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兄弟传统取向的工笔画展览
-黄军
工笔重彩的传统技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唐宋时期达到顶峰。然而到了元代,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工笔重彩画逐渐衰落,但这种优秀的传统绘画无论在历史上还是今天都有其不朽的作品。工笔画的衰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老画师大多视力衰退,年轻画师太费时费力耐不住寂寞,但物极必反。今天,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画家从事工笔画,这种绘画一定会复兴。
王红德、王宏峥和王洪超出生于河北沧州。都是年轻的工笔画家。他们先是从我早年出版的《仕女画研究》一书中学习,然后又学习了很多历代名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兄弟从1993年加入我们学校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期间长谈,互相学习,其乐融融。他们勤奋好学的态度,遵循老师的原则,矜持不张扬,谦虚不做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让我欣慰的是,兄弟俩很团结,很难得。十几年来,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出了新的作品。在我看来,一个是惭愧,一个是高兴。惭愧自己见识少,高兴工笔画被别人效仿。
洪德开始学习人物画,后致力于花鸟画的创作。由于在人物画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花鸟画作品更加纯粹,简洁,发人深省。更重要的是,他非常注重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深入农村,对田间的一草一木进行精心雕琢和绘画。每当他观看自己的画作时,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沉甸甸、金灿灿的谷穗会立刻让人想起农民的习俗,三两只机灵的鹌鹑会给画面增添一抹妩媚。他的《梨花雀图》非常传神飘逸。画面中的麻雀真实生动,看得出来他在写生上下了很大功夫。《朝露》这幅画在一池残荷的顶上染了一层蒙蒙的雾气,与实际情况相对应,这也是他在重彩画技法上创新的体现。
郑宏和洪超以画人物画为主,也画山水和花鸟,这使他们的人物画更加丰富和和谐。郑宏的《小》,描绘了燕太子丹送荆轲“风萧萧水冷,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场景。画面中,太子丹与宾客掩面而泣,荆轲昂首而唱,更加衬托出主人公视死如归的大义凛然精神。《洛神赋图》生动地展现了曹植《洛神赋》中“滕文鱼惊骑,鸾同死”“六龙皆在一处,载云载车”等场景,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素养。
洪超的《唐云》系列将敦煌飞天的形象用在背景上恰到好处,线条流畅,构图生动奔放,实在是工笔画的杰作。“广厦”是现代材料的作品。画面中,层层高楼在琵琶女身后被淡色衬托,不禁让我们想起杜甫的诗句“广厦千万间,是天下贫民的大庇所。”这不正是我们今天生活的真实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