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些天津的书画家。
刘奎龄(1885 -1967),本名姚晨,是天津卫八大世家“土城刘氏”的后裔。少年时开始学习西画技法,接受透视、色彩、解剖等素描知识,掌握摄影技巧。为了让笔墨传达意义,他经常去动物园或郊外写生,对生活中的飞禽、走兽、鱼虫进行写生、素描或摄影,在家中仔细整理、提炼,然后投入文字。步入中年后,他在临摹古代名家作品时,努力学习宋元画家的飘逸灵动,同时也充分借鉴了吕纪、沈权等明清画家的浑厚笔法和传神造型。同时,受当时艺术思潮的启发,他不遗余力地学习和引进西方现实主义的传神技法,特别是郎世宁和朱琳奇峰的技法,使他的作品生动传神,富有立体感、动感和质感。
刘奎龄的国画功底是全面的,在花鸟、动物、山水画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但以画花鸟的造诣为最高。他作品中的花鸟走兽大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他对自然动物的细微观察。他们既不照搬自然,也不照搬古人,在构图和造型方面都表现出了杰出的创造力和杰出的艺术才华。他以丰富生动的艺术想象力真正做到了古今优秀传统笔法、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象、西方绘画的真实感和整体感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面貌。在具体技法上,他开创了湿地丝毛的笔法,善于将笔、色、水灵活结合,将各种色彩融合成淡雅的色彩,生动地表现了飞禽走兽的形体结构和皮肤光泽,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刘子久(1891.5—1975 3)出生于天津。擅长中国画。1920毕业于中央陆军勘测学校。曾任天津市美术馆馆长、策展人。1949后,任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品有《支援前线》、《长城放牧》等。
张兆祥,何姿安人,生于咸丰二年(1852)。他住在城里包公寺的胡同,他的书房叫“听松轩”。他师从著名画家孟,他画了许多新的想法。孟的老师早在嘉庆、道光年间就成功地将西方颜料引入绘画。就这样,张兆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赵翔强调“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注重实物写生。他曾面向荷塘牡丹园,用张耳的大纸画花卉,画姿态,用笔工整娴熟,得古法而不拘泥于古法。他熟悉西方摄影技法,是中国第一个将摄影运用于中国画创作的智者。他的花卉作品既有古代画家徐希、黄泉的神韵,又有西方画家郎士宁的美。所以一花一叶,形神兼备,绚丽立体,开创新的风格,被誉为“花艺大师”。光绪十八年(1892),赵翔为文美斋南纸局创作了200张《百花笔记》,印刷出版后风靡海内外,为国宝级。清末民初,天津市民以拥有赵翔的画为荣,商店也有幸挂上他的花屏。来天津做生意的人多买他们的画带走收藏。因此,许多弟子追随赵翔的绘画道路,许多人后来成为著名的画家,为“天津派中国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徐世昌(1855-1939)生于水竹村。他的祖先在清朝乾隆年间移居天津。他七岁丧父,由母亲刘带大。清光绪八年,升国子监,大学士,内阁副大臣。民国时期,任国务卿、总统。作为“北方军事家”,徐世昌是从天津出发的。任总统时提倡“文志”,组织晚清诗社,创办“四存社”,倡导推广国学。策划并协助金贝楼、周等人在1920成立中国画研究会。17年间,他回到天津做“租界居民”,投身于诗词书画活动,成为中国东方绘画协会会长。擅长画山水、竹、石、松树,画风清纯洒脱于静雅。在他的周围,官僚文人如梁实意、、龙、、、熊希龄、蔡元培、范范山、金杯楼、周、、赵元里、傅增湘等人穿梭于京津之间,为“天津国画”增添了“天津画系”的元素。也导致了从天津租界退下来的官僚政客和前清朝老兵写字画成为依附画家的社会风气。徐世昌非常重视结交对中国画感兴趣的外国画家,如福开森、朱尔典、渡边淳一和慕辰。此外,俄、日、英、法租界在天津举办画展或邀请外国画家讲学时,“天津画派”在诞生之初就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孟光辉(1867-1939),近代天津著名书法家。字生,也是僧。还有许多别称,如、石、印社、白云山人、君子泉等。原籍山东邹县(安徽寿光)?。长期生活在天津。
他家有学习史,从小受父亲影响。他很小就能写诗了。8岁能写“伯”字,12岁能临摹何字,是天津临摹南铁北碑的名手。盛年游历福建、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名山大川。与画家马一起,完成了方形幕布。
孟光辉与“华(石魁)、颜(秀)、赵()并称为津门“四大书家”,都是关系密切的亲戚。他无所不能,精通各种书法,尤其是隶书和行书。他把“真草书”融为一体,综合了燕、刘、欧、赵、苏、黄、米、蔡诸代书法家的特点。他大多在半夜写作,更仔细地研究砚墨。
孟光辉致力于书法的发展,为人们书写条幅、匾额,风格各异,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名人的称赞。早年还为东门孔庙题字。
他还擅长临摹。就连墨汁的深浅也差不多,他能把真假混为一谈。他的书法和他自己的河字有关。他不想追一种书风,也不想拘泥于一种书风,但可以不画而教画。杨青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画家,我是他的一个徒弟。
兴趣广泛,喜欢京剧、昆曲、曲艺,曾为中国大剧院题匾。1921年加入严修创办的城南诗社。
孟光辉从小也喜欢古玩,收藏各个朝代出土的文物和书法用纸、扇子、文具。这个系列最出名的是它的大价钱。他特别重视甲骨文的研究和收藏,是与王翔、王齐名的中国甲骨文收藏家之一。* * *身边买了430块甲骨,王翔是殷墟最早的发现者。因此,他们将中国古代历史向前推进了近1000年。到目前为止,收藏品中的一些古物很难找到。他擅长沟通和友谊。他从小就和弘毅大师李叔同关系密切。他曾为自己60大寿写下“寿”字。
孟光辉作品不多。他说那几本比较贵,他宁愿穷也不愿意多写。著有《汉代残石集》和《丁胜藏全》,现藏李鹤年。他穷了一辈子,直到去世,图书馆里只发现了2元的假币。1939病逝,享年73岁。
严修(1860 ~ 1929)是一位教育家。字孙帆,号孟府。天津人。晚清翰林。他在贵州学政治时,主张新学,为的是能在经济学上开一门专题而出名。1897任期后辞职,热心推动下乡学习。先是请张伯苓教家塾,后建私宅作为专用中学堂(现南开中学前身)。此外,李玟第一小学和第二小学是与绅士一起创办的,以帮助地方当局建立一些政府小学、半日制学校、补习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后来在民房中建立了女子小学、保姆作坊(幼师)、育幼园,对天津新教育的兴起起到了启蒙和推动作用。南开大学1918和张伯苓一起创办。晚年倡导成立城南诗社和重华社,教授理论和训诂学。作品种类繁多,有诗歌、散文、日记、书信等,还有《严范孙先生的遗作》、《严范孙先生的古代现代诗歌》等书籍被收藏出版。他的书法清秀迷人,是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严修(1860-1929)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先驱。字,号梦芙,号。原籍浙江慈溪。出生于1860汉族。石页盐商。
从小接受传统教育,读经典。1882年,乡试后中选,次年考入国子监。历任清代国子监编辑、国史馆助理编辑、会典馆详校官、贵州学政与学部侍郎,主管民族教育。但他不同于一般的封建正史,积极倡导新式教育。他因呼吁光绪皇帝设立“特别经济课程”改革科举制度而出名。
严修大力推广民办学校,热心在乡村推广学校。我们开始改革旧式教育,并以图书馆为基础促进“西学”的传播。首先,我邀请张伯苓来教我的家庭学校(叫做严观),学习英语、数学和自然科学,并带头学习西方。他们和士绅一起创办了李玟第一小学和第二小学,并帮助地方当局建立了许多官立小学、半日制学校、补习学校、研究所和其他教育机构。
严修倡导女子教育,是中国女子教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创办于1902的严女校,被《大公报》称为“振兴女校的起点”。1905年,颜氏女校改为颜氏女校,成为一所正规的私立女子小学。并在民房创办了“保姆作坊”(幼师)、颜氏育幼园(幼儿园),培养了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骨干。
在推行新式教育中,严修的一大贡献是创办了南开学校。1902到1904,两次去日本考察教育方式。1904年春,出任直隶校尉。后来,我和张伯苓决定把燕亭和王()亭合并,办一所私立的专门中学。1904 10年6月,中学正式开学,张伯苓被任命为监事(即校长)。这是南开学校的前身。1907更名为南开中学堂。作为学校管理者,严修不仅以个人的财力、物力支持学校的发展,而且在教育思想、办学方向等方面对南开影响很大。1918随张伯苓赴美考察大学教育。1919年,他们共同创办了南开大学,后来又创办了南开女子中学和南开小学。到1928,独特的南开系列学校(小学、中学、女中、大学)终于建成。
晚年,严修还在天津发起成立了城南诗社和重华社。他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日记、书信等。现已编著出版了《严修东游日记》、《严范孙先生古代近体诗》、《香亭笔记》等著作。严修不仅研究了经学史和数理计算,还研究了太西学。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书法飘逸俊朗,是当时的金门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好诗与赵、王守训并称为“近代天津三杰”。
1929年3月15南开“校父”严修在天津逝世,享年69岁。世界各地的南开校友捐资在南开中学修建了“孙帆楼”,并塑造了一座铜像。1992南开大学在校园内雕塑了一座铜像,纪念严修对祖国新学新学教育的贡献。
赵元力,(1868-1939),现代书法家兼诗人,人称尤美。与华世奎、孟光辉、严修并称为“金门四大书法家”。1921年,严范孙、金希厚、王守庚等人组织了“南城诗社”,也被称为“近代天津三大杰出诗人”。著有《藏斋集》和《藏斋诗话》,李叔同曾向其学习。赵元力的“苏式”书法,在飘逸灵动中显示出一种隽永浑厚的韵味,既继承了苏式的飘逸舒适的特点,又有着鲜明的自我形象,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书卷气。赵元力在苏联体育方面的成就是独一无二的。“在吉尼斯四大书法家中,赵元力的书法独树一帜。与、孟广辉、严修不同,赵元力擅长苏体。充实中有力量,充实中无疲惫。”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宝发先生欣赏赵元利书法。“在天津书法家乃至全国书法家中,赵元力对苏体的造诣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书法家华世奎(1863 ~ 1941),本名陈琪,原名陈璧。天津人。中华民国成立后,清朝内阁程阁视自己为老人,终身不剪辫子。以严修集团拜化工社为主。他的书法粗犷豪放,力大无穷,功力深厚。书法“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1米的字幅,苍劲雄伟,可谓其代表作。书法作品小到大写字母,大到直径以上的大书,结构都很凝重。徐遐生在晚年更加健壮和高大。位列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近代天津最著名的书法家有华世奎、严修、孟光辉、赵元力。其中,华世奎名列第一。一方面,华的书法造诣很高。另一方面,华曾是八旗官学的老师,是清朝赏赐二等功的大臣。华世奎出生在一个老盐商家庭,四岁时,他就开始在家里接受启蒙教育。每天坚持练字,他爸爸很严格。偶尔他稍有懈怠,就会用烟壶敲他的头。为了纠正写字的姿势,他的父亲在他的钢笔上放了一枚铜币。只要笔稍微一倾斜,铜币就会掉下来。据说华后来能在笔筒上放十个铜钱,还能挥洒自如,可见其功力。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华最终成为书法大师。退位后,华离开官场,回到天津以卖字为生。为“天津劝业场”题写牌匾最值得一提。民国17年,天津劝业场建成,德国买办高兴桥派人来华索要牌匾。按照当时的惯例,凡是上门要话的,都可以和收银员协商换一个,但华始终没有见到要话的客人。但高兴桥派来的人走进华的书房,简单说明了一下“劝业场”牌匾的大小,然后派人拿来三百块外币,客气地说:“刚才润金不是贡品。”中国淡然一笑,一时答应了这件事。那时候还没有影印、照排、放大的技术。主家要多大,书法家就得写多大,像“劝业场”牌匾属于二书。写清单是不寻常的,也是困难的。过了几天,华岗写了匾额,求字的人又送来200分钱。他依依不舍地告诉我,因为一时疏忽,差点耽误了活动,麻烦先生把“天津”二字放在了“劝导场”前面。华听了很不高兴,命令仆人马上铺开纸,磨墨,用笔写下“天津”二字。华世奎还有两件轶事值得一提。当他走内阁大臣之路,与翰林徐世昌拜在户部尚书齐世昌门下。齐晚年得了一个儿子,非常疼爱。他曾经请求华和徐在将来照顾他。1930年,齐友子一贫如洗,从老家来到天津寻求帮助。华很感激他的老师的感情,给了他200元在国外,并亲自前往寻求帮助。但徐对中国说:“你最近卖字赚得多,我的字赚得不多。这样吧,你要多少我给你一半。”事后,华借此讽刺徐世昌:“你要好好练字!练字的话,比当中华民国总统强!”因为徐世昌是中华民国总统。虽然华是清朝的老臣,但他很诚实。他与罗振玉私交甚深,罗曾劝他辅佐溥仪。他说:“现在的皇帝是满洲的皇帝,不是清朝的皇帝。他穿着西装,与日本人合作,背叛了他的祖先。我是大清大臣,绝不会背叛前任,跟他走。”纵观他的一生,他的人性品格和鲜明的民族意识是难能可贵的。
梁琪(1909 ~ 1996),河北蛟河人,回族。1945下午搬到天津。曾任天津文史馆馆员、天津画院画家。具有深厚的书画造诣,高超的诗文修养,以写意山水、工笔花鸟画闻名于世,被艺术界誉为“天下八大”。
陈少梅(1909 -1954.9.9),湖南衡山人。自幼随父陈学习诗词书法,15岁加入中国画研究会,成为金杯楼最后一位弟子?7岁时,他加入了湖泊学会绘画协会。1930年作品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百年纪念美术银奖。1931年赴天津,主持湖社画协天津分会,长期从事书画工作。天津美术学校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作品有《江南春》、《洗澡牛》、《远丛林岭》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出版了《陈少梅绘画选》、《陈少梅绘画选》和《陈少梅绘画选》。
刘继卣(1918——1983),天津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杰出画家。他是天津“八大宗师”之一“土城刘氏”的后裔。受父亲著名画家刘奎龄的影响,他从小热爱绘画。十六岁入天津市立美术馆西洋画部,系统学习素描、速写、水彩、油画,并向刘子久学习山水画技法。我十八岁开始卖画。1947年在天津永安酒店举办个展。解放初期在文化部艺术局工作,后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组。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工笔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擅长国画和漫画。作品有组画《宋武打虎》,1956获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节美术奖;组画《喧闹的天堂》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国画《金丝猴》《东北虎》作为纪念邮票由中国邮票公司发行,1980获全国最佳邮票奖。漫画《穷棒子转干坤》《东郭先生》分别获得1963全国漫画创作奖一等奖、二等奖。他生前创作了巨幅国画《双狮图》,献给全国人大。刘继卣以其高尚的品格和精湛的绘画技巧,为祖国的艺术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擅长工笔、线描、重彩,后多画写意,中西绘画方法融于一炉。他的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形神兼备,绘画严谨独特,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陈少梅(1909 -1954.9.9),湖南衡山人。自幼随父陈学习诗词书法,15岁加入中国画研究会,成为金杯楼最后一位弟子?7岁时,他加入了湖泊学会绘画协会。1930年作品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百年纪念美术银奖。1931年赴天津,主持湖社画协天津分会,长期从事书画工作。天津美术学校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作品有《江南春》、《洗澡牛》、《远丛林岭》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出版了《陈少梅绘画选》、《陈少梅绘画选》和《陈少梅绘画选》。
刘继卣(1918——1983),天津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杰出画家。他是天津“八大宗师”之一“土城刘氏”的后裔。受父亲著名画家刘奎龄的影响,他从小热爱绘画。十六岁入天津市立美术馆西洋画部,系统学习素描、速写、水彩、油画,并向刘子久学习山水画技法。我十八岁开始卖画。1947年在天津永安酒店举办个展。解放初期在文化部艺术局工作,后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组。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工笔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擅长国画和漫画。作品有组画《宋武打虎》,1956获第六届世界青年学生节美术奖;组画《喧闹的天堂》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国画《金丝猴》《东北虎》作为纪念邮票由中国邮票公司发行,1980获全国最佳邮票奖。漫画《穷棒子转干坤》《东郭先生》分别获得1963全国漫画创作奖一等奖、二等奖。他生前创作了巨幅国画《双狮图》,献给全国人大。刘继卣以其高尚的品格和精湛的绘画技巧,为祖国的艺术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擅长工笔、线描、重彩,后多画写意,中西绘画方法融于一炉。他的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形神兼备,绘画严谨独特,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