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街【移民街的故事】
至于老街有多少年历史,存在了多少年,住在老街的人完全说不清。是人们心中的一个谜。每当提起老街,老街的人都会自豪地说,很久以前就有人住在这里。
据102的寿星王说,她出生在老街。从她记事起,许多家庭就住在这条老街上。王一生中从未离开过这条老街。在父母的安排下,她成年后嫁给了经营杂货店的王麻子。她为王麻子生了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一个漫长的世纪过去了,王已经从一个粉嫩端庄的少妇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她的男人在30年前一个冬天的早晨闭上眼睛,永远离开了老街。她的儿子和女儿也相继去世,只有孙子或曾孙健在。这些年轻人离开了老街去新城市生活。他们还让王住在新区。但王却舍不得离开老街。因为老街记录了她过去的生活,在这里留下了她太多的情感。老院大的话,因为少有人光顾,已经长满了杂草...王孤独地度过了余生。
据王说,她的祖父从云南大理搬到老街居住。王是老街上唯一活到一百岁的老人。老街的变迁就像王经历的人生岁月一样,繁华、富庶、衰败、苍老。
老街上的建筑真的很古老。一排排青砖砌成的老院落,把空间铺得极其狭窄。庭院与庭院相连,凹凸不平。黑色的屋顶,斑驳的墙皮,看起来都是凄凉残破的。砖石之间偶尔会长出红艾草和绿草。这些院子大部分都是空的,主人已经搬出了老街。
老街的繁华被岁月埋没。
没有多少年轻人住在老街上。住在这里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习惯住在祖先留下的老房子里。他们在这里出生长大,生儿育女,老去。老房子包含了他们的一生,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结。
老街很窄很细,像被人拧过的鸡肠,穿过一栋栋阴暗的老房子,被矗立在新城的楼房扔进了东海市区的东南角。虽然路上有很多沙石,但还是有车轮留下的痕迹。一场雨过后,还是会有水。如果有车经过,水会溅到车轮下。在街上玩耍的孩子会吓得四处躲闪。行人不赶紧闪避,就会被泼上污水,还会愤怒地骂司机:不要开慢点!开这么快,你会死的!
这座空置的老房子并没有因为下沉而闲置。因为这是东海市的老生活区,房价比新生活区便宜很多。许多从外地到东海市的移民聚集在这里,使老街再次繁荣起来。
当然,这种繁荣是与时代反差的。
老街的古建筑,加上新时代的城市移民,使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怀揣梦想去东海市淘金的陌生人,有的在老街上摆起了水果摊,有的开起了杂货店,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聚集在这里。他们有的白天去新城区的工地建高楼,修路,打扫卫生,到了晚上,像归巢的鸟儿一样,从四面八方回到老街上过夜。这些蜂拥而至的外国人让沉寂多年的老街变得热闹而拥挤。
聪明的外地人在老街上开了各种各样的店。几乎每家商店的老板,不管是酒馆、餐馆还是杂货店,都讲着不同的地方口音。他们经营的店铺也来自不同的省份,打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兰州牛肉拉面、四川麻辣火锅、东北菜馆、新疆手烤羊肉馆等等。
说起来有意思,潮州有个小伙子也在老街开了个读者书店,门面不大。这是老街上唯一的书店。
据说潮州人,姓胡,是个业余作家,写过剧本。然而,人们还没有看过刘写的电影。老街上的人都觉得这个叫刘潮州的年轻人很奇怪。他像个傻瓜一样整天拿着一本书坐在门口。老街上很少有人走进他的书店。只有在星期六或星期天,一些年轻的学生会来他的图书馆。
住在老街的人,即使去工厂上班,下班后也会忙着小生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觉得自己的生活是踏实的,而不是空虚的。
因此,没有人问那个潮州佬的名字。他在老街住了半年多,没人知道他叫刘晓哲。
一些在老街做生意的外地人,把户口从四川、河北、湖南老家迁到了东海。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买下了老街的老房子,并对其进行了改造,因此他们自然成为了老街的主人。时间久了,东海本地人称老街为移民街。真正让老街出名的是刘晓哲,或者说是这家默默无闻的读者书店的小老板。
人们直到知道他的名字才知道移民街。
那天东海电视台《风景线》栏目组的编导们开车绕城转了很久,也没找到感觉。不知道采访什么新闻会吸引观众。当他们来到老街时,偶然看到了读者书店,突然有了灵感。在刘晓哲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主持人问:“你为什么要开书店?”
刘晓哲看着主持人不慌不忙地说:“东海是一座新城,有很多外地的人来这里寻求发展。无论一个城市还是一个人,没有文化是不可能发展进步的。人不学习,思想就会封闭,没有前进感。即使他们一次性获得一些物质上的收获,也是暂时的,不会长久。”
主持人问:“你的学历是什么?”
刘晓哲用手摸了摸近视眼镜,慢吞吞地说:“师傅。”
主持人有点惊讶地说:“你学历这么高,能找到好工作。为什么不找工作,选择开书店?”
刘晓哲说:“人活着不能总为自己着想,还要为更多的人服务。”我想为更多的人做些事情。"
主持人问:“你觉得老街怎么样?”
刘晓哲说:“老街其实是移民街。住在这里的人,东海市本地人很少,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在这些移民中,年轻人占大多数。所以希望政府能重视移民街的开发建设。”
电视台在城市新观察节目中以“一个硕士生看老街”为题对老街做了报道。本期节目播出后,东海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给刘晓哲送去1万元作为扶持资金,鼓励他办好读者书店。
上世纪90年代初,政府奖励个人1万元不是小事。成为热点事件。刘晓哲是城市移民,硕士学历,这也是难得的学历,无疑成为新闻人物。几家报纸同时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