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的作品
克利斯朵夫的性格特征主要通过他的三个人生阶段表现出来。他早年生活在德国,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杰出的音乐天赋。但卑微的出身让他从小就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开始形成反抗意识。年轻的音乐家鄙视封建贵族,讨厌资产阶级暴发户,不希望他们把艺术当成玩物来欣赏,但他也是被社会排斥和打击的。后来他因英勇救人,杀人不眨眼,被迫流亡法国。到达巴黎后,他目睹了巴黎文坛乃至整个社会的堕落,感到非常失望。为了维护艺术的纯洁性和个人尊严,他坚决抨击法国艺术界。然而他的反抗总是孤独的,唯一理解和支持他的只有他的好朋友奥利维尔。克利斯朵夫的社会地位使他同情下层阶级,但他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对艺术作用的误判使他无法很好的与人民结合并从中找到精神力量。他的好朋友奥利维尔在“五一”示威中受伤身亡,这对克利斯朵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从此,他逃避了斗争。到了晚年,克利斯朵夫反思自己的人生,不再过问这个世界。他沉醉于爱情,向现实妥协,与曾经的敌人和好,投身于宗教音乐创作,为追求内心的和谐而死。
在小说中,克利斯朵夫有着真诚、执着、坚强的性格和强烈的叛逆精神。作品试图将这一形象刻画为凌驾于庸俗的资产阶级社会之上的英雄。毫无疑问,克利斯朵夫的反抗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他的思想局限性使他陷入了深刻的矛盾之中,并导致了个人反抗的失败。克利斯朵夫反抗、失败、动摇和幻灭的人生历程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总结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具有民主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矛盾,尖锐批判了腐朽文化对现实艺术的摧残..
《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创了“长河小说”的艺术流派。作品以主角的生活为主要线索,构成基本情节。虽然次要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命运和经历,但总是与主线相呼应。整部作品就像一条由许多支流组成的大河,奔腾不息。《约翰·克利斯朵夫》也是一部“音乐小说”,不仅因为小说讲的是一个音乐家的生活,还因为整部小说处处充满音乐色彩。主人公的情感、喜怒哀乐被巧妙地编织成交响乐般的旋律,形成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
作品还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使交响乐更加丰富多彩。主角出生时,暴涨的莱茵河的隆隆声伴随着婴儿的啼哭。童年时,主角学习小提琴和作曲时清晰的钢琴旋律与莱茵河时不时奔腾的水声交融在一起;当主人公精神振荡或创作思想翻滚时,往往会与莱茵河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主人公弥留之际,在梦中又见到了莱茵河,心灵达到了和谐。时而平静时而汹涌的莱茵河,成为这位艺术家一生顽强奋斗的象征。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具有象征意义: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力量的象征,奥利维尔和格洛丽亚分别象征着法国的理想主义和意大利的艺术美。三者的友情和爱情构成了作者所追求的充满活力、摆脱旧习、和谐美好的理想人道主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