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1的活动设计理念;
孩子们都认为彩虹是神奇的。彩虹只有雨后才能看到,晴天是看不到的。孩子们会好奇的问:“彩虹那么美,只有雨后才能看到,晴天是看不到的。彩虹为什么要躲起来?”针对孩子这个大胆的问题,我设计了这个题目,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明白为什么彩虹只能在雨后才能看到。
活动目标:
一、让孩子了解彩虹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彩虹的成因。
第二,通过实验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三,与同行学习交流实验结果。
活动的技术支持:
水、盆、镜子、喷雾器、杯子和彩虹的图片。
活动流程和方法:
一、通过谜语,引出话题。
谜语:“长桥天空,色彩斑斓,真的很美,晴天找不到,雨后就会出现。”(答案:彩虹)
第二,展示图片,帮助孩子回忆彩虹的特征。
你见过彩虹吗?彩虹会出现在哪里?
(2)彩虹是什么形状?彩虹是什么颜色的?
第三,实验:自己做彩虹
(1)孩子们分组讨论他们需要什么来制作彩虹。
(2)让孩子自己选择喷雾气体、镜子、水、锅、透明杯子、白纸等。试着做彩虹,老师会在旁边指导他们。
老师指导:1。老师用喷雾气体在空中喷洒,孩子背对太阳观察现象。2.用装满水的透明杯子对着太阳也会产生彩虹现象。
3.将小镜子的一半斜插入水中,在镜子的反面放一张白纸,让阳光反射在白纸上,白纸上就能出现彩虹。
第四,交流讨论:
(1)问:你的彩虹出现了吗?
(2)问:你用什么工具制作彩虹?总结:彩虹是由有价值的颜色形成的弧形丝带,就像天空中的一座桥。彩虹有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喷雾、白纸、杯子里的颜色都是太阳的颜色。太阳折射水滴、镜子、杯子后出现的七种颜色,是它们混合在一起时的太阳光。夏天雷雨或阵雨过后,天空中会有小水滴。当阳光照射在这些小水滴上时,天空中就会出现美丽的七色彩虹。天空晴朗,不下雨就没有彩虹。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的扩展:
1.请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做出彩虹。
2.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关于彩虹的信息。
活动的创新:
一、用尝试的方法给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借用工具,避免操作过程中的局限性。
二、给孩子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从交流、观察、操作、小实验中发现问题,大胆提问。
活动结果预测:
孩子可以在玩耍中学习,自由讨论和发表意见,自由选择工具制作彩虹,符合孩子爱动手、爱动脑、爱探索的特点,效果不错。
科学活动教案第二部分活动目标:
1.分组进行活动,通过有计划的分工合作,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2.探索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垒高,发展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使用量具的能力。
活动准备:
40盒牛奶(4份);卷尺;记号笔(一红一黑);记录纸;黑板
活动流程:
首先,明确任务,组成小组
解释任务,四人一组进行小组游戏,并给小组命名。
老师在黑板上设计表格,并要求每个小组在表格上画出自己的标记。如(草莓队,西瓜队等。)
提出游戏的要求:四人合作基数高,基数稳定。所有奶箱都要造好,铃声一响游戏就结束了。
第二,初期合作基数高
孩子基数高,老师巡逻。
第三,总结第一个基础高度
成功了吗?为什么会成功?用什么标志表示成功;失败可以表达什么?
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在表格中记录。
讨论一下为什么基数有高有低。(方式不同,高度不同)
第四,基数再高
提出新的要求,高而稳。
动词 (verb的缩写)讨论
1,哪个组最高?你怎么知道?
2.测量。老师演示了测量方法,孩子们把它记录在表格里。
3.为什么很多牛奶盒的高度都不一样?
六、三垒高,决出冠亚军。
孩子们测量自己的基础身高得分,并记录在表格中,以决定冠军和亚军。
讨论用什么标志,比如五角星,三角形等。
七。集体讨论
怎样才能立足高稳?
高度:竖立的层数越多,越高。
稳:底部要建得稳,两个可以横放在一起。
还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
科学活动教案第三部分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总会问一些问题。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一些规律和变化。同时,面对班里个别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流的情况,这个活动也是为了努力把他们拉进一个大群体,为他们创造交流的机会。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意识到小蚂蚁搬家是为了避免雨水淹没他们的家。
2.通过活动让孩子知道小蚂蚁搬家的行为是自然界下雨前的征兆。
3.让孩子们列出下雨前的其他自然迹象。
4.让孩子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5.激发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孩子明白,小蚂蚁的举动是大自然中下雨前的征兆。
难点:通过小蚂蚁的移动,让孩子列举自然界下雨前的其他征兆。毕竟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
要准备的活动
无盖透明大玻璃盒,蚂蚁,沙子,大水杯和水。
活动过程
1.开始链接
(1)老师问:“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平日里我们总能看到小蚂蚁往高处移动吗?”然后,等孩子回答。
(2)组织幼儿靠近讲桌,准备演示。
2.基本链接
(1)在玻璃盒子的一端放一堆沙子,然后把蚂蚁放在没有沙子的那一端。
(2)稍微等一下。老师问:“孩子们,你们谁能说说现在小蚂蚁的活动情况?”注意引导孩子,让孩子说小蚂蚁在箱子里跑来跑去。
(3)开始往玻璃盒的无砂端加水,让孩子观察。
(4)老师问:“现在谁能说说小蚂蚁的活动情况?”很明显,孩子们的回答会是小蚂蚁跑向沙堆。
(5)教师开始延伸。老师问:“在自然界中,什么情况下地球的低洼地区会被淹没?”
(6)引导孩子,让他们说下雨了。
(7)老师问:“如果没有沙子的玻璃盒子像个洼地,我们给玻璃鞋加水会怎么样?”
(8)引导孩子,让他们说下雨了。
(9)再次引导。老师问:“那么,孩子们,现在请告诉我为什么这只小蚂蚁会动?”
(10)小朋友回答
(11)综上所述,小蚂蚁搬家是为了躲避雨水淹没自己的家园,它们的搬家在自然界中是下雨前的征兆。
3.结束链接
(1)假设讲台是沙堆,其他地方是平的。
(2)老师喊:“天晴了。那些小蚂蚁呢?”
(3)表示孩子们在教室里笑着跑来跑去。
(4)老师喊道:“马上要下雨了。小蚂蚁们该怎么办?”
(5)表示孩子跑向讲台。
(6)以笑声结束
4.延伸链接
上课前,老师问孩子们:“孩子们,下课后请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我们周围其他小动物的行为。是下雨前的征兆吗?”下节课让我们一起分享我们的观察。"
教学反思
1.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思维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幼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幼儿园教师掌握好整个活动的介入度,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儿童发展的反思。当孩子看到小蚂蚁的活动很开心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个活动可以让孩子思考日常生活现象,锻炼大脑发育。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不愿意和其他孩子交流的孩子也参与到活动中,有助于改善他们孤僻的性格。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这项活动是在掌握儿童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的基础上开展的,可以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和发展线索,促进儿童最大限度的发展。不过我个人认为,弱国在整个观察活动中还是比较有趣的好。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引导孩子从课堂实验转向户外自然有点难,但是在后期的游戏中就好很多了。个人认为可以在实验中穿插其他活动,帮助孩子理解。
3.对活动效果的评估。刚开始观察的时候,孩子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是在最后的引导中,就显得有点兴趣缺缺了。幸运的是,最后一个游戏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以后在引导环节,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和趣味活动,帮助孩子理解。
如果我再上这门课,我会用实验和多媒体来帮助孩子理解,我会注意更多的细节来保持活动的连贯性和趣味性。但是我个人认为最后一个游戏还是应该保留的,毕竟孩子喜欢游戏。在整个活动中,我会让孩子自己多发现问题,突出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孩子寓教于乐。
科学活动教案4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的对比感知,我们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水可以溶解某些物质(糖、盐等。).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培养孩子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活动准备:
1,每桌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吸管、温水、盐、糖。
3、彩色塑料物品、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知道水无色无味透明。
活动流程:
(一)刺激活动,猜谜语,激发孩子兴趣:“手不能握,刀不能劈,把脸和手洗干净,叫他。”
(2)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探索水的特性。
1,通过活动,引导孩子认识水是无色的。
展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给孩子比较,说:牛奶是什么颜色?水呢?
2.水没有味道。
展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孩子可以闻一下醋的味道,然后闻一下水,看有没有味道。
3.水没有味道。
孩子们品尝甜牛奶、醋和水。比较:水有味道吗?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和水中分别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看不到牛奶里的糖?你能在水里看见吗?
5.总结:水无色无味透明。
(3)对比观察。
1,指导活动
1),给我看两杯开水,一杯加糖,一杯不加糖。问:这两杯水是一样的吗?看起来一样。喝一杯怎么样?
2)请个别孩子尝试一下。
3)问:为什么这杯水是甜的?
2、儿童动手活动。
1),引导孩子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和味道,分别是白色和无色,甜味和无味。
2)将糖放入水中,轻轻搅拌。慢慢地,糖消失了。糖去哪了?
3)用吸管喝一口水,看看味道如何?
4)用盐再做一个实验。
5)总结:水可以溶解糖和盐。
(4)合并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可以溶于水?
2.让孩子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者搅拌一下,看看少了什么。他们都去哪里了?
3.提醒孩子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水有什么用?孩子应该如何节约用水?
老师总结: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此外,孩子们对水有着极大的特殊感情,尤其是天气炎热的时候,洗澡成了孩子们的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