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大族 潮阳郭氏
唐咸通(860-873),汾阳王郭子仪长子郭曜之裔孙郭嵩携长子贽随王想(闽王审知从弟)自河南光州迁徒入闽福州。卜居新宁(今长乐县)芝山郭坑,后迁仙游碧溪,继迁莆田,成为在闽郭姓先祖,也是潮阳郭姓祖源地。入潮主要开基祖有郭正公,郭浩公。
郭浩(1166-1227), 字元洪,号宣省。生于南宋乾道二年(1166) 。世居莆田魏塘,郭嵩的第18代裔孙。宋绍熙元年(1190)丙戌科登进士,先授户部郎中,后升广西提刑按察使,正议大夫。
父郭正(1141-?) 号端斋,为当地一饱学秀才,随子赴任于桂,诰封广西按察使正议大夫。子三浩、渊、海。正公浩公父子为潮阳一、二世祖。郭浩生于书香门第,少年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性聪慧,五岁能背书史,七岁善吟诗作赋"。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中进士,授户部郎中,因政绩显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升任广西 提刑按察使。其时广西为西南边陲,被称谓"蛮野之地",朝内官吏望而生畏,郭浩毅然赴任,在其任内"除弊政,倡清廉,锄奸恶,扶弱小",百姓有口皆碑,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相传绍熙五年,恶少张宏仗其父为当朝尚书(按察使原是其父亲的下属) ,因此有恃无恐,横行乡里,为非作歹,民众敢怒不敢言。郭浩微服暗访,掌握充分证据后,顶住层层阻力,坚决将张宏缉拿归案,并将其"斩首于市曹"。按察使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为民除害在当地民众中广为流传一时恶徒收敛, 乡里治安好转。 "蛮野之地,处处笙歌"。百姓乐业经济发展。
郭浩秉公执法、勤政爱民的事迹,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其中广西桂剧《郭令公义斩尚书子》 ,就是根据按察使郭浩的事迹编演的。
嘉定十四年(公元1121年)按察使郭浩以老致仕,时值闽地沿海海盗猖獗,居民移居台湾、潮州、海南者甚众,按察使郭浩不归莆田,举家移居潮阳。离开广西时,百姓沿街挥泪送别,万人空巷。郭浩秩满不归,遂立籍潮阳,建竹村。竹桥村因村境四周溪流环绕,昔时搭竹为桥渡,故名。宝庆三年(公元 1227 年)按察使郭浩病逝,享年 62 岁,葬于潮阳市金玉镇竹桥村蛇山,至今仍有按察祖郭浩公墓。现为文物保护单位。 郭浩生四子,长子郭琳,字帅元,分创奉恩乡之玉浦(今属金玉镇)、溪内(今属金玉镇)、泉塘(今属西胪镇)郭族。次子郭球,字帅正,分创新兴乡之铜钵盂村(今属铜盂镇),铜钵盂因村前有土尾潭状似钵盂而得名,裔孙分创峡山的大宅、洋内、练南、两英的古溪,谷饶的茂广等处郭族。三子郭琅,字帅属居竹桥。四子郭(1224-?),字提岭,分创贵屿南阳一族。 古南阳素有”南阳十八乡“之称,解放后分为联堤村、东洋村、山力村、山前村、山联村、坑仔村、新乡村、西美村、浮山村、下陇村、石峡村***11个行政村落。 ? 南阳乡现存祠堂14座,100年以上古树100多棵。成片古民居有八处,如吉祥里,位于山前村;华光里,位于联堤村;源兴里,位于联堤村;瑞庆里,位于南阳新乡,有祠堂一座,四点金8座,下山虎6座,配有后库、炮楼等,门坊上有孙中山、杨森、于右任等历史名人的书法石刻;春和里,位于坑仔村,建于民国六年,中间祠堂毁于1970年,现尚存孙中山撰文之石刻,还有当时书法家高邕、郑耀祖、天台山农等人的墨迹石雕;坑仔寨,位于坑仔村,始建于清末,依山坡建成9巷(南北向)13排(东西横巷)***99座四点金,正中前方为祠堂加后库。每排高低差0.5米,四周围墙,寨前大埕,埕外大池,寨门边炮楼。远望寨容严整划一,气势非凡;山前里,位于山前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属组合式“驷马拖车”,***有34座“四点金”及“下山虎”。里巷后有花园,有一些名人书法手迹。南阳郭氏经700年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成为潮汕郭氏最大一族。桃园郭氏昌利祖即是南阳支系,于乾隆年间创县城桃园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