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雅的遗言

看过许多名人遗言,比如著名的金圣叹遗言:“吾儿须知,豆腐与花生同食,有火腿味。”众人都道这一句看淡生死,尽显名士风流,我倒觉得正露出才子一生穷困潦倒,固然有视死如归的气派,也没准真是把这绝妙吃法当作一项重大发现传给儿子,未免可怜相。

我喜欢汪曾祺的遗言:“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起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你想象不到那样温和平淡的老头儿,原来有一颗烈焰腾腾的心。

李斯临刑前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穆旦诗:“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真是各有情怀,不一而足。

但看来看去,我觉得以清代诗人,或者说美食家袁枚的遗言最雅,这是一个人以一种最放肆又最优雅的姿态,随心所欲花开富贵地过了饱满生动的一生之后,毫无不满毫无遗憾才能做到的极致。

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按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82岁高龄的袁枚自知不久于世,叫来两个儿子嘱咐后事,最重要的细节不是大宗遗产的分配,居然是他死后的讣告用纸:“用淡红纸小字写讣,不可用素纸,其余平行用小古简,用大纸便市井气。”

交代完毕,他安然而去。读到这样的遗嘱,你觉得死是淡淡的喜悦与安详,死没有悲伤。

82岁,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少年才子激流勇退风花雪月声色犬马平安富贵寿终正寝,这是多少人终其一生向往的生活,这又是多少人终其一生,无法达其万一的生活!

我百度搜索过无数名人,袁枚的介绍要算是最长的,至少是我目前为止看到最长的,有才有情有趣有钱有闲有欲的袁子才啊!

古往今来,我爱太白诗,稼轩词,望文生义因才生爱,我甚至爱他们的人,但如果说我羡慕谁的生活,我就羡慕袁子才。

先看看他的履历表:

少年风流:7岁受业,12岁被时任浙江督学王兰生破格录入县学,15岁受时任浙江督学李清植赏识,18岁得浙江总督程元章赏识,19岁得时任浙江督学帅念祖赏识,破例将他补为廪生,20岁科试名列前茅。

青年高官:23岁入翰林院,三年翰林,七年县令,颇有政绩。

中年归隐:33岁辞官,在江宁(今南京)购置康熙织造隋公废园,易"隋"为"随",起名"随园",从此他成为随心所欲的随园先生,在随园度过了他富贵风雅的一生。

他是园林艺术家:在设计随园时,他力求实现"壶中天地"、“须弥芥子"的最高境界。单《随园二十四咏》中就涉及24处景观,因地制宜,就势取景,成为当时文人雅士云集之所。

他是畅销书作家:写下《随园食单》、《随园诗话》、《小仓山房文集》、《子不语》从当时畅销到如今。

他是地道美食家:从烹饪技术理论到食材食谱摆盘器皿皆有论述,样样精到,色色诱人。

他是成功的营销专家:袁枚深谙商业炒作之道,精明策划步步为营。先花重金重修随园,修好了拆掉围墙,让人随意游赏,作联:"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随园初具声名,他作《随园食单》,渲染自家私园食物的精妙,饮食生意异常火爆;个人知名度急剧上升后,他在园中售卖书籍,大写应酬文章,名利双收,供不应求。

他自称好色之徒:真正的妻妾成群,艳福不浅,入族谱随葬的除正妻外,尚有六妾。

他爱山林之乐:他年轻时就喜欢山林之乐,67岁服丧完毕,更开始尽情游山玩水,一生游历无算,直到81岁,还出游吴江,人称"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他有藏书之好:袁枚做官后以薪俸易书,积40万卷,筑藏书楼"小仓山房"、"所好轩"。自注何谓"所好",味、色、花、竹、金石、字画,皆有时有限,只有藏书,不分少壮、饥寒,读之无限,还专门写了一篇《所好轩记》。

另外,品茶之道,龙阳之羡……凡声色犬马,吃喝玩乐,袁枚样样都没落下。怎么样,流口水了吧?

有的人注定过浓如烈酒的一生,有的人注定过稀薄寡淡如白水的一生,袁枚的一生,是别人活几辈子都无法企及的浓度与高度。

他的一生,都暗合了一个“随”字,这个随字真是好啊!少年是随意,他的聪明,随意就得了一个又一个名师的赏识;青年是随缘,金榜题名,高官得做,那样的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中年是随性,他的辞官,与历史上众多名人不同,他大多在于"乘胜收场,贵在知机",想要按照自己的心意,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开创了新诗派:性灵派,尽情抒写自由不羁的心灵;晚年是随心所欲,美景、美人、美食……尽在眼前,谈笑有鸿儒,往来皆名士。“开筵宴客,排日延宾,酒赋琴歌,殆无虚日。”生命里的每一天,都是袁枚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圣人言:食色,性也。袁枚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实践家。

于食,他是专家,他自称食学成就不在诗学成就之下,且说"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 ,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知己难,知味尤难" ,真是确论。我做饭,不是解人,就兴致不高。

我的枕边,从前常放着《随园食单》,少女时代读《射雕英雄传》单看黄蓉做菜的名头:玉笛谁家听落梅,二十四桥明月夜,已经恨不得学她一套“兰花拂穴手”。后来看《随园食单》,竟真有需要这样巧妙工夫的菜,可惜我没学来“兰花拂穴手”,也只能望书兴叹。

但能依样画葫芦的也就不少,女儿初中时代,时常晚上看了食谱,第二天到处搜求食材,兴致勃勃做给她吃,花样翻新,妙意不断,都是美好的回忆。因了李渔、袁枚和张岱,我成为一个将生活视为艺术的人,愿意花一点心思,将粗粝的生活打磨出几分细腻的光泽,做一个对生活怀抱深情的人。

于色,他是一等一的用情。当时号称“南袁北纪”,南指袁枚,北说纪晓岚,是说二人才名,亦是说好色之名。袁枚一生好色,但我觉得他的解释不错:“惜玉怜香而心不动者,圣也;惜玉怜香而心动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兽也。”他娶妾虽多,却个个娇宠,在他《八十自寿》诗中有“白发妆成三女粲”之句,夹注云:“陆、金、钟三姬俱老矣。”八十岁时,三个白发的姬妾陪在他身边,已是老妻。比现在那些没本事安顿停当,没心思认真对待,却还想沾花惹草贪财好色,甚至欺骗伤害的禽兽,不知强出多少倍去。

于茶,他是解人。他说龙井虽清而味薄,阳羡虽佳而韵逊,他推崇武夷山茶。龙井虽然价格不菲,尤其现在炒作明前茶,其实滋味淡薄,《陆羽》茶经就说雨前茶好,明前龙井犹如豆蔻年华的少女,带着清淡幼弱的香,少了点味道。我喜欢滋味浓厚的茶,如眼里写满故事,脸上不见风霜的少妇,见过世面,经得风霜,百般滋味,万种风情。

少年时喜欢铭心刻骨的东西,而铭心刻骨的东西大抵是悲剧,比如《罗密欧和朱丽叶》,比如《少年维特之烦恼》……到了现在,却象贾府老太太一样,就爱看那种大团圆的喜剧。凄风苦雨苦大仇深的生活,会将天才变成哲人圣人,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只是无谓的消磨。

只有像袁枚这样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春花秋月柳绿桃红过一生,才能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了无遗憾雅意闲闲地说:“红笺小字,纸要好看,字要古雅”的吧!

真想回溯300年,跟袁子才做邻居,可惜君生我未生。退后300年,我只希望今生有幸做一个小而化之的袁子才,择一城,栖一园,在无数个花香袭人的午后,邀三五知己,谈诗论画,烹茶煮酒,做一道小菜,等一朵花开……将所有的日月晨昏一寸寸美好地浪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