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口密度是多少?
人口密度:389人/平方公里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中游。位于东经104 58’至105 31’,北纬34 31’至35 03’,东与秦安县、麦积区接壤,南接秦州区、礼县,西接巫山县,北接通渭县。县城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49公里,总面积1572.6平方公里。全县辖5个镇,10个乡,405个村委会,2210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97个居民小组,15.2万户城乡居民,总人口612万人。
自然地理
甘谷属黄土高原,渭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县,长41.6km。南部山区是秦岭山脉的西延,北部山区是六盘山的残脉。境内山脊、海角、沟壑、沟壑纵横起伏,海湾、平原、河流、沙滩交错如棋。渭河两岸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方便,适宜种植。是县内主要的农业经济区,也是县内工商业服务业的集中地,被誉为“黄金地带”。全县平均海拔1.972米,最低1.228米(刘峰镇黄庙村东),最高271.6米(古坡乡大梁),相对高差1.488米。
甘谷县地处大陆腹地,属于东亚季风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干夏湿,日照充足,雨量少,夏热无暑,冬冷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1.5℃,最高(7月)月平均气温25.4℃,最低(65438+10月)月平均气温-1.1℃。年平均降水量500 mm左右,分布极不均匀。一般1-3月降雨量少,7-9月降雨量多。全年日照时间约2350小时,日照率约50%,无霜期约190天。
经济发展
农业
全县耕地面积88.23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冬小麦、马铃薯、高粱、玉米、大豆和谷子,经济作物有亚麻、油菜、药材、瓜果、蔬菜、辣椒等。其中甘谷辣椒独具特色,以肉厚、色泽鲜艳、味道鲜美著称,深得消费者青睐。已远销全国各地及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甘谷白条党参和红富士苹果久负盛名,远销东南沿海和世界各地。以“颜佳韭菜”、“罗家蒜苗”为代表的无公害精品蔬菜畅销全国。月季花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继“99昆明世博会”获得1金、6银、7铜、14枚奖牌后,又在第五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上获得6枚奖牌。甘谷已成为国家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畜牧业
畜牧业主要饲养牛、驴、马、猪、羊、鸡。广阔的天然次生林和草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自然资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畜牧业逐渐从自产自用转变为农民从事商品生产、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良种化、规模化养殖取得了很大进展,涌现出一大批以于风养殖公司为首的养殖大村、养殖大公司。肉、蛋和奶制品出口到邻近的省市。
二次产业
第二产业以发电、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龙头企业有大唐甘谷电厂、甘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甘谷县大漠行麻纺鞋业有限公司、甘肃新恒达化工有限公司、甘肃祁连山佑安制动器有限公司等。产品种类繁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建筑业整体实力强,资质高,年劳动力转移65438+万人(次),效益显著。有石灰石、花岗岩、磷矿、赤铁矿等20多种矿产资源。丰富的石灰岩为甘谷县水泥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料,而渭水峪的优质花岗岩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早已被开发利用。
运输
甘谷交通十分便利。渭河上有陇海铁路东西延伸段,境内设两站,路长37公里。渭河有316国道(福州至兰州)通过,境内道路长度40公里。以国道316、秦赣、麦赣、通赣四条交通要道为主线,县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将甘谷与各地、乡镇、乡村紧密联系在一起。天定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建成,将为甘谷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交通条件。
全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增强,通讯网络覆盖全县,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商业流通自古有之。自唐代以来,甘谷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业重镇,宋代有“茶马之城”之称,享有“商旅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商贸十分活跃,以季承商城为中心的集贸市场有44个。大型商场包括三宝时代购物广场、万家福购物广场、华东超市、金盛电力超市等。人们购物很方便。
甘谷是甘肃著名的文体之地。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99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4所,农业职业技术学校3所,教职工5634人,在校生1381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2007年高考录取本科生1629人,连续八年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均居全市第一。全县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卫生机构22个,卫生技术人员611,床位547余张。村级医疗点608个,医务人员670人,医疗设施完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高。
景点/旅游景点
甘谷县历史悠久。它建立于公元前688年,至今已有2695年的历史。人文始祖傅、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石、蜀汉大将姜维、清初国子监学士龚剑锋等名人和先贤都曾在此居住。县城文物众多,新石器时代11,古墓葬18。人面巨鱼瓶、唐代三色凤头壶等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分别被放在邮票和烟标上。著名的大象山石窟位于县城以西2.5公里处。建于北魏的石胎泥塑大佛高23.3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已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此外,盖华寺石窟、天门山、蔡佳寺、姜维墓、龚剑锋纪念馆和尖山寺森林公园成为新的旅游景点。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甘谷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20.6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388元,财政收入779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5.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4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1元,各项存款余额
甘谷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尊文尚武,重教重学,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中国县制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第一县”。先后获得全国武术之乡、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县、全国劳动基地县、全国辣椒之乡、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开心果中国繁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大唐甘谷电厂的投产,75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工程的实施,天定高速公路(甘谷段)的建设,必将对甘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前方风景如画,前方岁月如歌。热情友好的甘谷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来甘谷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甘谷大象山
甘谷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远离县城五华里。有一座山,形似旗帜,又似巨龙。它过去叫文琪,但现在叫大象山。山上长满了松树和紫丁香,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廊绿树成荫。在山中的悬崖之间,有一个大岩洞,里面坐着一尊大佛,有一个石胎和泥塑。据考证,甘谷的塑佛造像最早可追溯到北魏,历经四个朝代,300多年。
在大佛洞的两侧,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带子,连着山体。走廊上的石窟相连,雄伟壮观。共有22个石窟,大部分在平面上接近正方形。主墙上有一个很大的圆拱龛和一个很高的坛基,还有一个供僧人修行的禅洞。这是大象山洞龛的一大特色,也是全国罕见的。
甘谷佛就是释迦牟尼佛。自从大象山改名为大佛后,世人一直称之为大象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陀的诞生、历史和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生于象中”的传说,认为将其命名为大象山更为准确。虽然只有一字之差,谐音,但意义深远。从此,象山风景正式命名为大象山。1981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将大象山石窟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付专项资金进行维修。2001,石窟升级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大象山位于天水市甘谷县。离火车站8公里。车站有直达甘谷的大巴,也可以坐火车直接从甘谷站下车。
付强县
古,秦属蓟县,后魏改当庭县,北周改,求入黄瓜县。隋改黄瓜郡为,唐改郡。后来不在吐蕃,宋迁到村,这才升为城。元升至郡,属甘肃恭王府。现在属于甘肃省渭川路。
18年(1929),付强县改名为甘谷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甘肃省政府设立天水行政监察区。次年改称甘肃省第四行政监察区,辖10县。
甘谷县天门山
位于甘谷县南部,海拔1500m,是甘谷县的风景名胜之一,自古有“天门肖春”的美誉。山顶上有东岳庙,建于秦汉,重建于宋仁宗天盛时期(1023-1031)。有一尊泰山神东岳天峻的雕像。古寺四周翠柏环绕,是砍伐此山原有松树而建。雕像壁画,庄严肃穆;亭台楼阁,工艺精湛;对联匾,出自名家之手。寺内两棵红白牡丹栽于北宋,是珍贵的文物。天门山巍峨高耸,古木参天,繁花似锦。南岭运河水,四周潺潺;盘山公路直通山顶。正如《甘肃通志》描述甘谷县的景色:“关岭东至,竹溪熊茜,南有仰天门,北有渭水,万山四块,涪陵重网。”这是欣赏城市风景的最好地方。每当初升的太阳升到山顶,我在晨雾中环顾四野,却见山峦叠嶂,颇为壮观;俯瞰渭河,烟雾缭绕,蜿蜒玉带,高楼林立。当太阳从西边落下时,田野被涂成金色,群山倒影。清朝康熙年间的付强(今甘谷)知府曹思毅写道:
隆庆名山近在眼底,天门翠松更不美。
云开平野场绣,雾散高楼厚屋。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了2020年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名单,甘谷县入选。
2020年6月,甘谷县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县(长征区(红二方面军))。
2018年2月22日,甘谷县被列入2017年度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