓯人、且瓯、沤深、越沤。称岭南的人为路人、瓯邓和骆越,大概是因为这样称呼繁杂不清,后来人们才将原来的人称与越人所在地理位置结合起来称呼,将分布于东南沿海的越人称为东越或“东瓯”,将分布于岭南一部分人称为“西越”或“西瓯”。可见,西瓯一名是瓯人加上方位词的被称语词,之所以称为西瓯显然是为了与东瓯相区别。””对温州历史掌故研究精深的清末大学问家孙诒让也主张这几个字“实一字也”,也就是说这几个字互通。
从“瓯”这个字的字根偏旁上来考察,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说法是,“区,-区,臧隐也,从品,在匚中,意思是指海湾小山出没的样子。1988年,金祖明认为,“区”与“欧”两字,从字义上看,应该指一处较大范围内地域,这个区域是受三面或者四面临水环抱的岛或洲一类的小国。“沤”则表示四面深水并且激流回旋多水泡的小方国。
1990年,朱俊明撰文对“瓯”进行解释,他主张“瓯”指瓯人,起源于太湖周围和杭州湾一带。朱先生认为“瓯”不是华夏语汇,《周礼·职方氏》中说:“东南曰扬州……其泽薮,曰具区。”这里的“具区”应该指先秦时期苏南和浙江境内的众多小湖泊,尤其是濒海地区的陆地被水分割而成的大小岛屿。在当地的土著语言中,“具区”就是对于这种水泽的泛称。而对在这些水泽旁和附近岛屿中生息的人来说,基于环境生态的特别,因此被称为“瓯人”,实质上是“区人”。“瓯”与“具区”,是华夏文字对于瓯人同一语汇的胶着语音的急、缓两种译法。《尚书》及《史记》中的记载,“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则是将这些在水中陆地生活的“瓯人”意译为“岛夷”,而《山海经·海内南经》说“瓯居海中”正与此相符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岛夷”似乎是华夏人士按地理环境特点对“瓯人”作出的最确当的意译。
3.“瓯”是神鸟?
蔡克骄认为,类似于上述的传统考据训诂方法来研究温州古史,有陷入困境之虞。于是,他尝试用图腾崇拜方法来解读这一历史之谜。图腾是外来语,严复认为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马克思曾对其作了本质界定,称“图腾”表示氏族的标记或符号。是“神化了”的标记或符号。
蔡克骄曾撰文称,从大量的考古学、文献学、民族学等资料中发现,东南沿海的民族大多是鸟图腾。如此说来,瓯人的图腾会是什么呢?瓯地濒临东海,对于在沿海陆地和岛屿上生活的瓯人来说,最常见的鸟类便是瓯(鸥)鸟。鸟取名为瓯,是以其鸣叫的声音来定的。以动物鸣叫声来称呼该动物,并以该动物为本氏族族称,这在中国古代民族中并不少见。
鉴于瓯鸟与瓯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当时生活在沿海的瓯先民最初的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大量的瓯鸟遭到射杀而影响了瓯人的生活来源。为了保护生态和为了生存,瓯人在到了新石器时代便进入图腾崇拜阶段,瓯鸟也就成了神鸟。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在《浙江新石器图录序》中提到,温州出土的新石器中,箭镞较多是温州的特点。
当瓯人的生产方式逐步转为原始农业,制作和使用陶器,加上此时中原地区已进入文明社会,随着与外界交往的逐步加强,瓯人活动的温州一带也就有了“瓯”的叫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