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以某姓氏开头,但村子里该姓却很少是怎么回事?

我老家豫西南乡镇附近的村子,几乎都是以姓氏为名,比如孙庄、周庄、李店、鞠口、尹田、高庙、黄德寺、赵村等,看到一个村庄,几乎全都是以姓氏为名。多数以姓氏直接为名,有些以姓氏结合村子的特点起名。

比如鞠口,以前就是一个河道码头,还有结合当时当地有寺和庙起名等。一般情况下,以姓氏为村名的村庄,这个姓氏都是大户,比如我们村,95%以上为一个姓氏,也有个别村子,以姓氏为名却并不是大户,或者说如今村里有少数这个姓氏,又或者已经没有了这个姓氏。对于这个问题,我请教过当地管理家谱的老人,多少了解一些。

我们附近的村子,多是在明朝迁移而来。据说当时当地已经在元末明初的时候,由于战乱的原因,已经是千里没有人烟了。人们被迁移至此,每家每户获得一片土地,休养生息。这样的情况下,每个村子当初也就是一两户人家,如同一个大“农场主”,所以多以姓氏为村名。在这几百年以来,由于封建制度,战乱等因素,部分村子的姓氏分布有所变化,也有一些村子由于迁移、合并等因素,比如附近有一个村子,当时是一个大地主霸占,解放后一大家人都去了外省,使得原有的姓氏减少或者消失。这其中的种种原因,这使得我们当地有部分村子,以姓氏为名,却名不副实。

也有个别村子,以历史人物为名。比如说某个村子出了一个大人物,状元、榜眼、探花之类,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就以历史人物为名。而历史人物并不一定非要在老家生活,特别是是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豪门望族迁移出去有之,空留下一个村名。这样的村子,别的姓氏慢慢开枝散叶,人口越来越多,还是习惯性沿用了以前的村名。总之,以姓氏为名的村庄,名不副实的情况下,多是由于历史上出现了某种“变故”,才使得原有的姓氏锐减,或者消失了!你认为有啥变故呢?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