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吕村 的传说
在富有神话传说的中条山瑶台峰下,夏县县城西南方向,约五里处,有个绿色环抱,菜园遍野,美丽富饶的村子。名曰:“朱吕”。这朱吕村包括一个大村,一个庄子。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如何进步发展,村和庄子向来就属一个行政机构管辖。说来也怪,“朱吕村”里却没有一户姓“朱”的人家,而姓“吕”和姓“姚”的倒为数不少。这是什么缘故呢? 传说,这个村名的由来,是神仙姜太公给巧取的。姜太公,西周东海人,四岳之裔。以其封姓吕氏,故又曰:“吕尚”,号曰:“太公望”。曾辅佐周武王,集八百诸侯于孟津,灭商兴周,强国立功。死后,被封为神仙。至今,农村修房盖厦,还有贴:“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传统字条。吕尚当年周游豫、晋路过禹都夏县时,伫立在瑶台之巅,极目远眺。这里的土地肥沃,花草葱茏,林木繁茂,风景着实秀丽迷人。他便策马下峰,步入此村,住宿逗留,修台、钓鱼。人传:“稳坐钓鱼台”是由此得来,而后广为传开。在这里他感到人们的心情如镜,勤于躬耕,谦恭笃诚,顿生敬佩之情。遂将他的两个儿子遗留此村。一“姜”姓住村里,另一个“吕”姓住庄子上。迄今为至,这个村还有大村和庄子之分。后来,离该村不远处有条大河,常年泛滥成灾,淹没房屋,冲毁庄稼,使村上的人们连年饥荒,只得背井离乡,奔走逃命。有一个叫姚暹的人,为绝水患,率领当地百姓大修大整了堤埝,垒成大渠使山洪环绕村庄流过,雨涝排洪,天旱灌田,变害河为利河。从此,这里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为了纪念这位治水有功,造福于民之人,乡民便把新修的大渠起名“姚暹渠”。不少人家都纷纷要求改名换姓,做姚暹的继承之辈。 姜太公二度神游禹都夏县,闻知此事,极为敬服、钦佩。他深明“君以民为本,君若舟,民若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道理。就慷慨地答应了改姓“姚”的要求。尔后,在定村名的时候,三姓人家发生了分歧,争执不下,难以定音。 姓“姜”的人家提出:他是姜太公的正宗,“姜”“吕”两姓应合称,姜字列前,村名该叫“姜吕村”。 姓“姚”的一家辩解道;他们人多势大,何不取村名“姚吕村”呢? 姓“吕”的一听,两方都有自已,便不吭声。 姜太公久而站立,拈髯思忖,干脆把“姜”和“姚”隐了吧!就取名为“殊吕村”。即该村并非一个“吕”姓,还包含“姜”“姚”两姓。又因为“殊”字左边是“歹”旁,不大吉祥,很不如意。于是又去掉“歹”,就叫成了“朱吕村”。朱乃红也,这一改更赋予了蒸蒸日升,光耀大地的新意。从此以后,世代相传,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