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路边小吃让你吃过一次就忘不了的?
自从看了《那年花开月正圆》,答主就被陕西的各种小吃吸引,特地跑到西安品尝了一下当地的小吃,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甑糕与凉皮。
甑糕,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传统风味小吃,大多由“市人担而卖之”,过去许多地方均有制作。《中国烹饪词典》载:“甑糕,陕西小吃。”还介绍了其具体做法,主要用糯米、红枣或蜜枣、红豆置铁甑上蒸制而成。 《古史考》有“皇帝始作釜瓶,火食之道始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甑有木制、陶制、铜制、铁制等,关中地区的甑糕则大多以铁制的甑为器具。甑糕名称甚多,叫法因地而异。关中方音中为尖音字,读“甑”作zìng,又讹作jìng。宋人在《东京梦梁录》(南宋孟元老)和《武林旧事》(南宋周密)中称其为“小甑糕”、“小蒸糕”,武汉和孝感地区叫“蒸糕”、“挺糕”等。由于甑糕历来沿用古法蒸制,产量低而影响经济效益,所以经营的人很少。近来为改变这一状况,有人开始改造甑糕的制作器具以提高其产量,但依旧保存其风味。希望这种又甜又软的小吃以后可以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凉皮,又叫酿皮,是我国 历史 悠久的小吃之一。从民间传说来看秦汉时期应该已有制作成熟的凉皮。陕西著名的“秦镇凉皮”,依据当地的传说与秦始皇有关。 相传秦始皇时有一年大旱,稻谷收成不好,尽是稗秕,碾出的米质量很差,无法上纳贡,有位叫李十二的人想出一个主意,将米浸湿碾成粉,放进蒸笼里蒸熟,切成条状,起名“大米面皮子”作为贡品送往咸阳。据说秦始皇吃过后大加赞扬,遂广泛流传开来,上志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都开始食用这道小吃,一直流传至今。
当然,好吃的小吃放到全国范围内还有很多,四川的担担面,东北的烤冷面,还有糖炒栗子,手抓饼,章鱼小丸子,铁板豆腐等等,等等,有时间可以到各地的小吃街转转,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Cola
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是儿童公园旁边的手工小汤圆。
那是20年前,我19岁,大二。在公园旁边的一个小区里,做家教。一个月160块钱。
那是个冬天,小区离学校有一段距离。每次都是他送我去,然后在楼道里等我。学生是个五年级的小女孩,父母都很忙,学费从100元给我加到160元,就是要求,我家教的那天,必须等到女孩的父亲或母亲,下班回家了,我才能走。所以,有时候,是1小时,有时候是2小时,甚至3小时。
无论我什么时间,从小女孩家出来,他一定在一楼的楼道等着。那时候,冬天的雪,特别多,特别大,风也呜呜地刮。他说他只要不停地走动着,就不冷,他给我用围巾抱住头,再从脖子绕一圈。他说我像冒着傻气的大头娃娃。俩人闹着,笑着,拐到公园旁的小吃摊,吃一碗热乎乎的小汤圆。
卖汤圆的是一个60多岁的老奶奶。地上支撑着一把大大的油布伞,遮挡风雪,一张小桌子,一个煤火炉。有人来了,老太太,就从桌子下面的小盆里,揪出一团糯米面,在手心团成小汤圆,下到锅里煮,一碗有六个,煮好了,会挖一勺她自己酿的米酒,在来一点白糖加到碗里。
每次,他只要一碗,他说自己不喜欢吃。他把我的左手捂在他的双手里暖着,眼睛一刻不眨的,看着我吃。有雪花飘落在碗里,更有温暖刻在心底。
后来,我吃过很多种类的汤圆,甜的,咸的,包馅的,实面的,路边摊的,五星级酒店的......但再也没有吃出过老奶奶汤圆的那个甜和温暖。
好多年以后,我一个人又去了那个地方。公园还在,只是城市的规划已经不再允许有路边摊。寻而无果,我难过了好一阵子。
我们还是我们,我们已不再是我们。
而,那碗小汤圆,依旧是当初的样子,在我心底。
路边摊的油煎粿,是我的最爱。记得小学放学后,总爱买上一个吃。那小摊飘过的香味,再加上咬到嘴里的那股香脆可口的味道,美味
小时候我们很简单,也很容易满足。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忆中难以抹去的地摊小吃,那是儿时的记忆
油炸小鱼儿,味道简直一绝,那会儿去广西玩的时候吃过,10元一份,味道很好,而且很实惠。炸的酥脆,感觉很好吃,南方比较多。
有一年,去云南,在建水古镇的街头,地摊上,吃烤豆腐,记忆深刻。那次走了好多路,也饿了,再加上烤豆腐实在美味,大快朵颐,吃得实在太爽了。
毛鸡蛋,不是每个人都敢尝试的。
柬埔寨、越南、泰国这一带东南亚国家当地人都吃的一种蛋制品。
朋友说,像怀孕了、身体虚弱者都拿它当补品。营养价值非常高,在朋友的游说之下,蛋首先用容器固定,在顶上敲一个洞,可以清楚看见小鸡的雏形甚至羽毛,将胡椒粉、盐等调料洒下去,个人喜欢还可以搭配一些辣椒、柠檬汁拌匀,然后用小勺一勺一勺的挖着吃,最后汤汁也不剩。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路边小吃,这一次终于挑战自我极限勇于尝试品尝了!
长春市桂林路上某家麻辣烫,二十几年前吃过,至今念念不忘。一条路好多家,唯独这家出彩。
菜式也是那些普通菜,白菜,生菜,茼蒿,菠菜,豆腐泡,粉条,猪红之类。
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矮矮的,瘦瘦的,没比大锅高太多,用大笊篱烫菜,放进套了一个塑料袋的大碗里。淋点汤,自己加调料,这家的调料种类特别多,有十五六种,麻辣烫小店却吃出火锅店的感觉。
满满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麻辣烫,只要三元钱。再加一瓶冰汽水,绝配。年轻时脾胃好,牙口也好,这么冰火两重天的搭配却觉得妙极了。
后来走过很多城市,吃过很多麻辣烫,都远不及桂林路上那一家。要么赶时间匆匆烫一下就出锅,食材还是生的。要么只有四五种调料,简陋得很。
如果再去长春,我一定直奔桂林路,只是不知道还能否找回二十多年前的味道。
今早起来咋这么多关于吃的问答呢?这真是问对地方了,我就爱吃。路边小吃,最爱吃四川担担面。上高中那会儿,下午五点到5点半是晚饭时间,吃了晚饭上晚自习。我就爱去学校门口买一四川老太太的担担面,她做的那麻油没有任何一家能比,可想而知她的小车前总是排了很长的队。老太太人也非常好,我营养过剩,属于偏胖,减肥时期,不吃面,就跟老太太说可不可以只给我黄瓜然后拌上她的料,她总是欣然接受,给我一大盒黄瓜,才收一元钱,可以说有了她的帮助,让我在减肥的道路上没觉得那么难!毕业以后,再也没吃到像这个四川老太太那么好吃的路边摊担担面了!
鸡蛋汉堡算吧。
表皮酥脆可口,内馅料有肉沫,香肠一整颗鸡蛋。等熟了之后再加点黄瓜,酸菜,甜辣酱等。非常好吃。不过都是摆摊的。也不是很好找。平均一个3元。
在厦门有一家口碑老店,老思西鸡蛋汉堡。可以尝试一下,肉沫很多。排队的人蛮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